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後,為何卻公開打壓此地士人?其中實情難以言明。《網路歷史》

我們閱盡鉛華,隻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眾所周知,長江中下遊的安徽、江蘇、浙江等地被稱為江南,自隋唐大運河建立之後,江南等地的發展便越來越好,到了晚唐就成為了中國最富庶的地方。

隨著歷史的發展,中華文明的經濟、文化重心不斷往東南推移,江浙之地的繁華更是日勝一日,富商雲集、文教興盛、才子輩出。

歷朝歷代對江浙之地非常看重,但是明朝時,為什麼朝廷一直打壓江浙地區的商賈和士子呢?

▲當代浙江風光

公元1368年,明太祖在剪除陳友諒、張士誠等南方割據勢力之後,在應天府《今南京》正是建國稱帝。

明朝建立之後,一系列規章制度都陸續建立起來,然而在這些律令之中,有一條非常奇怪——『禁止江浙士子進入戶部任職』,並將之寫入《皇明祖訓》之中,後世子孫不得更改。

正因為這項規定,明朝戶部上至尚書侍郎,下至各司小吏,都沒有江浙人的存在。

▲明太祖朱元璋劇照

不僅如此,明太祖為了繼續打壓江浙之地,還出臺了其他政策。

一加重江浙地區的賦稅,當時江浙地區繳納賦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數倍;二遷移江浙富戶到其他地區,洪武年間的人口遷徙特比頻繁,這些富戶有的被前去北方,有的被遷往西南等地;三科舉限制江浙士子人數,明朝時期分南北榜,江浙士子即使人才輩出,其比重也不會占太多。

▲明代文人劇照

對於明太祖的所作所為,明朝人就猜測是皇帝不喜歡江浙人,因為張士誠割據江浙地區時,給明太祖添了很多麻煩,江浙人也拼命幫助張士誠,而且明太祖奪得江浙後,當地富戶又不配合其統治。

為此,明太祖才會在登基之後,出臺這麼多政策打壓江浙之地。

可是我們細細分析,才會發現事情不是這麼簡單。

▲朱元璋稱帝場景復原

結合當時明朝局勢,我們就會發現,中國長江以北的地區,從北宋滅亡以來,都沒有什麼良好的發展。

明朝建立之時,北方大地被戰火摧殘的支離破碎,田地荒蕪,人口稀少。

正因為此,明太祖在洪武年間才大規模的遷徙人口,填充人煙稀少的省份,前前後後幾十年,工程量之大在古代是難以想象的。

除了經濟、人口以外,北方的文教也被遊牧民族摧毀殆盡,洪武年間第一次科舉,沒有一位北方士子上榜,瞬間引發朝野震動,不得已明朝開始分南北榜,借以收服北方人心。

▲保留至今的明代民間建築

北方大地的殘破有目共睹,但長江以南的土地,尤其是江浙等地,由於土地肥沃、人口眾多,加之被明朝早早收復,所以發展得非常好,產出豐富,文教興盛。

因此在明朝建立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以江南之財,來恢復北方的元氣。

再加上北元實力猶存,明朝還需要在北方地區養數十萬大軍,在這種情況下,管理全國錢糧運作的戶部就極為關鍵。

▲明朝大臣劇照

中國人的鄉土觀念非常重,如果有江浙之人當人戶部職位,必然馬上知道明朝財政中的『不公平』,那麼他就會為江浙之地說話,要求減免錢糧。

這樣一來,明朝政府對於全國的經濟調配和規劃,就沒法實行下去,全國的經濟就難以恢復。

這種對地區之間不公平對待,但又利於國家發展的規劃,自然不能拿到朝堂上議論。

明太祖朱元璋於是乾綱獨斷,強行以政令推行,並將之寫入祖訓,目的就是想將這種經濟規劃永久實行下去,維護明朝的統治。

參考資料:

《明史》《中國經濟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