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長是明朝的開國功臣,而且還是開國六公爵中唯一的文臣,他對於朱元璋的作用,就如同漢代的蕭何對於劉邦那般,主要負責去為前線將士運送各種軍資糧草,同時制度各種規章制服,來使得整支軍隊正規化。
朱元璋本人也曾經說過其『功比蕭何』,還賜給他一張可以免除自己兩次死亡,兒子一次死亡的丹書鐵券。
然而最終這張鐵券也未能阻止得了,朱元璋想殺了他全家的心,這其中有哪些原因是關鍵所在?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中國有句俗話叫作:『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意思就是指很多開國之君,在江山穩定之後,就會大肆殘害竭力協助他們的功臣,因為他們已經功高震主了。
在中國這麼多的開國之君,將這一點做得比較絕的,就屬劉邦和朱元璋了。
而且兩個人的經歷還比較相似,都是中國歷史上,難得草根出身的開國皇帝。
李善長作為開國文臣之首,同樣也是淮西勛貴集團的核心人物,這樣的人如果讓其活太久的話,新皇帝可能會因為政治經驗不足等客觀原因,而被其玩弄於鼓掌之中,如此以來,他朱家的江山可就危險了。
所以,朱元璋殺了李善長的根本原因,就是為了其後代著想,幫助其清楚開國功臣,鞏固統治。
居功自傲、心胸狹窄
在開國之前,朱元璋對於李善長是信任有加,但在開國之後,李善長身上所具有的這種居功自傲、心胸狹窄的缺點,就越來越難以被朱元璋所忍受。
隨著國家越來越和平穩定,而李善長依舊繼續同以前那般,與諸多淮西勛貴保持著緊密聯系,同時又存在著黨同伐異、擅權越權等諸多問題。
此外,李善長的心胸也不行,很是記仇,身邊有人一旦得罪了他,他就一定要想方設法地找個機會給報復。
這些都是任何一個開國皇帝都難以忍受的。
在洪武四年的時候,李善長覺察到朱元璋對自己的不滿情緒,越來越大,便決定托病辭官回家,朱元璋還特意賜給他諸多的土地。
如果朱元璋這個時候,決定激流勇退的話,遠離政治,說不定能夠獲得善終。
然而短短一年之後,他的病情一有所好轉,便有屁顛屁顛地重新進入權力中心。
洪武七年時,李善長因為恃寵而驕,且居功自傲而被人給舉報了,此外,他在皇帝生病十幾天的時候,居然沒來意思意思問候一下等等,在這諸多罪名之下,朱元璋終於好好地懲處了李善長一番,但隻是簡單地削減了其一點俸祿而已,力度並不大。
牽連胡惟庸案,知情不報
洪武十三年時,震驚朝野的胡惟庸案爆發,滿朝文武一共有數千人被牽連其中,李善長同其存在姻親聯系,且在私下多有聯系,但朱元璋看在他以往所立下的功勞上,便沒有將其牽連進來。
即便在五年之後,他的弟弟李存義被人明證與胡惟庸案的存在在沒有,朱元璋也沒有因此去找李善長的麻煩,甚至看在其面子上,沒有去處死他的弟弟李存義,隻是將其給流放到崇明島去。
再過五年後,李善長多次公然向朱元璋,請求寬宥其外甥丁斌的流放之罪,朱元璋覺得這其中肯定有蹊蹺,所以便派人去審問了丁斌,結果問出了一個重量級的消息,那就是胡惟庸曾經邀請李善長加入一起謀反,而李善長對此猶豫不決,既沒有明確同意,也沒有明確拒絕。
雖然,李善長最終還是沒有同胡惟庸造反,但他光憑猶豫不決這一點,就可以證明,其對於朱元璋的忠心不夠,且在明知道胡惟庸準備謀反的情況下,也選擇隱瞞不報。
就這兩點,便可以將其處死了。
朱元璋這一次不會選擇寬大處理了,直接將其以謀反罪名,滿門殺害,免死鐵券根本就保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