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慈貞化哲順仁徽成天育聖至德高皇後』——馬氏,明太祖朱元璋之原配皇後,明惠宗朱允炆之祖母,明成祖朱棣之嫡母。
馬氏 像《復原圖》
馬氏本名已不可考,民間習慣稱其為『馬秀英』。
這位明朝的開國之母,在朱元璋還是不入流的基層軍官時便下嫁於他,之後夫唱婦隨幾經坎坷險阻,在大明建國後被正式封為皇後。
馬氏是明代歷史上著名的賢後,至今我們依然能夠讀到很多馬氏勸諫君王,打理後宮,營救朝臣的故事。
但我要說的是,這位朱元璋背後的女人,以高超的政治手腕與縝密的心思,隱晦地參與到了朝政中,並對大明宮廷的政治生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亂世情深,金風逢玉露
馬氏是元至順三年出生在安徽宿州。
祖上是當地的望族,頗有家產。
馬母早逝,父親馬老太爺又無兒子,所以自小對馬氏就非常疼愛。
馬老太爺在當時算『敗家子』,一方面樂善好施,一方面又喜結江湖草莽,所以家底很快就空了。
但並不能就此說馬氏幼時家境貧寒,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明代市井
有一次馬老太爺玩大了,殺了人。
於是舉家跑路,便把馬氏托付給了至交好友郭子興照顧。
對,就是那個朱元璋投奔的紅巾軍領袖郭子興。
郭子興性情暴躁多疑,而馬氏待人和善從容,再加上史書說馬氏被郭子興收為養女後,不論是針線女紅還是詩詞歌賦,基本一學就會,足以說明馬氏在來到郭子興身邊前,是接受過良好的啟蒙教育與性情打磨的。
至正十二年正月,郭子興正式起兵反元。
次月,義軍攻下濠州,聲勢大振。
這時,一個名叫朱重八的哥們前來投奔義軍。
這哥們能吃苦,敢拼命,還懂人情世故,很快就被郭子興注意到。
朱重八就是朱元璋,這一年,他25歲,馬氏21歲。
郭子興看著朱重八在軍中的迅速崛起,出於愛才與籠絡之心,便把養女馬氏嫁給了朱元璋。
如果要把這段婚姻看作是一場政治婚姻,沒有問題。
但如果問我朱元璋和馬氏有沒有真感情,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此時的朱元璋,經歷了幼年的家破人亡,扛過了瘟疫與災荒,原本想老老實實待在寺廟裡,避過這動蕩的世道隻求活命,卻仍被迫投身進了元末的滾滾紅塵。
他拼命地作戰,不貪戀軍功與財物,為的也是能夠在軍中混出個人樣,有尊嚴地活下去。
但畢竟是行軍作戰,底層軍卒想往上爬,隻能玩命。
看著身邊戰友一次次地倒下,朱元璋同樣不能保證自己是否能看到明天的太陽。
紅巾軍
低賤的出身,悲慘的經歷,還有朝不保夕的生活,這個時候,一個女人願意嫁給他,並且年輕美貌,性情溫婉,知書達禮,還是個富家千金出身,正常情況下這種夢朱元璋做都不敢做,試問他怎麼會不珍惜馬氏?
