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之死再添新謎,到底是戰死九宮山,還是流蕩廣東?《網路歷史》

作為明朝末年的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逼死了明朝最後一個皇上崇禎,後來又因為和吳三桂反目,導致後者引清軍入關,最終兵敗。

雖然《清史》中記載李自成在湖北九宮山兵敗之後自縊身亡,不過在民間卻流傳著很多關於李自成的傳說,他最終的歸宿也是一個謎

之前有一位廣東的古玩收藏家就表示,李自成在九宮山戰敗之後並沒有死,而是在樂昌一帶隱居,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這位收藏家究竟手握何物才敢下此定論?

深山小廟的大發現

提出李自成在廣東樂昌市一帶隱居的,是一名叫作丘陵的古玩收藏者,在收藏古玩的過程中,他對歷史也越發地感興趣,尤其是李自成以及大順軍那段歷史,他做了很多的研究,對於那段歷史非常熟悉。

雖然如此,但是在平時他很難接觸到和大順軍那段歷史有關的文物,畢竟李自成的活動范圍都在北方,他則主要在廣東一帶收集文物。

不過一次在民間收集寶貝的時候,他卻有了意外發現,這也幫助他揭開了李自成下落的謎團。

據丘陵回憶,有一天,自己的朋友告訴他,在樂昌市的潭鬥嘴村有兩口不錯的古鐘,於是他決定到現場看一下。

看了古鐘之後,他覺得這應該是明末清初那段時間的文物。

的確是好東西,於是他打探村民這兩口鐘的來歷,想要看看還能不能找到其他的好東西。

村民告訴他這是在村子後面象牙山裡的一座叫作湊雲仙的小廟中發現的,聽到這個消息,丘陵立刻讓村民帶路前往那座小廟。

遠遠望去,那座小廟並不起眼,可是當丘陵走近之後,小廟牌匾上的一行字卻立刻吸引了他的眼球,上面赫然寫著:『宋獻策軍師隱居之處』。

換做其他人,可能對這行字沒有那麼大的反應,但是對丘陵來說,宋獻策這個名字他再熟悉不過了,宋獻策正是李自成的軍師,也是在他的幫助下李自成才能一步步發展壯大,他後來也被李自成封為開國大軍師。

在正史中記載,當年宋獻策隨著起義軍向武昌方向撤退,結果和劉宗敏一同被清軍俘虜,史書中記載了劉宗敏被斬殺,但卻沒有記載宋獻策的結局。

過去丘陵一直認為宋獻策在被俘之後,肯定逃不過被殺的命運,但是如今這個牌匾卻讓他開始懷疑宋獻策並沒有被清軍所殺,而是逃到了廣東一帶隱居。

不過他還是懷疑牌匾上的宋獻策另有其人,並非李自成的軍師,於是他詢問了村民,村民表示這個宋獻策就是當年闖王的軍師,附近的人都知道這件事。

這個發現讓丘陵非常的興奮,因為他之前也曾經聽過很多關於闖王並沒有死在九宮山的傳言,如果宋獻策來到廣東,那麼闖王也很有可能並沒有死在九宮山,而是從清軍的包圍中順利突襲,他甚至懷疑當年宋獻策就是跟隨李自成一同來到了廣東。

墳墓藏玄機

在了解到這就是宋獻策當年隱居的地點之後,丘陵便繼續詢問附近的村民有關於他的傳說。

村民們說相傳宋獻策晚年就在這裡隱居做和尚,在這座小廟中生活了十幾年,死後被葬在了廟後。

聽到村民們這麼說,丘陵立刻讓人帶著自己去後山看一看宋獻策的墓。

來到後山,丘陵發現宋獻策的墓和常見的墓有一定的不同,那是一座由花崗巖堆砌而成的墓,整座墓呈現出塔一般的樣貌。

不過這也很好理解,畢竟宋獻策晚年是以和尚的形象示人,和尚的墳墓修建成塔型也是很正常的。

不過很快丘陵就發現這座墓修成塔的形狀,並不僅僅隻是因為宋獻策和尚的身份,裡面其實大有玄機。

他發現這座墓中,很多地方都離不開數字『6』

首先這個方正的塔有六個面,同時高為六尺,同時墓上的墓碑高為一尺八,寬為一尺二,也是6的倍數。

丘陵猜測這座墓應該是由宋獻策的徒弟,或者其他大順軍的餘部修建的,他們在設計這座墳墓的時候加入這麼多有關於『6』的元素,寓意六六大順,也從側面表明了墓主人和大順政權之間的聯系。

