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給朱允炆留下2位能臣,一個讓朱棣害怕,一個讓姚廣孝忌憚。《網路歷史》

說起大明王朝,最值得大家討論的應該就是靖難之役了,雖然靖難之役是老朱家的內鬥,但這場由皇族發起的戰爭卻牽連了當時大明王朝的許多人。

當然,要說這場戰爭對哪兩個人的命數更改最大,那一定是朱棣和朱允炆這一對叔侄。

這場戰爭使得藩王朱棣登上皇位,也讓作為皇帝的朱允炆被迫落荒而逃。

然而在當時的情況下,作為皇帝朱允炆,可以落荒而逃,作為朱允炆的大臣們,他們卻不能跟隨朱允炆一起離開。

畢竟朱允炆使的是詐死之計,許多大臣隻能繼續效忠朱棣。

那朱允炆究竟留下了什麼樣的臣子呢?

其實當時朱允炆曾有兩位朱元璋留下的能臣,一位讓朱棣都害怕,另一位讓姚廣孝都很忌憚。

平安將軍

在武將方面最著名的就是這位平安將軍了,這位平安將軍其實是朱元璋的養子,他的父親名叫平定,是跟隨著名的戰將常遇春的一位勇將。

也是因為他的父親作戰英勇,在一次戰爭中不幸犧牲。

朱元璋一方面是考慮到他父親的功績,也是忌憚他父親在軍中的勢力,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夠將一員武將收歸自己的麾下。

在這樣的動機之下,朱元璋收了平安為養子。

也是因為有這樣的身份,平安可以說是跟諸位皇子、皇女一同長大,他們之間的關系自然是非同一般。

尤其是朱元璋的四子朱棣與平安之間的關系更是非常要好。

然而即使兩人之間的關系很不錯,在後來的靖難之役中,平安也沒有投向朱棣,而是作為擁護朱允炆的一員大將,一直堅定的維護著朱元璋的決定。

這也是朱元璋在扶持自己的孫子上位之後,在武將方面留給朱允炆的可以依靠的臣子之一。

雖然平安沒有辜負朱元璋的信任,但像他這樣一直堅定的擁護朱允炆的臣子,實在是太少了。

在靖難之役之後,朱棣堂而皇之的登上皇位,並為自己的改朝換代,找了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

他打出清君側的口號,以想要清除自己的侄子身側奸佞之臣為借口,堂而皇之的領兵進入皇宮。

在一番搜索之後,他假意認定朱允炆已經身亡,既然已經沒有了皇帝,那朱棣自然就是最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選。

於是在眾人的擁立之下,朱棣成為了新的皇帝。

這樣的舉動,在一群大臣眼中雖然有些欲蓋彌彰的意思,但大家也都不得不認了這個結果。

畢竟不管是誰做皇帝,都是朱家的人。

而且朱棣很顯然比他的侄子朱允炆更有本事,能夠在起兵之後快速平定登堂入室,可見朱棣的能力。

當然,這一群歸順朱棣的大臣中並不包括平安,平安一直不願歸順朱棣。

而且在靖難之役,大大小小的戰爭中,平安曾經作為領兵的軍官與朱棣幾次交手,將他們之間的兄弟情分已經打的不剩多少了,所以在朱棣登位之後,平安甚至以為朱棣會將他賜死。

然而,一方面是平安這個人確實是一位有能力的將軍,在與朱棣的對戰之中,朱棣都曾被他打的七零八落,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平安作為朱元璋養子的這一身份,實在不允許朱棣在登位之後就貿然殺了他,所以平安在朱棣成王之後,仍然能平平安安的活了下來。

文臣卓敬

第2位被朱元璋留下的能臣就是文臣卓敬了。

這位臣子也有一個非常出名的故事,那就是在朱元璋離世之後,朱允炆登上皇位,那時朱棣還沒有顯山露水,朱允炆的削藩計劃也隻是剛有萌芽。

那時,這位文臣聽說朱允炆有削藩的想法之後,就曾對朱允炆說朱棣懷有不成之心。

削藩之舉一旦開始,那朱棣必然會舉兵造反,這樣的預測當時就連朱棣手下的臣子都不一定能夠做出。

然而這位能臣卻根據種種跡象就這樣將未來的歷史走向說了出來,所以在朱棣聽說他這樣的推測之後,也曾十分感慨的說,天下文臣之首非卓敬莫屬。

卓敬得到了朱棣這樣的看重,在朱棣登上皇位之後也曾對他幾次招安,希望他能夠站到自己的陣營中來。

而這位文臣也和武將平安一樣,一直沒有接受朱棣的好意。

其實君與臣的關系一直被古代文人仿照妻子與丈夫的關系來進行表述,而事實也確實如此,朱棣幾次三番對卓敬招安的舉動也使當時的宰相姚廣孝感到忌憚。

畢竟是得到君王青眼的人,姚廣孝在與卓敬往來之中,也看出了卓敬的過人之處,所以他一直謹慎提防著這個人。

卓敬也沒有辜負他的提防,一方面,卓敬不願接受朱棣的好意。

另一方面,朱棣在坐擁皇位之後也逐漸對這些建文留下的臣子失去了耐心,所以最終這個第一文臣卓敬還是沒能施展出自己的能力,僅僅是成為了朱棣朝堂的過客而已。

繁華大明

其實從這兩個能臣,我們就可以看出朱元璋對於自己孫子登上皇位這件事還是很不安心的。

正因為不夠安心,所以他才為自己的孫子留下了這許多的心腹之臣,然而他卻沒有料到自己的兒子確實有這個能耐,繼承自己的皇位,也有能耐使大明王朝走入繁榮昌盛的局面。

可能是對於嫡長子繼承制的過分執著,使得他一直不願承認自己的四子也能夠坐穩皇位。

好在最後歷史還是用事實糾正了這個主觀意願的過錯,使得大明王朝迎來了幾百年的繁榮昌盛局面。

結語

總而言之,朱元璋確實曾給自己的孫子留下兩位能臣,一文一武,他們也確實讓朱棣跟當時的宰相姚廣孝都十分忌憚,然而到底是朱棣在高位之上。

兩位臣子在朱棣之下,所以即使他們確實有能力,也沒能真正的做到制約朱棣。

可見能力與地位還是要相互匹配,才能發揮最大的功效,僅有能力,沒有地位,沒有施展之所,那也是空有一身本領而已。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