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臨死前反復說4個字,朱允炆假裝沒聽見,朱元璋氣絕身亡。《網路歷史》

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在大清覆滅,溥儀退位之前,經歷了將近五百位帝王。

在這些人中,有的帝王功勛卓著,成為了千古一帝,開疆拓土,國富民強。

但有一些皇帝,卻被人質疑,讓人生恨,昏庸無道,甚至草菅人命。

可不管是好是壞,在歷史上,他們都占有一席之地。

可有一位帝王,不僅在位時間短,連年號都被推翻,這便是朱允炆。

朱允炆的上位史卻如他的下落一般,是不為人所知的。

就在朱元璋臨死前,一直在問:『燕王來否?

』但朱允炆恍若未聞。

事實上,朱元璋是在等朱棣的到來。

可他最終尚未等到,便氣絕身亡,自此朱允炆就成了明朝第二任皇帝。

『命好』的朱允炆

朱允炆作為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孫子,為什麼能成為大明朝的第二任皇帝呢?

這其中的緣由就離不開一個人,朱允炆的父親朱標,這個被曾經被朱元璋立為太子的皇長子。

朱標是朱元璋與夫人馬氏的長子,龍鳳元年出生。

朱元璋對朱標傾註了許多心血,自小朱標便有許多名師給其授課,教其讀書,他所接受的是最正規的儒家教育,我們後來所熟知的宋濂便是他的老師之一。

龍鳳十年的時候,朱元璋自立為吳王,朱標便被立為世子。

在朱標成長的過程中,朱元璋所教授他很多為人君的本領,讓他向過往的明君看齊。

但同時,他也教育朱標要以百姓為根本,體察民情。

哪怕此時的朱標,隻是一個十歲左右的孩子。

後來,洪武元年朱元璋稱帝朱標便被立為了皇太子。

輔佐太子的少師,少傅和少保都是朱元璋親自選任的,都是德高望重的國之棟梁。

朱元璋征戰在外之時,就讓太子監國,以鍛煉朱標的能力。

這樣一個被朱元璋作為儲君培養起來的兒子,本已經可以獨擋一面了。

可是好景不長,洪武二十五年,朱標便因重病過世,這對於朱元璋來講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在朱標過世之後,朱元璋堅持立儲要立嫡的思想。

可朱標的長子早夭,而他的次子朱允炆,卻是一個十分優秀的孩子。

於是,朱元璋便把朱允炆立為太孫,這件事對於朱允炆來說,可算是一個萬萬沒想到的好事。

空有繼位的命

可這朱允炆雖然優秀,卻不是一個繼承皇位的好料子。

他跟父親一樣,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為人溫和有禮,身上有許多父親朱標的影子。

可其實要論為君之道,朱允炆遠不如朱元璋的其他的兒子,尤其是他的皇四子朱棣。

但朱元璋卻秉承著嫡庶有別的原因,最終還是選擇了朱允炆。

在立其為皇長孫之後,沒過幾年朱元璋便病了

在奄奄一息之時,還在惦記著燕王朱棣。

他一直喃喃自語道:『燕王來否?

』而此時跪在他床榻邊的正是朱允炆,聽到朱元璋微弱的反復吐出這四個字時,他仿佛沒有聽到一樣,不應答,全然不理會。

作為皇位的繼任者,他的皇爺爺到了此時還在惦記著燕王朱允炆心裡怎可能沒有不滿。

朱元璋見朱允炆對自己的話理都不理,很是生氣。

他沒想到這個看似老實忠厚的皇長孫,此時竟然對他是這個態度,可他已經無能為力了,沒一會兒便氣絕身亡。

卻無治國之才

朱允炆順利的繼承了王位,史稱建文帝。

這位建文帝給人的印象,可謂是兩極分化,有人說他沒有野心,對治理天下,以及籠絡群臣,他所采取的政策一直都十分的溫和。

就如他的脾性一般,從不爭強好勝,就連頒佈的政令,都能看出他一直遵循的儒家思想。

他在位之時,還對洪武帝頒發的法典有所反駁。

甚至取消了其中的幾十條條款,隻因為他認為那些條款過於嚴苛。

這位仿佛無欲無求的一位帝王,竟然能做出如此看似叛逆之事,也不知道,朱允炆當時是什麼想法。

要說他淡泊名利呢,他卻在後來實行削藩。

削弱各藩王的手中權利,藩王之中首當其沖的本應是朱棣。

可他卻未敢先動朱棣,反而是先剝奪了幾位權勢上小些藩王的爵位。

而且在這期間,他還肯定了朱元璋對於『嫡』這一字的重視,他還將這種繼承的法則定位了一條明確的規矩。

這一舉動也是在告訴所有人,他的上位合理合法,而現在所有其他庶出之子地位永遠不如嫡出。

他的這幾個舉措下來,正式觸怒了朱棣。

讓朱棣打著清君側的旗號發起了靖難之役,朱棣的這場討伐,持續了三年的時間。

哪怕曾經的朱棣天時、地利、人和,一個都不占,而朱允炆卻占盡了優勢,朱棣也絲毫不懼。

朱棣憑著他自身優秀的軍事才能,戰勝了帶著一眾文臣紙上談兵的朱允炆。

等到建文四年的時候,朱棣便直逼南京城下,攻破南京城。

到達皇宮之時,卻未見朱允炆,當時皇宮大院起了一場大火,不少人燒死在這場火中。

有人說,朱允炆便死在了火場裡,可卻無人證實。

結語

雖然未見其人,但當時的官方記載依然是朱允炆及其長子已經死於火災之中。

於是燕王朱棣,就名正言順的上位稱帝,可朱允炆其人究竟後事如何,卻再無人知曉。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