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出身最低的大一統王朝開國皇帝,曾為地主放過牛,在皇覺寺出過家,到了二十五歲才開始參加紅巾軍反抗元朝,然而僅僅十三年後年僅38歲的朱元璋就成了萬人之上的大明開國之君。
能從一個地位卑微之人一躍而成高高在上的皇帝,必有其高明之處,今天我們就通過朱元璋的登基詔書,來看看朱元璋高明在哪裡。
朱元璋的登基詔書有兩份,一份是祭天版,一份是告民版。
我們先來看看祭天版的登基詔書原文:
惟我中國人民之君,自宋運告終,帝命真人於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孫百有餘年。
今運亦終,其天下土地人民豪傑分爭。
惟臣,帝賜英賢為臣之輔,遂戡定采石水寨蠻子海牙,方山陸寨陳野先,袁州歐普祥,江州陳友諒,潭州王忠信,新淦鄧克明,龍泉彭時中,荊州薑玨,濠州孫德崖,廬州左君弼,安豐劉福通,贛州熊天瑞,永新周安,萍鄉易華,平江王世明,沅州李勝,蘇州張士誠,慶元方國珍,沂州王宣,益都老保等。
偃兵息民於田裡,今地幅員二萬餘裡。
諸臣下皆曰:生民無主,必欲推尊帝號。
臣不敢辭,是用以今年正月四日於鐘山之陽設壇備儀昭告上帝皇祗,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明,建元洪武。
詔書的意思是我們中國百姓的君主,自從宋朝國運告終,元世祖從沙漠入主中原,成為天下之主,其子孫後代享國百年,如今國運也終止了,元朝統治下的土地被豪傑爭搶瓜分。
隻有我,天帝賜賢才輔佐我,這才平定了采石磯的蠻子海牙、方山的陳野先、袁州的歐普祥、江州的陳友諒、潭州的王忠信、新淦的鄧克明、龍泉的彭時中、荊州的薑玨、濠州的孫德崖、廬州的左君弼、安豐的劉福通、贛州的熊天瑞、永新的周安、萍鄉的易華、平江的王世明、沅州的李勝、蘇州的張士誠、慶元的方國珍、沂州的王宣、益都的老保等人。
這之後偃兵息民,如今我已擁有兩萬餘裡的土地,幅員遼闊。
臣下都說:百姓無主。
一定要推舉我為皇帝,給我上尊號。
我不敢推辭,所以於今年正月初四在鐘山南面設下祭壇備下祭祀儀式,昭告上帝皇祗,定國號大明,建元洪武。
這份登基詔書闡述了朱元璋平定天下時擊敗了哪些對手,其中有一句『帝命真人於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孫百有餘年』十分有意思,要知道朱元璋稱帝前兩個月剛派徐達北伐,當時發佈的《諭中原檄》中提出的綱領是『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很明顯是不承認蒙古人的統治,所以要『恢復』中華。
如今登基詔書卻又承認元朝入主中原是天命所歸,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其實不然,這正是朱元璋高明的一處體現。
朱元璋承認元朝正統是利大於弊的。
其一可以促進南北漢人快速融合。
當時中原地區已經脫離漢族統治兩百多年了,自1127年靖康之變後,中原就一直處於外族的統治;而燕雲十六州自後晉石敬瑭割讓給遼國後,脫離漢族統治四百多年了。
金朝統治中原期間從多方面鼓勵、強逼中原漢人胡化。
蒙古入主中原後,將北方漢人和契丹人視作一個族群,稱『北人』,將原南宋地區的人民視作一個族群,稱為『南人』,實行南北分治的方法。
對於北方還是延續金朝的統治風格,並糅雜了一些蒙古部落式的管理方法,對於南方是延續宋朝的統治風格,與地主士紳合作,聯合治民。
如此舉措就讓南北漢人分化嚴重。
如果朱元璋不承認元朝是中原正統,那麼肯定會涼了北方漢人的心,並加大南北漢人的分裂。
隻有承認元朝正統地位,才能起到籠絡天下百姓的作用,讓南北漢人快速融合,消除間隙。
其二隻有承認元朝正統,朱元璋稱帝才有合法性。
元末雖然割據勢力眾多,但名義上都依附於韓山童建立的韓宋政權,韓山童自稱是宋徽宗的九世孫,要重建大宋。
韓山童死後他的兒子韓林兒繼位,即我們熟知的『小明王』。
朱元璋稱帝前就是小明王封的『大宋吳王』。
朱元璋既然以小明王為尊,依附於韓宋政權,那麼就算天下是他打下來的,他也該扶持小明王登基稱帝,即使小明王被他弄死了,他也該再找一個宋室後裔擁立為帝。
