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明末已經糜爛透頂的官場,究竟是應該寧折不彎還是同流合污?
海瑞和張居正給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但都青史留名。
海瑞是寧折不彎。
這人太較真了,把祖宗之法貫徹到極致。
其實應該說,他接續的是朱元璋的理想。
朱元璋出身貧農,在他建立的王朝之初,他描繪的是一幅在他的想象當中,理想的社會形態。
他對待官員嚴苛,對待人民寬慈。
但是他死了以後再也沒有這麼鐵腕的皇帝,能夠把他這一套執行下去了。
更多的是打著這個正統的幌子,但是又回到了貪官污吏不法,土豪劣紳的狀態。
海瑞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出世,用誰也挑不出毛病的祖宗成法,來給大明王朝的現實挑刺兒,於是他也就成了最大的刺兒頭。
我們普通人可能面對黑暗的現實隻能選擇要麼左要麼右,要麼像海瑞這樣寧折不彎,要麼就是跟其他貪官污吏一樣隨波逐流,可是張居正不一樣。
他考慮的更多的是做事,是成事。
寧折不彎,無愧於自己的良心,不愧於自己的職責,這樣可以堂堂正正,可以坦坦蕩蕩。
但是這隻是成就了自己的清名,把所有的人都得罪幹凈。
這樣看上去人很高尚,可是事情做不成啊,會有無數的人給你使絆子。
是,的確我們可以說,『雖千萬人吾往矣』,可是也並不能成事啊!隻能被當成一個吉祥物供在那裡。
而如果徹底地隨波逐流,跟這個烏黑的官場同流合污,也是非常容易迷失自我。
難道真的要把自己變得跟那些貪官污吏一般無二嗎?
但是張居正有他的理想。
他並不認為他的理想要像海瑞那樣,用看上去理想化的手段,徹徹底底、幹幹凈凈地去實現。
因為他知道那樣實現不了。
他能走到那麼高的位置,中間也不知道用了多少上不得臺面的手段。
他也並不清廉,生活奢華,文人雅士的享受,他也絲毫沒有落下。
但是他終究成就了一番事業。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比海瑞要強。
海瑞是有道德潔癖的,首要的是要幹凈。
張居正並沒有這樣的潔癖,他知道要做成他想要做的事,必須利用這潭污泥濁水中的人。
所以他比海瑞要現實得多。
但是他又沒有忘記自己的理想,所以他應該算得上是一個有理想的現實主義者。
但其實海瑞一點也不呆,一點也不傻。
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理想主義者,但是他不是不懂現實,隻是他選擇不向現實妥協。
哪一個更好一點呢?
真的很難說。
這讓我想到了屈原。
面對楚國當時的朝堂,屈原已經無法有所作為。
他在那樣的環境裡面待不下去了,他不肯跟他們同流合污,就隻好出走了,跑到山林草澤之間。
他遇到了漁父。
他跟這樣一個陌生人講述他的苦悶,他說舉世皆濁我獨清,他說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但是漁父是怎麼說的?
他說『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
』
這是在勸他同流合污嗎?
是也不是。
這並不是一個無奈接受的態度,而是主動接納,順勢而為。
但是屈原是聽不得這種勸的,他是有道德潔癖的,他就是寧折不彎。
那漁父還能再說什麼呢?
隻好唱首歌吧:『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環境清明,自然可以保持高潔;環境渾濁,也可以拿來洗洗腳嘛!但重要的是,腳是長在自己身上的。
這大概就是張居正的態度吧。
他把這潭污泥濁水,變做了自己的洗腳水。
可是他也並沒有像漁夫那般灑脫。
很難說這盆洗腳水究竟隻是洗了他的腳,還是最後把他也給洗掉了。
他死後被清算成那個樣子,也是令世人唏噓不已。
他終於還是盡力實踐了自己的理想,最後雖然說他功敗垂成也好,功虧一簣也罷,總也是條漢子。
可是他用了太多說不好的手段上位,利用人性的弱點推行他的理想,這些在他逝去之後,對他的名聲、對他的事業都造成了反噬,也真得說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所以他算成功了嗎?
如此說來,他這一時實現的理想,真的比海瑞的一世清名要高明嗎?
但是,畢竟這兩個人都堂堂正正地活過。
是不是這樣也就夠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