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的軍事恐怖主義,令人觸目驚心。
明軍入越南,本是一場壓倒性的勝利,橫掃千軍,摧枯拉朽
『俘斬無算,進克東都《河內》,輯吏民,撫降附,來歸者日以萬計。
遣別將李彬、陳旭取西都《清化》,又分軍破賊援兵,《胡》季犛焚宮室倉庫逃入海,三江州縣皆望風降』《《明史》》
然而,明朝過分依恃軍事優勢,對越民多失懷柔。
據越南《大越史記》卷九《後陳記》的記載,明軍所到之處大開殺戒:
『多行殺戮,或積屍為山,或抽腸系樹,或煎肉取膏,或炮烙為戲,至有剖胎為二馘以應令者。
京路以次受降,其遺民盡掠為奴隸,以轉賣去而四散者矣』
人口掠奪,除了明軍私掠之外,僅僅被張輔押到北京的越南工匠就有7000之多,帶到南京『學習』的越南才俊子弟亦有1.6萬人,至於被閹割後帶入明境當太監的越南人又不知有多少。
在明軍瘋狂三光下,越南人口銳減,國家倒退,越南社會上上下下也被逼得抱起團跟明軍拼到底。
說實話,這些花樣用到當時正殺掠中國沿海的日本倭寇老家身上,倭患早八輩子就平息了。
易中天大家都認識,他十八世祖易先,就是永樂大帝派到越南諒山當知府,頗得民心,十多年後死於越南反攻。
易中天參加央視尋根欄目《客從何處來》,去越南尋訪祖先的足跡,就翻到上面這段記載,他也覺得過於殘忍,尋根之旅變得沉重而復雜。
當然,對越南的治理,也有一些像易先、黃福這樣仁厚的明朝官員。
奈何朱棣對越南一味逞武,竭澤而漁,所委官員更多是貪瀆之徒,永樂好大喜功,連年對外用兵。
又厚賜日本和東南諸番,搞得國內官員發不出工資,『貪官污吏,遍佈內外』,對越南派去的官吏就素質更差。
越南各州縣充斥著明朝兩廣、雲南的歲貢生、落第舉人出身的官員,以及內地發配來的大批戴罪官員《明仁宗一次調鳳陽同知王鳳等119人發配到越南充當州縣官員》,越人『受其重科厚斂,民不聊生』、『州裡之征徭重困,閭閻之杼柚皆空』。
搞得黎利那種本可以招撫的對象,也不得不抗到底了。
越南官修《越南歷史》一書,稱明統治期間越人被壓榨得喘不過氣來:
『僅土地稅就比胡朝增加了二倍;他們壟斷了鹽的買賣,控制了人民的生活。
所有從16歲到60歲的民丁每年都要擔負徭役,參加倍建城壘、營署或到山區開采金礦、銀礦、下海打撈珍珠』
另外,即使黃福這樣的好官也有失策之處,越南脫離中國已有400多年,明朝推行民族同化政策過急,明廷一方面大量毀滅越南的文獻典籍,收羅其書送入內地,一方面又讓黃福推行漢化夷俗之政,『一從明俗』,不顧越南已有自己的風俗心慣。
後來即使像黃福這樣還比較得人心的官員,還被明仁宗調回去,直接引發越南局面一發不可收,黎利的勢力迅速壯大起來。
單論戰鬥力,明軍雖不可戰勝,但戰事拖久了,就遇到各種新的困擾,特別是疾疫乃明軍第一大敵,每逢夏季,明軍近乎喪失作戰能力:
『今瘴癘大發,軍士病且甚,一旗有一二十名者有之,有二三十名者有之,豈可不思處置』《《越嶠書》》
明朝軍制,一旗有兵50人,僅因疾病原因,明朝在越駐軍就有近半喪失戰力,所以,明軍雖屢獲大勝,前後殲滅越軍以十萬計,但自身減員也大。
據《平定交南錄》所稱,當時越南人口500萬以上,明朝在越南隻設11衛、3所,駐軍不過6萬人,不能在政治上得其心,單憑殺戮是難以長治久安的。
明朝對雲南卻能成功,一是元代經營了近百年,二是朱元璋調派大量駐軍,又大搞『移民實邊』,光從應天府《南京》強遷過去的民眾就有數萬人之多,三來國內經濟長期恢復發展,有餘力消化雲南。
而朱棣發動靖難之戰三年,華北物力大傷元氣;緊接著又五征漠北六下西洋,遷都北京,消耗巨大,難以專心消化越南。
所以永樂後期不得不用廣西的『土兵』來代守越南,這隻會利於越人的反抗
『近年以來,官不得人,《廣西土兵》逃亡之數,十去七八,其一二分在役者,率皆老幼貧弱代身,有名無實,是致盜常竊發,路每不通』《《黃忠宜公文集》》
何況疾疫也阻擋著明軍深入窮剿,和移民實邊的腳步。
永樂最倚重的成國公朱能作為『征討安南總兵官』走到廣西與越南交界的龍州就染疾而逝,年僅37歲。
還有明宣宗派去給柳升當副帥的保定伯梁銘、參贊軍務的尚書李慶也都在關鍵的倒馬坡之戰中病故,疾疫對當時基層的戰力摧殘可想而知,喪師7萬的倒馬坡大敗,固然有柳升輕敵的原因,而疾疫也是主要幫兇之一。
黎利一旦失敗就退入老撾,明軍實無精力體力再開辟一個戰場。
王通與黎利議和撤兵,也得到眾人的支持,也緣於明軍實在吃不消越南水土。
政治上不能成功,久戰隻能徒損人命。
王通及時撤兵,使越南也不敢報復,黎利為表誠意,釋放了累年俘獲的十萬明軍和夫役,可以說王通挽救了明朝數十萬人軍民的性命,撤兵是客觀條件下的理性之舉。
軍事是政治的延續,政治條件不到位,單靠軍事殺戮是無法消化越南的
至於清朝對越南的『收復』,完全是一場低級鬧劇,沒有相提並論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