看完宋獻策的墳墓,丘陵又來到小廟之中,看看裡面有沒有其他的線索,很快他就發現這座廟中供奉的神像和普通廟宇有很大的區別。

在這座小廟之中隻有一座小小的神臺,上面供奉的也並非我們熟悉的神祇,而是一男一女兩尊坐像,不過僅僅從造型上丘陵並不能判斷出他們的真實身份。

但丘陵注意到了一個細節,那就是在神像的背後,神龕上使用了龍的圖案作為紋飾,這顯然是很不尋常的一件事。

要知道在中國古代,龍的圖案代表天子,就算是廟宇也不能隨意使用。

丘陵便猜想,這應該是宋獻策在供奉大順皇帝李自成和他的皇後。

除了神像後面的龍紋,丘陵很快又在村子裡那兩口古鐘上發現了蹊蹺之處。

當初他正是因為這兩口古鐘來到這個小山村,一開始的時候他隻覺得這兩口古鐘是明清時代的物件,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當他將兩口古鐘和大順政權聯系到一起之後,就發現了不尋常之處。

他注意到在這兩口古鐘上分別寫著『風調雨順』與『國泰民安』,這看起來很正常,可是如果將兩句話連到一起,那麼首尾相接的兩個字正是『順國』。

如果說這個看起來有些牽強,丘陵在鐘上發現的另一個線索,卻幾乎可以坐實它們和大順政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他發現在古鐘上有很多的銘文,上面就有『白馬大王』的字樣,而這正是李自成的神號之一。

到這個時候,丘陵基本可以斷定,當年那個隱居在樂昌深山中隱居的和尚就是大順曾經的軍師宋獻策。

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測,他也去查閱了當地的縣志。

發現在縣志上記載那位和尚精通奇門遁術,這也和其他史料中記載的宋獻策形象相符,這讓他確信宋獻策並沒有被清軍所殺死,而是來到了廣東。

深山中的寶洞

就在丘陵研究宋獻策隱居處的時候,他聽說在距離小廟十幾裡遠的梅花鎮,當地村民曾經在深山之中找到藏寶的洞穴,還在裡面找到了不少的財寶。

丘陵意識到這可能是解開李自成結局之謎的關鍵,因為李自成在起義期間搜集了大量的金銀財寶,民間也有很多關於闖王寶藏的傳說,他覺得附近的那個寶洞裡發現的可能就是李自成留下的寶藏。