對於馬氏而言,其年紀在當時已經算老姑娘了。
她雖是郭子興養女,卻因為郭家家庭關系復雜,始終無法真正融入進去。
說白了,即使父親與郭家關系再好,馬氏始終是寄人籬下。
從郭子興肯把馬氏下嫁給朱元璋這樣名不見經傳的人,就可以看出馬氏在郭子興心中的份量並不重。
朱元璋 像
這時候一位屢立戰功,英姿颯爽的男子要成為她的夫君,馬氏應該是沒有怨言的。
即使這場婚姻帶有一點政治色彩,但以馬氏的倔強,如果她不願意,郭子興應該也不會強行壓迫。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孑然一身,馬氏此時也無父無母,如此二人結為夫婦,其實是兩顆落寂的心靈在互相抱團取暖。
這份溫暖,在這人命如草芥的亂世,顯得尤為珍貴。
從朱元璋與馬氏一開始的結合,就註定了這對夫妻之間感情的堅韌與不拔。
這種從失去親人到重新擁有親人的歸屬感,除了生死再不可能將他們分開。
隱性幹政,知夫莫如婦
因為這股真摯的情感,我們在朱元璋創業的時期裡,經常能看到馬氏如何做夫君的賢內助。
朱元璋被陷害,郭子興將其關押,馬氏將全部家當獻於郭家女主人,以求從中調和;關押期間朱元璋被絕食,馬氏去廚房偷剛出爐的炊餅,為了不讓人發現而藏在懷中,皮膚都被燙焦;
義軍後勤補給困難,馬氏便省下自己的口糧,塞到朱元璋的隨身行囊中,以保證夫君行軍作戰時的溫飽;朱元璋作戰有記筆記的習慣,馬氏便將所有札記都保管好,夫君需要的時候,隨時都能準確取出。
朱元璋與馬皇後 劇照
甚至朱元璋諸多的往來公文,都是馬氏整理的,且在一次危難中,馬氏主動拿出自己的金銀財物,犒賞將士,並到一線加油打氣。
而從成婚之後,即使後來朱元璋做了皇帝,他的衣食寢居也都是馬氏親自料理過問的,從不假他人之手。
從這些例子裡,你除了看出伉儷情深,夫唱婦隨外,難道就不覺得馬氏根本就是朱元璋創業團隊中必不可缺的存在嗎?
如果馬氏不是朱元璋的妻子,那她也將妥妥是大明的開國元勛。
馬皇後 插畫
這樣的一個女人,在朱元璋建國後,願不願意過問朝政是一回事,但絕不能說她沒有能力與資格過問朝局。
朱元璋建國後,明確嚴令後宮不得幹政。
就我來看,朱元璋這話主要是說給自己的子孫繼承人們聽的,因為對於馬氏,他真的沒什麼辦法。
我們舉幾個馬氏勸諫朱元璋的幾個例子吧。
李文忠守嚴州,楊憲上疏彈劾李文忠不法,朱元璋大怒要召回李文忠,馬氏說嚴州地處戰區,不可輕易換將,且楊憲之言不可全信。
結果是李文忠立戰功,楊憲最後的結局是被朱元璋誅殺;
李文忠 像
明初鴻儒宋濂,曾是太子朱標的授業恩師,並參與制定了明朝諸多禮制。
其孫涉胡惟庸案遭株連,朱元璋亦打算一並殺了宋濂。
朱標屢次求情未果,遂請馬氏出面。
馬氏說宋濂是兒子老師,尋常百姓尚知禮遇恩師,何況皇家。
且宋濂年老,必不知外事。
朱元璋還是不松口。
馬氏便絕食,絕食時間為一餐,朱元璋第二天就改判宋濂發配。
明軍在北伐中繳獲了大量元庭珍寶,馬氏就說這些財富不如賢才;國子監學生補貼微薄,馬氏就專門征一筆款項,加大對學子的補助;朝廷對囚犯以重役處罰,馬氏就請求朱元璋從輕發落……
朱標 像
以上幾個例子,涉及人事任免,朝堂黨爭,人才培養,調撥糧款,量刑罰役,哪一樣不是朝政?
以後要是有人告訴你說馬皇後不問政事,你就拿唾沫噴他,因為對方要麼是睜眼瞎要麼就是居心不良。
馬氏不是不幹政,很多時候她隻是有選擇性地參與,並且方法得體,用最不會觸怒朱元璋的方式進行潛移默化地影響。
如此一來,馬氏既達成了自己的政治訴求,也避免留下了後宮幹政的口舌。
當然,這點隻有非常熟悉朱元璋性情的馬氏能做到,換了其他人,你看朱元璋會不會扇她耳光。
這也側面說明了朱元璋對於馬氏這個『糟糠之妻』,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朱元璋 像
就像馬氏有一次問朱元璋最近是否國泰民安,朱元璋說這種事情你不該問,馬氏當場就回懟過去:陛下天下父,妾辱天下母,子之安否,何問不可?
朱元璋聽後楞是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韻味悠遠,餘音繞王朝
馬氏對於明朝的影響不可謂不深遠。
第一,馬氏的存在,保障了太子朱標的儲君之位。
朱標成為太子,且被當時所有的派系接納認可,除了其自身嫡長子的身份外,也有馬氏的影響。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朱元璋的人脈關系,同時也是馬氏的政治資源。
明代官員
馬氏一直跟著朱元璋創業,大明幾個主要的開國元勛,都是馬氏的老熟人了。
別看這些哥幾個功成名就後人五人六的,但在馬氏眼裡都還是當年跟在朱元璋身後的『馬仔』。
現在馬氏的大兒子做太子,這些老哥們有幾個人會說不?
