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約 5000 字
閱 讀 需 要 13 min
人們常說,皇帝是高危職業——平均壽命短、工作強度大、風險程度高。
但是相比能夠感受執掌天下的皇帝,皇帝的法定繼承人——皇太子,危險程度比起皇帝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
簡而言之,太子有三大危:皇帝、兄弟與權臣。
尷尬的繼承人
太子最大的危險來自他的父親——現任皇帝。
太子是皇帝立的,自然也可以被皇帝廢掉。
太子,是皇帝欽定的繼承人,是王朝將來的主人。
但是,對太子來說,人生最榮耀的一刻,恰恰是老皇帝死亡的時候。
父親的死,是自己的開局。
這是一個無解之題。
如果父慈子孝,感情篤厚,皇帝與太子之間還能維持平衡;如果父子不和、相互猜忌,情況會非常棘手。
歷史上,大一統王朝的第一個皇太子是漢惠帝劉盈,他的父皇劉邦幾次想廢之。
劉盈依靠呂家之力、張良之計才轉危為安。
影視劇中的漢惠帝劉盈。
來源/電視劇《美人心計》截圖
自此之後,父子不和、太子被廢的事情屢見不鮮。
漢武帝和衛子夫所生的太子劉據遭小人挑撥,被逼起兵。
漢武帝的兄長劉榮被漢景帝所廢,被酷吏整死。
之後,隋文帝楊堅太子楊勇,唐太宗太子李承乾,唐高宗太子李忠、李賢,唐玄宗太子李瑛,康熙的太子胤礽均在任上被皇帝廢黜。
拜電視劇《雍正王朝》所賜,我們對康熙的太子、二阿哥胤礽了解頗多,他也確實是一個最具代表性的太子。
胤礽周歲時被立為太子,在太子生涯前期,胤礽表現良好,頗有政績。
但是,到了康熙第三次親政噶爾丹之後,年近不惑的太子已經有些坐不住了,再加上康熙封諸皇子為王,父子矛盾激化,胤礽最終被廢,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太子。
胤礽影視形象。
來源/電視劇《步步驚心》截圖
所以說,當上太子、成為王朝繼承人,也不意味著你可以順利繼承皇位。
不過,對於皇子來說,當不上太子皇位就更加無望,因此,太子的兄弟們對太子之位也是虎視眈眈。
歷史上,皇子們雖說有皇族血脈加身,看似光芒萬丈,但兄弟鬩墻的局面數不勝數。
除了皇帝和自己的兄弟,太子還有一大威脅,那就是當朝權臣。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現任皇帝的權臣未必能夠得到下任皇帝的垂青,甚至面臨被清算的威脅。
因此,權臣會在還握有權勢時盡力影響皇帝為自己安排後路,不少太子是被兄弟和權臣共同搞廢的。
縱觀歷史,太子並不是一個容易的職位,稍有差錯就會萬劫不復。
那麼,到底有沒有公認的舒舒服服、令人羨慕的太子呢?
明太祖朱元璋的長子朱標絕對是,他所面臨的是——父親是『好』父親,兄弟是『親』兄弟,權臣是『死』權臣。
大明王朝的希望
朱標能被稱為最令人羨慕的太子,是因為前文所述的『三大威脅』,朱標一個也沒有,換言之,朱標上有朱元璋的充分信任,下無兄弟威脅地位,側無權臣肘腋之患。
朱標,是朱元璋與馬皇後的長子,在嫡長子繼承制下,他是無可爭議的繼承人。
這位太子爺生於戰火,長於軍旅。
至正十五年《1355》九月,朱標出生於元代太平路《今安徽省馬鞍山市境內》一個名叫陳迪的人家中。
當時,朱元璋正處於創業之期,得知這個消息非常激動。
據《名山藏》記載,朱元璋在當地的山上刻下『到此山者,不患無嗣』以表喜悅之情。
當時,朱元璋剛剛自立,根據地也不過和州、太平數地,四面皆敵。
就在朱標出生之時,韓林兒所封的朱元璋的『上級』都元帥郭天敘戰死,朱元璋趁勢收編了郭天敘部隊,接著在第二年攻下集慶《今南京市》,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
朱標五歲時,朱元璋聘請大儒宋濂當他的老師。
至正二十四年,朱標九歲時,朱元璋建立吳政權,朱標被封為王世子。
朱標十三歲時,朱元璋派他前往臨濠祭拜祖墓,沿途觀察風土人情、山川險易,了解民間疾苦,明白創業不易,並派遣官員輔佐朱標沿途祭拜山川城隍。
年底,朱元璋又帶朱標前往郊壇祭祀。
影視劇中的太子之師宋濂。
來源/電視劇《朱元璋》截圖
洪武元年,朱元璋稱帝,即加封朱標為皇太子。
不過,與這些相比,朱元璋對朱標最大的信任,是在太子東宮官員的任免上。
皇帝選定太子後,往往會挑選信任的官員任職東宮,輔佐、教導太子,同時也允許太子自己招攬官員充任僚屬。
那麼,朱元璋為朱標挑選了怎樣的班底呢?
