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禦駕親征,康熙禦駕親征,誰的戰鬥力更強?《網路歷史》

朱棣五次遠征漠北,大規模戰鬥有三次。

飛雲山之戰,分別對戰本雅失裡、阿魯臺;忽蘭忽失溫之戰,則是對戰馬哈木、孛羅、太平所率領的瓦剌重甲騎兵。

後面三次遠征,除了擊敗兀良哈,都是零星戰鬥,蒙古騎兵早就逃之夭夭。

康熙遠征漠北,典型會戰是烏蘭佈通之戰、昭莫多之戰。

第三次出征,因噶爾丹病逝,康熙班師回朝,雙方並未交戰。

飛雲山之戰、忽蘭忽失溫之戰、烏蘭佈通之戰、昭莫多之戰,這四場會戰的過程很精彩,也可以看出明朝軍隊、清朝軍隊的差別。

從戰鬥力上看,明軍要強清軍一個檔次,清軍的優勢在『火器』,明軍單兵作戰能力強。

1410年,朱棣深入漠北,在斡難河畔,也就是鐵木真召開忽裡勒臺大會,被尊稱為『成吉思汗』的地方,追上了成吉思汗的後裔本雅失裡。

朱棣親自沖鋒,明軍騎兵兩路夾擊,與蒙古騎兵正面廝殺,本雅失裡帶著幾十人逃走,餘部覆沒。

明軍獲勝後,朱棣率兵朝著東邊奔襲,追上阿魯臺。

阿魯臺猶豫不決之際,朱棣率先沖殺,明軍看見皇帝沖鋒,也一起跟著上,阿魯臺慘敗,蒙古騎兵被俘虜一萬餘人。

飛雲山之戰,本雅失裡、阿魯臺所部損失慘重,陣亡、受傷、被俘,總計六萬,元氣大傷。

1414年,忽蘭忽失溫之戰更是經典。

草原上作戰,不是怕跟敵軍交手,而是怕找不到對手,耗盡了糧食。

為了尋得決戰的機會,朱棣長途跋涉三個月,未曾休整就投入作戰,且進入了對手預設好的伏擊圈。

瓦剌重甲騎兵3萬,每一位騎兵配4匹戰馬,以保持沖擊力。

馬哈木、太平、孛羅以逸待勞,占據了周圍的高山,明軍進入了伏擊圈。

不出意外,馬哈木笑到最後,可惜他遇上了朱棣。

朱棣派明軍騎兵到山下挑戰,瓦剌騎兵沖殺而來,明軍騎兵後撤,『神機營』列陣。

一頓齊射,瓦剌騎兵人仰馬翻,攻勢受阻,朝著山頂上撤回。

明軍騎兵兩路夾擊,瓦剌騎兵居高臨下,反殺而來,雙方陷入肉搏戰。

戰鬥白熱化之際,朱棣跨上戰馬,親率明軍重甲騎兵投入戰鬥,身後的騎兵以火器射擊,近身再搏鬥。

皇帝做表率,親自沖鋒,明軍士氣高昂。

瓦剌戰敗,僅被斬首就五千餘人,王子被俘虜十幾人,馬哈木潰逃,次年向明朝稱臣。

相對飛雲山之戰、忽蘭忽失溫之戰而言,清軍的烏蘭佈通之戰、昭莫多之戰則要遜色很多。

無論是殺敵總數,還是戰鬥的過程,清軍都表現平平,甚至很『恥辱』。

1689年,策妄阿拉佈坦突襲伊犁河流域,噶爾丹的西部基地被占領,便率3萬精兵東征,擊敗喀爾喀蒙古,追擊土謝圖汗。

喀爾喀蒙古戰敗,北面又有沙俄進攻,便南下投奔清朝。

噶爾丹趁勝追擊,在烏珠穆沁全殲2萬八旗精兵,理藩院尚書阿爾尼潰逃,蒙古騎兵抵達長城附近,京師戒嚴。

為此,康熙決定禦駕親征,出兵6萬,分兩路夾擊噶爾丹。

為確保全殲蒙古騎兵,康熙還調動東三省八旗、科爾沁蒙古騎兵、察哈爾蒙古騎兵參戰,人數約一萬。

此次出征,京師八旗,駐防東三省的八旗也調來,可謂是下了血本。

烏蘭佈通,距離燕京不足一千裡,清軍此次在『家門口』作戰,優勢很明顯,表現則一塌糊塗。

噶爾丹先佈陣,福全《康熙的兄長》率先進攻,從兩側攻擊,清軍朝著山上殺來。

