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歷史上兵敗被俘虜的皇帝,朱祁鎮為何會得到毛主席的認可呢?《網路歷史》

『五帝三皇神聖事,騙了無涯過客。

有多少風流人物?

』偉人毛主席終其一生,都葆有對漫長國史的閱讀和研究興趣,從早年習讀《綱鑒易知錄》到晚年欲將『二十四史』讀完,過眼的文史古籍不計其數。

而在其中《明史》算是毛主席圈點最多、體悟最深的史書之一。

1964年5月,毛主席就曾在一次談話中說道:『《明史》我看了最生氣。

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識字的兩個皇帝搞得比較好,明武宗、明英宗還稍好些以外,其餘的都不好,盡做壞事』通過這句話顯然可以看出,毛主席他老人家對明朝這四位皇帝還是比較認可的。

朱元璋父子不必多說,一個開國之君,一個盛世明主。

明武宗朱厚照雖說是個荒唐皇帝,但在大事上他一點也不糊塗,處事剛毅果斷,彈指之間誅劉瑾,平安化王、寧王之叛,大敗蒙古王子,且多次賑災免賦,這些都是正德年間大事。

那麼,作為歷史上少有兵敗被俘虜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鎮為何會得到毛主席的認可呢?

明英宗朱祁鎮,無疑是明朝經歷最奇特的一個皇帝。

他的一生打過敗仗、做過俘虜、殺過忠臣、寵信過奸佞,然而在歷史上對他的評價,卻多是美言善語。

且不論板上釘釘的明朝正史,即便是後來的滿清重臣張廷玉在編纂《明史》中也稱贊:『英宗承仁宣之業,海內富庶,朝野清晏』

明英宗年少繼位,稱帝時僅是九歲的孩子,主少國疑,軍國大事全由太皇太後張氏操持。

這裡就與歷史劇《大明風華》存在較大出入,因為在電視劇中無限拔高了皇太後孫氏的地位,貶低了太皇太後張氏的作用,可真實歷史上的『孫若微』其實存在感很低。

在太皇太後張氏垂簾聽政期間,她重用仁宣以來的舊臣,其中像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位頗為著名,史稱』三楊『。

三楊擔任內閣輔臣期間,安定邊防,整頓吏治,發展經濟,使得大明朝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除此之外,太皇太後張氏還三天兩頭把王振叫去罵一頓,有效地打擊了王振,使得王振在她掌權的時候不敢幹壞事。

可到正統八年《1443年》,隨著太皇太後張氏及三楊的先後病逝,年輕的朱祁鎮正式親政。

此時的朱祁鎮心懷抱負,無時不想著效法先祖,建功立業。

掌權初期他也頗有一股定國安邦的雄心壯志,勤於政務,勵精圖治,甚至重啟下西洋政策,以彰顯大明國威。

不過在這一時期,朱祁鎮寵信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振,導致宦官專權,為其執政生涯埋下了伏筆。

最終在面對瓦剌頻繁襲擾之際,急於證明自己的明英宗朱祁鎮不顧群臣勸告,在太監王振的慫恿下,倉促組成了20萬軍隊《對外號稱50萬》,禦駕親征瓦剌大軍。

在這場看似必勝的戰爭中,明英宗親率的軍隊卻遭到了慘敗,隨軍的英國公張輔、兵部尚書鄺埜等66名朝中大臣戰死,英宗朱祁鎮也在混亂中被俘,20萬大軍毀於一旦,最為精銳的三大營全軍覆沒,史稱『土木堡之變』。

堂堂大明天子,最終淪為瓦剌的戰俘,在敵營度過漫長的一年後,才被大臣楊善贖回。

可『無情最是帝王家』,好不容易走上皇位的景泰帝朱祁鈺在內心深處對於哥哥的回歸那是千萬個不願意。

於是,在朱祁鎮回朝後,朱祁鈺做了一件我們都”預料之中”的事情,他將朱祁鎮囚於南宮,嚴加看管。

為了防止有人聯絡被軟禁的太上皇,景泰帝不但將南宮大門上鎖灌鉛,甚至還把南宮附近的樹木砍伐殆盡,讓人無法藏匿。

就這樣,明英宗朱祁鎮在驚恐不安之中,度過了八年的軟禁生涯。

直到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泰帝朱祁鈺突然病重,臥床不起。

一時之間,人心惶惶。

彼時,朱祁鎮的親信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看到機不可失,就前往南宮將被軟禁的朱祁鎮接出,並擁立朱祁鎮重新登上皇帝寶座,歷史上將這一事件稱為『奪門之變』。