來到梅花鎮之後,當地的村民告訴他,在鎮子後山不遠的地方,有一座萬古金城,在城堡的邊上有一個山洞,過去村民們曾經在山洞中發現了不少的寶藏。

村子裡傳說在那個山洞有九擔金九擔銀,一共九九八十一擔金銀財寶。

在過去就經常有心懷不軌之人偷偷潛入山洞,盜取裡面的財寶。

之前村子裡還曾經有一名老人上山采藥,在采藥的過程中,老人無意中撥開一些雜草,結果發現在雜草之下有一個類似於鍋蓋的東西。

他掀開那個東西之後,在下面找到了一尊金菩薩。

類似這種傳說丘陵之前也在很多地方都聽說過,不過村民們卻表示,這並不是傳說,因為附近很多人家裡都有從藏寶洞裡找到的寶貝。

聽到村民們這麼說,丘陵立刻來了精神,他找到村民讓他們帶著自己去看看那些財寶。

到了村子裡,他發現村民們口中的寶貝基本都是一些過去的銀兩。

不過這些並非散碎的銀兩,而是一些幾兩甚至十幾兩的元寶和銀錠,更讓他驚喜的是,裡面很多銀錠上都刻著『大順官銀』的字樣。

作為一個明末清初歷史的發燒友,丘陵對這種銀錠並不陌生,之前他也曾經在很多地方見過這類銀錠的圖片。

在上個世紀60年代,湖北通城就曾經發現過類似的銀錠。

那裡正是李自成戰死的地方,所以有這類銀錠並不讓人意外,研究人員也認為那些銀錠都是李自成從京城裡帶出來的。

可是在歷史的記載中,李自成從來沒有在廣東一帶活動過,村民們在萬古金城裡發現這樣的銀錠就讓人感覺有些蹊蹺了。

就算宋獻策真的曾經在這附近隱居,可是他曾經被清軍所俘,並不太可能攜帶李自成的寶藏離開。

想到這些,丘陵腦海中有了一個大膽的推測,或許當年來到廣東的並不止宋獻策一人,李自成也可能來到了廣東。

可是如果李自成真的來到了廣東,按理說應該有相關的傳說。

但是丘陵多年以來,雖然聽說過很多有關李自成結局的傳說,卻從來沒有一種說法提到他曾經來到過廣東,這也讓他感覺有些困惑。

丘陵意識到萬古金城裡肯定有關於李自成的線索,於是他決定留在梅花鎮研究,看看能不能有所收獲。

因為之前村民們都曾經到萬古金城裡尋找寶藏,丘陵在那裡並沒有發現什麼有價值的線索。

不過就在這個時候,他在梅花鎮中發現了和宋獻策隱居處相似的一座小廟,裡面也同樣供奉著一男一女兩尊坐像,而這也幫助他接近了事情的真相。

闖王化身曹國公

發現這座小廟之後,他向村民詢問廟裡供奉的兩個人分別是誰,村民們告訴他,兩尊坐像中的那名女子,就是李闖王的妻子高桂英

高桂英的弟弟高立功是監獄的獄卒,之前和做驛卒的李自成是好朋友,後來李自成入獄之後,對李自成頗為照顧。

後來他發現李自成並非等閑之輩,便偷偷釋放了李自成,兩個人逃回了家。

高桂英從小習武,她看到武功出眾的李自成之後,心生愛慕之心,並精心照顧李自成。

可是她之前曾經有過一段婚姻,丈夫早早去世之後便一直守寡,她擔心李自成不能接受自己。

好在李自成對此並不在意,就這樣兩個人結為夫妻。

後來她成為了李自成的賢內助,在李自成征戰的過程中,她組建了一支娘子軍,立下了赫赫戰功。

在李自成兵敗之後,她也帶著李過、李通等人繼續和清軍作戰,這個過程中她多次擊敗清軍,也被南明隆武帝封為節孝貞義一品夫人。

而在史書上,自從在廣西潯州一戰之後,就沒有對她的記載了,也沒人知道她的下落。

既然確定廟裡供奉的女性是高桂英高夫人,丘陵認為那名男性神像一定就是李自成了。

可是當地村民的回答卻讓他倍感意外,村民們表示那個男性並非李自成,而是曹國公。

這讓丘陵大惑不解,自己從來就沒有聽說過曹國公這個名號,而且高桂英和李自成之外的男人在一起被供奉也不正常。

就在丘陵疑惑曹國公是何許人也的時候,他注意到在廟外有幾塊破敗的石碑,上面刻著密密麻麻的碑文,他上前查看,上面寫的正是曹國公和高桂英一同率領部隊抵禦清軍的事跡。

當年高桂英率領的是大順軍的殘部,丘陵認為曹國公肯定也有大順軍的背景,否則不可能很好地指揮高桂英麾下的部隊,因此這可能是一個化名。

後續的調查也印證了他的猜想,他通過查閱史料得知這位曹國公是明朝的一位總兵,不過早在崇禎年間他就已經去世了,他不可能和高桂英一起行動,所以這個曹國公肯定不是本人,丘陵猜測這個曹國公應該就是李自成。

這種猜測也是有道理的,當年李自成戰敗之後,如果他僥幸逃出生天,和妻子一同帶兵南下是最好的選擇。

而萬古金城附近群山環伺,易守難攻,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他們選擇這裡作為據點也是很合理的。

不過李自成想要在這裡落腳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他之前的活動范圍都在北方,在廣東一帶他並沒有群眾基礎,因此很難站穩腳跟。

與此同時當時廣東地區還在南明政府的統治之下,他想要繼續抗擊清軍,就需要和南明政府合作。

不過李自成想要打反清復明這個旗號卻是基本不可能的,因為當初就是他逼死了崇禎,南明政府對他恨之入骨。

在這種情況下,李自成想要繼續在廣東一帶活動,就必須要改名換姓,這樣南明政府也一定會接納他們,畢竟他們也很需要其他的力量一同對抗清軍。

因此他化名曹國公,和高桂英一同領兵作戰,在樂昌當地的歷史記載中,也有李自成部屬作戰的記載,這樣一來一切都變得合理了。

不過這一切都是丘陵根據一系列線索自己做出的判斷,雖然他找到了很多的證據,可是裡面卻沒有決定性的證據,因此不能斷定李自成在起義失敗之後來到了廣東活動。

而在丘陵提出自己的觀點之前,甘肅也曾經發現了一些和李自成相關的線索,有人自稱是李自成的十五世孫,並宣稱李自成兵敗之後輾轉逃到了湖南石門寺,化名『奉天玉大和尚』。

後來考古人員也曾經發掘了奉天玉大和尚墓,其風格和當地不同,卻和李自成的家鄉類似,同時裡面還有李自成稱帝期間使用過的銅幣,因此有人猜測這位奉天玉大和尚才是李自成。

但是這個說法同樣沒有決定性的證據,直到現在李自成的最終結局依舊是一個謎,不過相信在未來的某天,我們一定可以還原歷史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