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出名的三個大臣,莫過於於謙、張居正和王陽明。
那麼,這三個大臣誰對明朝的貢獻最大,對歷史的貢獻最大呢?
《於謙畫像》
咱們先來對這三個最出名的大臣,在歷史上所做的貢獻,集中概括一下。
於謙的貢獻,當然就是在瓦剌挾明英宗朱祁鎮南下,一直打到北京城的時候,力主擁戴朱祁鈺為新皇帝,對瓦剌進行堅決的反擊,組織軍民死守北京城。
最終的結果是,明朝在於謙的力挽狂瀾之下,擊退了瓦剌的進攻,保住了大明江山,讓大明江山沒有走上當年晉朝和宋朝的老路。
當年晉朝和宋朝,也遭到了來自北方少數民族的強力攻擊。
但是最終他們沒能扛住,隻好南遷。
而於謙通過自己的努力,力保大明不殘。
這對於大明的歷史,貢獻自然是相當大的。
張居正的貢獻,主要就是他的改革。
張居正的改革,是一次重要的改革。
明朝延續到萬歷皇帝的時候,整個國家已經出現了非常多的疲態。
政府松懈、腐敗,經濟凋敝、困頓。
張居正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發動了一次重要的政治經濟的改革。
雖說張居正的改革不是很徹底,但是也算是比較成功的,對明朝的提振作用是很大的,也使得明朝能夠往前延續下去。
而且張居正的改革,實際上比商鞅變法和王安石變法更有意義。
因為商鞅變法,主要是在軍事和法治上的成果,王安石變法最終是失敗的。
所以說,從對社會推動和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說,張居正改革,實在不遜色於商鞅變法和王安石變法。
《張居正畫像)
王陽明在政治上的作用,主要是平定了寧王的叛亂。
藩王問題,一直是明朝的一個大問題。
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時候,重視了外戚問題、宦官問題、權臣問題等等,但是並不怎麼重視藩王問題。
或者說,他雖然對藩王問題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是效果並不明顯,最終引發了『靖難之役』這樣的藩王造反的大災難。
朱棣上臺以後,雖然繼續削弱藩王的權力,可是也並沒有徹底解決藩王問題。
也因此造成了寧王的叛亂。
王陽明一介儒生,而且手中並沒有兵權,但是,王陽明卻能夠籌集兵馬,迅速就打敗了寧王,體現出了他不但具有曠世的文才,同時也具有卓越的指揮作戰的能力。
而王陽明的努力,也確保了明王朝內部的穩定,此後藩王叛亂的問題,明顯就減少了。
那麼,這三個大臣,究竟誰對大明對歷史的貢獻最大呢?
這三個大臣,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對於挽救大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於謙是打擊外族的入侵,王陽明是打擊內部的叛亂,張居正則是從明朝自身下功夫,讓自己自強自立,從而讓別人打不敗。
可以說,從保家衛國的角度來說,大家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不過,如果非要對這三個大臣進行一番對比的話,我認為,對於明朝的貢獻,張居正的歷史貢獻更大。
對於整個中國歷史的貢獻,王陽明的歷史貢獻最大。
為什麼這麼說呢?
張居正所做的,是增強明朝內部的生命力。
隻有內部的生命力變強了,無論是對待外部的侵略,還是對待內部的反叛,當然都是不怕的。
(王陽明畫像》
不過,要說到對整個中國歷史的貢獻,無疑是王陽明。
王陽明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思想家。
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在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大爆發以後,後來就停滯了。
之所以停滯了,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春秋戰國的思想水平太高的,後世很難再出現這個樣的高度。
二是秦始皇、漢武帝等皇帝,都對思想文化進行了殘酷的專制,這種專制自然就造成了思想文化的發展停滯不前。
從秦漢到明朝,中國思想史的發展,除了在宗教上有所突破以外,思想上沒有更大的突破,也就是在儒學上想些辦法。
到了宋明時期,儒學發展成了程朱理學。
程朱理學實際上也造成了儒學發展走向了僵化。
不過王陽明在這時候提出的『心學』,應該算是思想史的一個突破。
王陽明的心學,我們現在把他叫做主觀唯心主義。
但事實上,用現代西方哲學的觀念,來框中國古代的思想,是沒有道理的。
王陽明的心學,實際上是對人心的一種解放,也是對人性的一種解放,讓人們反抗封建禁錮,尋找心靈的解放,並同時尋找人身的解放。
所以說,王陽明對於歷史的貢獻,顯然要大得多。
乃至於直到現在,我們依然還在受王陽明心學的影響。
《參考資料:《明史》《明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