同時,朱元璋的諸多義子,也是馬氏天然的政治同盟。
比如李文忠,沐英,徐司馬,平安等人,都是馬氏的義子。
馬氏的慈愛相比於朱元璋的嚴厲,更能慰藉這些孤兒們的內心。
自然地,這些日後手握軍政大權的義子,也成為了馬氏的政治盟友。
最後,馬氏在後宮有很高的威望。
一來馬氏自己是皇後;二來馬氏育有多子;三來馬氏待人寬和;四來馬氏人緣極佳。
從宮女到朱元璋的其他嬪妃,都對馬氏誠信拜服。
如此一來,娘娘們沒野心了,其他皇子的心思也就不敢輕易顯露。
第二,馬氏的存在,使得朱元璋立下了外戚不得幹政的祖訓。
前文說過,馬氏父母離世,且無哥哥弟弟。
也就是說,馬氏幾乎算是沒有娘家人。
大明建國後朱元璋幫著馬氏找娘家親戚,費了一番周折也就隻找到幾個遠親。
當時朱元璋打算封賞馬氏的親戚,卻被馬氏拒絕了。
馬氏的理由是,無功不受祿,也擔心這些親戚德不配位。
其實主要也是關系太遠,馬氏對這些遠親沒什麼感情。
最後也隻是賞賜了一些金銀,並未賜予官職爵位。
但客觀上,馬氏不厚賞親族這一舉動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沒過多久,朱元璋就宣佈,以後朱家人選擇後妃,都要從平民中的好人家裡選擇,切忌與當朝權貴聯姻,並把這一條寫進了祖訓裡。
這就使得除了洪武初期和永樂初年之外,明朝絕大多數時期都沒有出現過嚴重的外戚幹政現象。
而這與馬氏自身的經歷不無關系。
第三,馬氏的存在,養成了明代宮廷良好的風氣。
當然,這個風氣是相對的。
馬氏主理後宮時,讓女官摘錄宋代賢後的行為編寫成書,在宮裡推廣學習,以此教育宮廷女子德行。
像類似馬氏這樣編書推廣的行為,後來的穆宗之後李氏,神宗之妃鄭貴妃,也都效仿過。
甚至鄭貴妃做了之後,還間接引出了萬歷年間的『妖書案』。
同時馬氏寬和並不代表治宮不嚴。
馬皇後劇照
她要求宮中崇尚節儉,狠殺攀比之風。
要求後宮女眷自行織佈做衣,勤勉學習。
這點其實是有說道的,試想,所有女眷都忙著做女紅,學習女學,哪裡還有時間去聯絡外朝,勾引君王?
馬氏這一招,可謂一箭雙雕。
所以綜上所述,馬氏對於當時大明朝局與後宮的穩定,及宮廷制度建設,都起了不可輕視的作用。
結言
洪武十五年農歷八月,馬氏因病而崩,享年五十有一。
朱元璋感念與馬氏之間的情感,不再立後。
據說後來當太子朱標與朱元璋在政見上發生沖突時,朱標都會隨身帶著馬氏的畫像,在朱元璋發怒時取出保身。
每每此時,父子二人便抱頭痛哭,旁人看得甚是悲痛。
朱元璋是不是一個重感情的人?
對於這個問題,也許大明的功勛們會嗤之以鼻,皇子們會躊躇不語,但我相信馬氏一定會莞爾一笑,神情平靜地註視著自己的丈夫。
三十年的夫妻之情,馬氏怎麼會不懂自己這個唯一的男人?
於馬氏而言,這個男人讓她哭過,笑過,讓她痛苦,讓她自豪,即使他有很多女人,即使他貴為君王,但他依然願意吃自己煮出來的野菜,依舊願意容忍自己偶爾的小性子,作為一個女人,她已然無憾。
而大明的歷史上,也就留下了這個連朱元璋都無法掩蓋其光芒的女人。
【轉載僅供思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問題,請後臺留言,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