朱元璋命李善長兼任太子少師、徐達兼任太子少傅、常遇春兼太子少保;馮勝兼右詹事;胡美、廖永忠、李伯升兼同知詹事院事;趙庸、王溥兼副詹事;楊憲、傅瓛兼詹事丞;康茂才、張興祖兼左右率府使;顧時、孫興祖兼同知左右率府事;吳禎、耿炳文兼左右率府副使;鄧愈、湯和兼諭德;劉基、章溢兼贊善大夫;文原吉、范顯祖兼賓客。
又選若幹國子生侍奉太子讀書。
這套班底,基本就是朱元璋自己的班子。
朱元璋為朱標挑選的東宮班底則是明帝國的中樞。
朱元璋對此有自己的解釋——為了防止自己出征在外時,李善長等勛貴舊臣與太子之間溝通出現問題,更擔心太子自己的僚屬借此挑撥太子與勛貴的關系,防止漢代『江充之亂』重演。
當然,這隻是第一層原因,另一層原因是當時明帝國的派系鬥爭已經初現端倪,朱元璋賴以起家的淮西勛貴與以劉伯溫為代表的浙東文臣集團已經積累了不少矛盾。
為了穩定政權,朱元璋在培養太子這一『培國本』過程中,可謂煞費苦心。
朱元璋在洪武初年所選定的東宮官員,除了都是朝廷支柱外,也包含了淮西勛貴、浙東文臣與他方降將等多方勢力,既讓太子免受其中一方的過度影響,也平衡了朝廷未來的政治勢力。
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朱元璋對朱標的繼承人地位是毫不猶豫且殫精竭慮的。
從大明王朝建立的那一刻起,朱元璋就選定朱標作為自己的繼承人,並做了深思熟慮的安排。
影視劇中的朱元璋和太子朱標。
來源/電視劇《朱元璋》截圖
同時,不像李建成與劉盈等開國太子,朱標的兄弟們並不能威脅他的地位。
盡管在傳世的《明太祖實錄》中,多次提到朱標忤逆朱元璋,惹朱元璋不悅,又提及朱棣深受朱元璋喜愛,實際上,朱標與朱元璋不和的內容或多或少有朱棣繼位後修改的痕跡。
在嫡長子繼承制下,朱標的儲君地位早早被確立。
至正二十四年元旦,九歲的朱標被封為王世子,此時朱元璋膝下有長子朱標,次子朱樉《時年八歲》、三子朱棡《時年六歲》,四子朱棣《時年四歲》,五子朱橚《時年三歲》,其餘諸子尚未出生。
洪武元年,朱元璋立太子時,朱元璋膝下也隻有七子而已,六子朱楨、七子朱榑此時都是幼童。
除了年紀,朱樉以下諸王的德行多不如朱標。
秦王朱樉在西安大興土木,晉王朱棡在太原甚至將人車裂,其餘諸王在就藩後往往也有不法行為,常常受到朱元璋的斥責。
太子朱標還要在朱元璋面前維護諸弟,諸王又有哪裡有資格去和朱標爭奪儲君之位。
更關鍵的是,朱元璋早早就定好了將諸王分封外地的政策。
洪武三年,朱元璋封次子朱樉為秦王、三子朱棡為晉王,四子朱棣為燕王,五子朱橚為吳王《後以江南為財賦之地,改封周王》,六子朱楨為楚王,七子朱榑為齊王,八子朱梓為潭王,九子朱杞為趙王《當年夭折》,十子朱檀為魯王。
洪武十一年,命上述諸王就藩,之後又陸續分封諸子為王。
朱標去世的前一年,也就是洪武二十四年,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等王已在邊塞要地守衛多年,周王朱橚等成年諸王均已就藩,留在京師應天府的多為年紀尚輕的藩王。
朱元璋甚至還拿漢景帝時期七王之亂為例教導朱標如何駕馭諸王。
相比之下,朱棣之子、漢王朱高煦能憑借寵愛留在京師拒不就藩,網羅勢力對抗太子朱高熾,才是真正有威脅的皇子。
因此,朱標在世時,並無可以威脅其地位的皇子。
這也是朱標相較其他太子,令人羨慕的地方。
最後一點,就是朱元璋出於維護統治的需要,也是對朱標的愛護,在平定天下後,大肆誅戮大臣,不僅僅是淮西勛貴、浙東文臣、陳張降將,凡是被朱元璋認為有能力威脅大明王朝將來的大臣基本被殺戮殆盡。
根據明末清初傅維麟所撰的《明書》記載,仁厚的朱標曾勸諫朱元璋,朱元璋以荊棘之棒作為比喻,告訴朱標:『今所誅者,皆天下之險人也。
除以燕汝,福莫大焉』這真的是朱元璋的心裡話。
所以,這樣一個上有父皇寵愛、下無兄弟威脅、旁無大臣掣肘的太子,如何不讓人羨慕呢?
