因為朱元璋的晚年行為,在對朱元璋這個明朝開國皇帝進行描述時,總免不了要使用殘暴、滅殺忠臣等詞匯。
其中,朱元璋『火燒慶功樓』更是被作為重要證據,頻頻提起。
那麼,火燒慶功樓的始末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這件事又是否真實存在呢?
事實上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有待商榷。
這件事情,還要從朱元璋開創明朝之後說起,當年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一批人,在明朝建立之後,成為了最頂層的掌權者。
這些曾經默默無聞的小人物,因為朱元璋的關系,得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甚至還有世襲的爵位。
但這些被稱之為功臣的人中,有一部分人開始變得肆無忌憚、囂張跋扈,再加上朱元璋曾經給部分有功之臣一張免死鐵券,這就使得他們的行為,更加不受約束了。
朱元璋發佈的這種鐵券,和我們一直以來所了解的丹書鐵券,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它可以免除持有者及其子孫後代的多次死罪。
不過,這些功臣在享受自己勝利果實的時候,卻忘記了最戲劇化也最現實的一句話,即功高蓋主。
身為皇帝的朱元璋,對於這些人的行為並不滿意,對於朱元璋來說,有功之臣固然值得嘉賞。
但是,行為過度隻會引起他的疑慮甚至是反感。
在朱元璋看來,這些有功之臣很可能會危及自己朱家的江山。
而且,對自己的後代子孫來說,這些人堪比藤條上的芒刺。
因此,朱元璋為了自己的後輩子孫能順利地繼承皇位,並保住朱家的天下,他不得不選擇向這些功臣出手,以此來達到自己『子孫萬代』目的。
但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朱元璋不可以直接殺死這些人。
『出師無名』則對於名聲的破壞力度極大。
於是,朱元璋思前想後,終於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這個想法就是現在廣為人知的『火燒慶功樓』。
朱元璋在拿定主意之後,向自己的大臣們宣佈,他要為這些開國功臣建立一個慶功樓,據說慶功樓的舊址,就在現代南京鼓樓崗的山坡上.這個慶功樓的創建,既是為了慶賀他們的功勞與成就,同時也是為了能夠讓後世之人更好地了解他們。
要知道,對古人來說,『留得身後名』是求知若渴的事情,能夠被後人記住,是無比榮耀的。
因此,朱元璋的這個消息發佈出去之後,受到了所有開國功臣的歡迎和贊嘆,許多人公開稱贊太祖英明。
不過,在這其中有一個人卻隱隱地察覺出了不對勁,他就是軍師劉伯溫。
在所有人彈冠相慶之時,劉伯溫卻先一步見到了朱元璋,向他請求隱退歸田。
朱元璋起初並不同意。
當然,朱元璋的挽留,都是以劉伯溫的功勞作為借口的,但劉伯溫堅持辭退,並表明自己已經勞碌半生,現在隻是想過個清閑的晚年而已。
無奈之下,朱元璋隻得同意劉伯溫離開,他取了許多的錢財贈與劉伯溫,並親自送他出宮。
劉伯溫在臨走之前,去了一趟徐達的府上,他此行既是去辭行告別,也是去告誡這位兄弟,讓他對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保持警惕。
劉伯溫對徐達說,我現在要走了,有一句話希望你能夠牢牢的記住。
在慶功樓舉行宴會當天,你一定要寸步不離地緊跟住皇上。
徐達想就此問個究竟,卻被劉伯溫擋了回來,無奈之下,徐達隻得答應此事。
這座備受矚目的慶功樓最終建成了,建成之後,朱元璋選定了一個良辰吉日,並邀請所有的有功之臣前來赴宴。
這座建在鼓樓崗山坡上的慶功樓,並沒有想象中的大氣輝煌。
從外面來看,這個樓身又寬又矮,雖然看起來很結實,但不夠華美。
同時,這個房間裡的窗戶也又高又小,看起來像是為了安全考慮才如此建設。
不過,很快徐達就發現,這種建設方式的目的並不在此。
慶功宴的當天,太陽剛剛落下,整個慶功樓中,就出現了琴瑟和鳴、燈火輝煌的宴會情形,趕來赴宴的有功之臣都在相互祝賀,整個宴會好不熱鬧。
然而,這時的徐達,卻無心於此,他始終記著劉伯溫的臨別之言,於是他一直在對整個建築進行細致地觀察,並時常敲敲打打,而當他發現這個建築是中空的時候,他突然明白了劉伯溫的告誡之意。
原來劉伯溫擔心的根本不是皇帝的安危,而是他自己的安危。
臉色瞬間變得煞白的徐達,還沒來得及做出反應,皇帝就已經到來了。
朱元璋坐下之後,就開始和眾人暢飲。
此時的徐達一改往日的豪爽,隻是端著酒杯但並不喝酒,他全程一直在緊緊地盯著朱元璋。
等到朱元璋起身向門口走去之時,徐達連忙跟在後面,朱元璋發覺之後,便問他為何離席,徐達回到:前來護駕,朱元璋連忙擺手表示不必,並請他坐回席上。
無奈之下,徐達隻得悲哀地對他說,皇上難道真的一個不留嗎?
如果真是如此,那我隻得聽從皇命,但請皇上要照拂一下家中的老幼婦孺。
此時的朱元璋已然知曉,自己這次的計劃被徐達猜到了,而聽得徐達此話之後,朱元璋趕忙對他說,丞相隨我來。
就這樣,兩人剛走出幾百步之後,突然一聲巨響,整個慶功樓開始分崩離析,火光沖天照的整片山都亮了。
然而,逃過此劫的徐達,卻並沒有逃過屬於他自己的死劫。
回到家中之後,徐達由於又驚又怒,不敢出門,沒多久就因重病臥床不起。
得知消息的朱元璋派人給他送了一隻公鵝,公鵝屬於發物,而徐達的這個病最忌諱的就是此種食物,此時的徐達知道自己的死期已至,而無奈的是,他隻能謝恩,並主動走向死亡。
以上就是流傳最廣的火燒慶功樓的故事版本,在清朝時期,許多人對此事深信不疑。
但現在,諸多問題的出現,卻讓人們對這個故事產生了一些疑問。
首先,關於這個故事的描述,其實最早出現在清朝的一冊話本上,而清朝文人對明朝皇帝的詆毀由來已久,因此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有待商榷。
畢竟,在明朝的正史記載之中,根本沒有關於火燒慶功樓的任何相關文字記錄,種種跡象不得不讓人懷疑火燒慶功樓。
這很有可能是清朝文人在原有事情的基礎上誇大形成的,而目的就是為了詆毀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並借此以提高清朝的威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