景泰八年正月十七,明英宗朱祁鎮復位,正月二十一日改元天順。

明英宗朱祁鎮,前後兩次在位,共計二十二年。

三十七年的人生,七年太子,十四年皇帝,八年幽禁,最後八年又當了皇帝。

可以說朱祁鎮的一生並不光彩,作為天子卻被敵軍俘虜為奴,聽信讒言誅殺愛國忠臣於謙,寵信奸佞閹人,導致宦官專權,甚至因為魯莽行事草率親征,讓幾十萬大軍做了炮灰,差點讓瓦剌大軍攻破了京師。

那麼,作為歷史上少有兵敗被俘虜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鎮為何會讓毛主席稱為明朝『還稍好些』的皇帝呢?

其實,明英宗朱祁鎮算不上是個好皇帝,但也算不上是個昏君。

首先就是為後世詬病最多的『土木堡之變』,土木之變起因於瓦剌頻繁南下侵擾明朝疆域,年強氣盛的明英宗看到北方也先如此放肆,頗為惱恨,方才決定出兵征討。

也就說明英宗被俘虜,並不是緣於他個人貪圖享樂不務正業,而是為了國家利益,是出於對入侵者征戰,隻是出師不利,加之指揮不當造成慘敗被俘虜。

後來對於此事,明朝著名政治家蔣冕就曾評價道:『英廟出塞征虜,誠欲為國為民剿除邊患,非事廵遊也,然虜未及征,已有土木之變』

少年不識愁滋味,肆意北征的熱血,加上從皇位墜落的彷徨與毫無自由的恐慌,最終失而復得,這樣的人生不可謂不復雜。

重新登上皇位,朱祁鎮心中自然感慨萬千,於是在天順年間開始任用了李賢、王翱等一大批賢臣,後又平定了石曹之亂,盡顯一代英主的風采。

時光荏苒,光陰似箭,明英宗還曾對首輔李賢說過他每天的起居情況:『吾早晨拜天、拜祖畢,視朝。

既罷,進膳後閱奏章。

易決者,即批出,有可議,送先生處參決』

面對年少『窮兵黷武』犯下的錯,明英宗也是吸取教訓,再次執政後就采取『與民休息』的思想,在對待老人、乞丐、刑獄、賑災濟貧等方面都有所作為。

當時,全國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國家都要每年發放糧食供養,九十歲以上的老人加倍,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免服任何國家差役,而這些都是對明太祖朱元璋時代養老政策的補充。

後來他還下令釋放了從永樂朝開始就一直被囚禁地『建庶人』《建文帝幼子朱文圭,靖難後被幽禁宮中逾五十年》,並恢復被父親朱瞻基廢掉的胡善祥的皇後名分《歷史上的胡善祥是一位賢後,絕非《大明風華》中那樣陰險狡詐》。

除了以上種種勤政愛民的措施外,明英宗的仁慈還表現在廢除了人殉制度。

從商代開始,王公貴族去世後,依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禮制辦事。

他們為了能在另一個世界享受生前的待遇,往往會陪葬不少奴隸。

人殉制度開始之後,每個朝代都有了,一直到漢朝才被廢除,可到朱元璋時期,他臨死前又恢復了這一制度,並且犧牲了不少的宮女。

而明英宗下旨停止帝王死後嬪妃的殉葬,也被《明史》贊曰『盛德之事可法後世者矣』。

作為歷史上少有兵敗被俘虜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鎮的一生實在是跌宕起伏,可謂精彩至極。

雖然作為一位皇帝,他沒有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然而他廢除了殉葬制度,挽救了無數人寶貴的生命,也算是完成了歷史的一大跨越吧。

或許,這也是朱祁鎮能被毛主席稱為明朝『還稍好些』的皇帝吧!

最後我們要說,明英宗朱祁鎮並非是一個優秀的帝王,但也沒有歷史劇《大明風華》中所表現得那麼不堪。

關於他的歷史評價大多都是負面的,這主要是因為他所犯下的錯誤實在太嚴重,以至於後來無論多麼努力都無法掩蓋這些過失。

此外,歷史中明英宗朱祁鎮的個人品行在明朝所有皇帝中可排至前三。

總而言之,他是一個好人,但不是一個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