無法完成的猜想
不過,最令人羨慕的太子卻沒有繼承皇位。
朱棣取得政權後,史籍中對於朱標的記載也是寥寥數語,甚至有不少編排的內容。
明代的野史小說也創造出朱標不受朱元璋喜歡、身懷憂懼的形象,如靠懷揣馬皇後的遺像才能免於責罰的故事就是一例。
實際上,正史當中,朱標的能力是為朱元璋充分認可的。
首先,朱標以仁德聞名。
無論是明代的《國朝獻徵錄》,清代的《明史》,在朱標傳記中都稱贊其仁德之風。
朱標以宋濂為師,深受儒家『仁政』思想影響。
朱標十三歲時回老家祭祖,朱元璋就囑咐其要關注民間疾苦,知道創業不易、民生多艱。
從朱標後來的言行中也不難發現其宅心仁厚。
兄弟犯錯,往往是朱標在盡力維護。
老師宋濂被胡惟庸案牽連,若不是馬皇後與朱標力保,恐難逃一死。
朱標謚號為『懿文太子』,『懿』者,『溫柔賢善,柔克有光』,朱標謚號為朱元璋欽定,由此可見,朱標的仁德是為朱元璋認可的。
不過,為政者光有仁德是不夠的。
漢元帝劉奭在當太子時,曾對漢宣帝諫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漢宣帝直言:『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並感嘆將來擾亂漢王朝的一定是太子劉奭。
果然,劉奭繼位後,漢王朝由盛轉衰。
同樣深受儒家影響的朱標是否也是如此呢?
在朱元璋為朱標撰寫的冊文裡提到:『皇太子標,居儲位者二十有五年,分理庶政,裨贊弘多』由此可見,朱元璋對於太子的政務能力是滿意的。
這主要體現在其預政過程之中。
朱元璋在確立太子後,曾言『軍旅未息,朕若有事於外,必留太子監國』。
影視劇中參贊軍國大事的朱標。
來源/電視劇《山河月明》截圖
不過,朱元璋建立明朝後,除了曾前往汴梁和中都鳳陽外,基本沒有離開過京城,監國有名無實。
而且,正如前文提到的,洪武元年,朱元璋為東宮選取的官吏與自己是同一套班底,從正面看,這是為了防止父子之間產生嫌隙,又平衡了各方勢力對太子的影響,防止浙東文人對太子影響過深。
另一方面,也表明東宮並沒有自己的勢力。
直到洪武十年,朱元璋才下令『自今政事並啟太子處分,然後奏聞』,開始了朱標太子預政之路。
太子預政一方面是對太子的歷練,也是朱元璋有計劃削弱丞相權力的步驟:既然凡事要先報告給太子,那麼原先作為皇帝以下處理政務第一人的丞相,重要性就降低了。
總體看來,朱標的這份工作完成得不錯,讓朱元璋可以放心削弱相權。
到了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就借胡惟庸案徹底廢除丞相制度。
朱元璋借胡惟庸案不僅廢除了丞相制度,更殺死了一大批勛貴勢力,並逐步開始培養太子本人的政治勢力。
影視劇中的胡惟庸。
來源/電視劇《山河月明》截圖
洪武十四年以後,朱元璋逐步擴大了東宮的直屬機構,讓大批沒有背景的讀書人充任太子僚屬。
同時,朱元璋也不斷擴大朱標的權力,讓東宮僚屬分擔司法權。
朱標及其東宮此後已經在一定限度內參與到了國家政治的管理與運行當中,這一傳統也延續到朱棣、朱高熾時期。
再根據朱元璋『分理庶政,裨贊弘多』的評價,朱標的政務能力應是毋庸置疑的。
此外,朱標多次出巡,對於民情地理都有一定了解,去世前還出巡陜西,考察西安作為首都的條件,巡視完成後獻上輿圖,總結西安作為首都的條件。
朱標的政治能力,作為一名守成之君,完全是合格的。
歷史無法假設,朱標身上種種令人羨慕的特質都隨著他的去世而煙消雲散,留給朱允炆的是外有諸王環伺、內無能臣輔佐的局面,朱元璋針對朱標所作的『精妙』安排反而成了朱允炆的絆腳石。
靖難之役後,朱允炆不知所蹤,朱允熥、朱允熞被禁錮鳳陽,被朱棣選擇奉祀朱標的朱允熙也在一場大火中死得不明不白,令人不勝唏噓。
參考文獻:
[明]焦竑:《國朝獻徵錄》,廣陵書社,2013
[明]何喬遠:《名山藏》,福建省文史研究館,1993.11
[清]張廷玉:《明史》,中華書局
[清]傅維麟:《明書》,中華書局,1985
薛晨光:《明朝監國制度的橫向及縱向理解》,《文化產業》半月刊2018年10月上。
劉曉東、年旭:《洪武朝東宮官屬的嬗替與外廷政治》,《故宮博物院院刊》2012年第3期。
END
作者 | 趙旭騰
編輯 | 詹茜卉
校對 | 古月
*本文系『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歡迎讀者轉發朋友圈。
國歷好物
『國家人文歷史』公眾號精華結集
一本書讀懂古代中國的承襲與變革
《看不夠的中國史》
有料、有戲、有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