朱元璋又不傻,當然不會白白將自己打下的江山拱手讓人,哪怕是名義上的也不允許,那麼隻有承認元朝正統,自己才能擺脫韓宋政權的束縛,合法稱帝。
如此一來你韓宋政權反對元朝就是反對我,我大明不會與你同流合污。
其三元朝疆域之大,曠古爍今,與宋朝相比,元朝將東北、大理、西夏、西域、西藏等地都納入了版圖,再加上元朝統治者的老家蒙古草原,那疆域可是比漢唐時期還要大。
古人打仗都講究師出有名,如果隻繼承宋朝正統,那麼要收復宋以外的疆域就屬於侵略戰爭了,沒有正義的借口。
反之若承認元朝正統,那麼明朝理所當然的就該繼承元朝的所有領土,對於西藏、東北、雲南、西域等地自然擁有領土主權,你不歸附我,那就是地方叛亂,明朝可以理直氣壯的出兵平叛。
其實清帝退位詔書裡也有一句話與朱元璋承認元朝正統這一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即『仍合漢滿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這是袁世凱特意加上去的,維護了民族統一。
朱元璋早袁世凱六百年,思想絕對超前。
看完祭天版的登基詔書,我們再來看看告民版的登基詔書:
朕惟中國之君,自宋運既終。
天命真人於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傳及子孫百有餘年,今運亦終。
海內土疆豪傑分爭。
朕本淮右庶民,荷上天眷顧、祖宗之靈,遂乘逐鹿之秋,致英賢於左右。
凡兩淮、兩浙、江東、江西、湖湘、漢沔、閩廣、山東及西南諸部蠻夷,各處寇攘,屢命大將軍與諸將校奮揚威武,已皆戡定,民安田裡。
今文武大臣、百司眾庶,合辭勸進,尊朕為皇帝,以主黔黎。
勉徇輿情,於吳二年正月四日告祭天地於鐘山之陽,即皇帝位於南郊,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明,以吳二年為洪武元年。
是日恭詣太廟,追尊四代考、妣為皇帝、皇後。
立太社、太稷於京師。
佈告天下,咸使聞知。
這份告民版的登基詔書與祭天版的意思差不多,依舊是承認元朝正統,隻添加了一句『朕本淮右庶民』,可別小看這一句,作用非常大。
因為這是給百姓看的詔書,朱元璋特意加上這句話自有他的高明之處。
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登基稱帝後都要美化自己的身世,比如同是佈衣出身的漢太祖劉邦稱自己是母親和神龍交合後誕下的,自己是神龍之子,想以此來試圖掩蓋自己卑微的出身。
即使真是貴族出身的開國皇帝也會認個厲害的祖宗,比如隴西貴族出身的唐高祖李淵為了政治需要,稱帝後認了老子李耳為祖宗,後來唐高宗於乾封元年《666年》追封李耳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於天寶二年《743年》追封李耳為大聖祖玄元皇帝,天寶八年《749年》又冊封李耳為聖祖大道玄元皇帝,天寶十三年《754年》給李耳上尊號為大聖祖高上大廣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
反觀朱元璋,能夠在給百姓的詔書中坦坦蕩蕩地承認自己卑微的出身,十分接地氣。
這樣百姓就會覺得這個新王朝的皇帝不是不食人間煙火高高在上的神,而是和他們一樣實實在在的人,是從土疙瘩裡拱出來的泥腿子皇帝,頓感親切無比。
出身低下卻能取得天下,那是何等光宗耀祖的事,百姓隻會對朱元璋更加敬佩和畏懼。
朱元璋作為再造華夏的帝王,從乞丐到皇帝,身上的過人之處還有很多,不能僅僅關注他大殺功臣的污點,更何況他殺的大部分還是犯了罪的功臣。
朱元璋時常把『朕本農夫,深知民間疾苦』、『朕本農夫,深知稼墻艱難』兩句話掛在嘴邊,也正是他這段痛苦窘迫的經歷才讓他成為一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封建時期的百姓能在他的治下何其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