蒙古騎兵居高臨下發起沖刺,康熙皇帝的舅舅佟國綱陣亡,清軍後撤。

福全改變進攻方向,從正面發起進攻,大將格斯泰、邁圖戰死。

格斯泰、邁圖,在平定三藩之亂時銳不可當,經常充當前鋒,非常勇猛。

佟國綱、格斯泰、邁圖陣亡,八旗兵膽戰心驚,不敢跟蒙古騎兵格鬥,隻能躲在營壘中炮擊,與噶爾丹進行『炮擊戰』。

正白旗,『上三旗』之一,是精銳中的精銳,但副都統色格楞連戰鬥的勇氣都沒有。

《清史稿》記載:『扶之上馬。

色格印復下馬,臥於草內。

及回營,猶戰栗不已,身披甲胄,蒙被達旦。

因此伊所管兵丁,無不恥笑』

索額圖、明珠等重臣,為了自己的安全,抽調八旗精兵護衛,讓康熙十分惱火。

史載:『索額圖、明珠選勇士數百人近身防護,挑選我輩原擬獲戰獲追,詎意隻令防護?

共生忿怨』

八旗沒有膽量格鬥,福全隻能進行『炮擊戰』,與噶爾丹拼消耗。

噶爾丹帶來的彈藥不多,後勤跟不上,便『詐降』,迷惑福全,然後連夜逃走。

途中,蒙古騎兵染上瘟疫,死亡數千人,戰鬥僅陣亡數百人。

烏蘭佈通之戰,八旗的表現很糟糕,讓康熙十分惱火。

1696年,康熙再次禦駕親征,出動八旗精銳的同時,也調集西北駐防綠營軍,讓『漢軍』打頭陣,希望能換回面子。

清軍10萬大軍,分三路殺來,策妄阿拉佈坦又突襲科佈多,噶爾丹無奈,隻好率兵撤退。

撤兵途中,噶爾丹遇到了清軍名將費揚古,雙方在昭莫多決戰。

費揚古麾下兵馬約五萬,中途留下部分人守衛輜重,投入昭莫多之戰的清軍在三萬左右。

此外,清軍預先選擇好陣地,設下埋伏,準備合圍噶爾丹。

費揚古派400騎兵出擊,誘敵深入,噶爾丹輕敵冒進,率2千騎兵追擊,在昭莫多遭遇伏擊。

此次戰鬥,清軍以3萬的優勢兵力,包圍2千蒙古騎兵,戰鬥很激烈,清軍表現很糟糕。

噶爾丹率先進攻,讓士兵下馬作戰,用火器發起進攻。

清軍躲在營壘,居高臨下射擊,以『子母炮』為依托,與蒙古騎兵死磕。

噶爾丹親自沖鋒,一度殺敵清軍營壘前面,局勢岌岌可危。

近身搏鬥,清軍處於下風,但人數眾多,還有火器協助,暫時打退了噶爾丹的攻勢。

持續近一天的戰鬥,雙方勝負未分,噶爾丹有可能再次全身而退,讓清軍灰頭土臉。

『漢軍』大將孫思克建議背後突襲,攻打噶爾丹的輜重,並派騎兵兩側夾擊,以扭轉頹勢。

費揚古采納建議,清軍利用『子母炮』轟擊噶爾丹營地,突然從背後殺來,噶爾丹不敵,戰敗而逃。

昭莫多之戰,蒙古騎兵陣亡約2千,都是噶爾丹的前鋒。

噶爾丹主力尚存,但為了防范侄子策妄阿拉佈坦,噶爾丹不敢將後續部隊投入戰鬥,清軍獲得勝利。

忽蘭忽失溫之戰、昭莫多之戰,明軍、清軍都是遠離京師數千裡。

朱棣是故意進行伏擊圈,尋求決戰,在格鬥中擊敗瓦剌鐵騎,斬首五千餘人。

清軍則是以逸待勞,預設好伏擊圈,以3萬的優勢兵力對打2千,贏得並不輕松。

綜上所述,朱棣五次遠征漠北,康熙三征噶爾丹,都是帝王禦駕親征的典范。

從中可以看出,明朝初年的軍隊,單兵作戰能力強於清朝初年的士兵;清軍的優勢是火器,單兵作戰,尤其是近身搏鬥,跟明軍不是一個檔次。

從戰役的指揮水平看,朱棣也比康熙強,跟朱元璋、劉裕、李世民、劉秀一個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