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果然很有料》-70
【永寧寺】
亦失哈,女真人,洪武初期跟隨父親武雲歸附明朝,被選入內廷成為一名小宦官。
到永樂時期,小宦官亦失哈已升為太監,當朱棣想要選個可靠的身邊人巡視奴兒幹時,看中了精通漢語和女真語的亦失哈。
永樂十年《1412年》,繼去年第一次深入奴兒幹後,亦失哈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再次巡視奴兒幹。
這次他率領著一支龐大的船隊,共有大小船隻230餘艘,載滿大批物資,沿途賞賜給當地人民,親切地執行了慰問加震懾的任務。
亦失哈此行還幹了兩件大事,第一件,他抵達奴兒幹都司稍作停留後,再次啟帆東向,穿越韃靼海峽,登上了庫頁島。
庫頁島如今屬於俄羅斯,但它曾是中國第一大島,這個島位於黑龍江出海口東部,西隔韃靼海峽同大陸相望,面積達到7.64萬平方公裡,比臺灣島還要大4萬多平方公裡。
從漢朝起,庫頁島的記錄就見諸文獻,但苦於距離遙遠,古代和很長一段時間都沒能夠與島上的居民建立起有效的聯系。
直到唐朝,唐太宗滅掉高句麗後,中原王朝人民的足跡終於踏上了庫頁島。
亦失哈登島,以朝廷欽差的身份接見了當地部落首領和民眾並進行宣慰。
這些人孤懸海外,被稱為『海外苦夷』,在亦失哈之前,從沒有中原王朝的朝廷官員登上過庫頁島,更別說宣示主權了。
亦失哈光榮的成為歷史第一人,庫頁島也就此被納入明朝版圖,通過朝貢的方式向大明表示效忠。
第二件事,亦失哈在位於黑龍江入海口附近奴兒幹城《今俄羅斯尼古拉耶夫斯克》的特林北山上,修建起一座宏偉瑰麗的寺廟——永寧寺,寺名寓意為祈願奴兒幹地區與人民永世昌寧。
並在寺前勒石為碑,在一塊高1.79米,寬0.83米的石碑上作『敕修永寧寺記』,用漢、女真、蒙、藏四種文字,記述下自己奉大明皇帝之命,巡視奴兒幹,撫慰各部民眾以及修建永寧寺的情況。
記載中,永寧寺『形勢優雅,桀然可觀』,成為明代與長白山寺、五龍宮並列的東北三大官府寺廟之一。
亦失哈二巡奴兒幹成績巨大,此後,他又多次巡視奴兒幹,從永樂時期到宣德年間,亦失哈巡視奴兒幹的次數總共達到了十次之多。
達到的效果是,奴兒幹各部『莫不朝貢內屬』、『子子孫孫,世世臣服,永無異意矣』,以後東北地區能保持兩百多年的相對穩定,亦失哈功不可沒。
宣德七年《1432年》,亦失哈第9次到奴兒幹巡視的時候,發現永寧寺已被吉列迷人所毀。
他顧全大局,沒有怪罪,沒有追究,更沒有處罰,而是『仍宴以酒,給以佈物,愈加撫恤』。
於是,人民老少,踴躍歡忻,心悅誠服。
次年春,亦失哈重建永寧寺,並刻石作『重修永寧寺記』。
從此,永寧寺有兩塊石碑並立在特林懸崖之上,日夜守衛著明朝的東北邊陲。
國人無遠近,皆來頓首,謝曰:『我等臣服,永無疑矣!』這句誓言,世代恪守。
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日人間宮林藏在永寧寺遺址,曾目睹『眾夷至此處時,將攜帶之米粟、草籽等撒於河中,對石碑遙拜』。
屈指算來,歷經兩朝21帝近400個春秋,生活在黑龍江口的百姓們對此碑仍敬若神明,亦失哈可謂德之大者。
1856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律師、駐俄國商務代辦佩裡•麥克多諾•柯林斯橫越西伯利亞,由黑龍江河源順流而下,直至黑龍江口進行考察,1860年發表了《阿穆爾河紀行》一書,其中對永寧寺碑作了較為詳細的描述,其中這樣寫道:
『這些土著居民對這個地方《永寧寺碑》及其在古代的用途,懷有一種神聖、持久和強烈的信仰,這種木片制成的花朵無疑是一年一度的獻禮,還可能加上一頭牲畜作為向這個地方的神抵贖罪的犧牲』
亦可見永寧寺碑對當地居民的巨大影響。
歲月流轉,風雨剝蝕,幾經滄桑後永寧寺已蕩然無存。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沙皇俄國將『敕修永寧寺』和『重修永寧寺』兩塊石碑拆除搬走,轉移到海參崴的博物館中,並將永寧寺附近遺址毀壞,這座著名的寺廟從此消失得無影無蹤,隻能在史書上找到它存在過的證據。
永寧寺雖不存,亦哈失的名字已和奴兒幹都司牢牢地聯系在了一起。
朱棣重用亦哈失並不是巧合,它意味著在藩王失去實權後,大明王朝的另一股力量開始崛起,那就是宦官。
=未完待續=
本文節選自小院正在寫的新書《明朝果然很有料》,先放到公眾號〖小院之觀〗上以連載的形式與大家探討,歡迎斧正,在頁面底部#明朝果然很有料中能查看已發佈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