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朝歷代對於明朝皇帝朱元璋的評價,大多都是雄才偉略、氣概非凡,事實的確如此。
朱元璋於1352年在定遠起兵,到1368年建立大明朝,十幾年的時間,他完成了從貧民到皇帝的神奇轉變。
而在朱元璋統治下的洪武朝,大明官員們卻過得非常『難熬』,朱元璋幼時經歷的磨難,使他不僅對貪官冷酷無情,對其他所有官員也有著提防心理。
因此,在朱元璋手下做官很考驗人,必須盡心盡力辦事,稍微犯點錯,就不知道會引來多麼嚴重的處罰。
曾經就有一位清官,罷官後被要求回鄉,結果卻湊不齊回家的路費,朱元璋知道後大怒,不僅沒有對這名官員施以援手,還將其處以腐刑。
那麼,朱元璋為何要這樣做呢?
其中到底有著怎樣的隱情,咱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
『會拍龍屁』的曾秉正
曾秉出生於江西南昌,從小飽讀詩書,是當地有名的大才子。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全國百廢待興,為了使各地盡快恢復到正常秩序,朝廷廣納各方人才,曾秉正抓住了此次機會,步入了仕途。
起初,曾秉正被舉薦為海州學正,雖然隻是九品小官,但對於曾秉正來說也算專業對口。
然而在洪武九年發生的一次『天變』,卻給了曾秉正一次給朱元璋進言的機會,而他也抓住了機會,獲得了朱元璋的賞識。
原來,洪武九年,大明朝發生了一次天災,古代人比較迷信,認為這是一種不祥的征兆,但朱元璋可不這樣認為,他不信天譴這一套。
為了找出這次天災發生的緣由,朱元璋決定廣開言路,問問大明各地官員對此次天災的看法。
曾秉正一看機會來了呀,寫文章不正是自己最擅長的嗎,如果獲得了皇帝的賞識,那自己飛黃騰達之日就不遠了。
於是曾秉正絞盡腦汁,洋洋灑灑寫了一篇數千字的文章,對朱元璋大加贊美,核心內容大致如下:
古之聖君不以天無災異為喜,惟以祗懼天譴為心,陛下聖文神武,統一天下,天之付與,可謂盛矣,兵動二十餘年,始得休息,天之有心於太平亦已久矣,民之思治亦切矣。
什麼意思呢?
簡而言之,咱們的大明皇帝陛下英明神武,此次天變代表著百姓們的苦難即將結束,大家都期待著在皇帝陛下的帶領下過上好日子。
朱元璋雖然不喜歡手下官員們對他阿諛奉承,但曾秉正的話卻說到了老朱的心坎裡,誰說天變就一定代表著皇帝無德,這個小曾就說的挺好嘛,這小子是個人才,必須要賞。
於是,曾秉正被越級提拔為刑部主事,此後經過數十年的奮鬥,逐步升遷為陜西參政。
罷官還鄉,竟賣女兒籌集路費
後來,朱元璋成了一個新部門『通政司』,主要職責就是奏報臣民建言、申訴冤案等等,並且讓曾秉正做了部門主官。
這個職位非常適合曾秉正,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能,三天兩頭給老朱上疏,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
一開始,老朱還認為曾秉正是個能臣,盡心盡力辦事,但日子久了,老朱就厭煩了。
後來曾秉正又不知進言了什麼,竟惹得朱元璋大怒,罷黜他的官職,打發他回老家。
曾秉正被免官了,心情想必無比復雜,但他無暇多想,因為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擺在他面前:回家路途遙遠,路上的花費一定不少,可問題是,他沒錢啊。
當官那麼多年,曾秉正自認十分清廉,朝廷發多少俸祿,他就拿多少,貪是不可能貪的,至少表面上是這樣。
但曾秉正當了那麼多年官,即使不貪,也不應該連回家的路費都湊不齊吧,當然也不排除他是真的沒錢,畢竟朱元璋時期的官員俸祿是很低的。
無奈之下,曾秉正隻好將其四歲的女兒賣了,換些回家的盤纏。
好巧不巧,這件事還偏偏傳到了朱元璋的耳朵裡,朱元璋聽後大怒:『怎麼,給我老朱當官就那麼寒磣,朝廷發的俸祿還不夠你花銷?
堂堂朝廷三品大員竟然連回家的路費都沒有,你這是在打我老朱的臉啊』
朱元璋認為曾秉正肯定是在說謊,於是對其處以腐刑。
此後,曾秉正便不知所蹤。
朱元璋為何對曾秉正賣女兒之舉那麼生氣
眾所周知,朱元璋出身貧困,從小就對貪官污吏深惡痛絕,成為皇帝之後,更是設立嚴苛律令限制官員貪錢,但貪污現象仍屢禁不止,因此朱元璋打心底裡不信任這些手下,認為他們個個都富得流油。
在朱元璋眼中,曾秉正作為正三品官員,家中錢財肯定不少,不至於將親生女兒賣了換路費。
再說,曾秉正這個層次的朝廷要員,誰沒有幾個門生故舊,借點銀子花花,人家還敢不給?
那曾秉正這樣做的理由是什麼呢?
有可能是『沽名釣譽』,為自己賺取清廉的名聲,也有可能是裹挾民意向朱元璋『施壓』,逼迫朱元璋繼續重用自己。
但朱元璋是什麼人,什麼風風雨雨沒經歷過,你越是想當官,他就越是不給,賣女兒是吧?
那好,以後你就別生孩子了。
可憐曾秉正聰明反被聰明誤,惹得朱元璋大怒,遭受了腐刑。
實際上,曾秉正賣女兒的舉動也觸及到了朱元璋的逆鱗。
早年朱元璋見過太多賣兒賣女的人間慘事了,他建立大明朝,勤勤懇懇治理天下,不正是為了這類慘事不再發生嗎?
這下好了,連曾秉正這樣的三品大員都要賣女兒換路費,這不就是在赤裸裸地嘲諷朱元璋無法治理好天下嗎。
所以,曾秉正落得如此下場,並不冤。
結語
說實話,如果曾秉正連自己的親女兒都能賣,又怎麼可能會是個愛民如子的清官呢?
就是在沽名釣譽罷了。
朱元璋是從亂世中崛起的英明皇帝,曾秉正的那點小心思當然瞞不過朱元璋,不管是權還是名,隻有他想給,你才能有,如果你要搶,那不好意思,隻能拿你大好人頭試試我老朱的刀鋒不鋒利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