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臣罷職回鄉,因清廉湊不夠路費,朱元璋卻要將他處以宮刑。《網路歷史》

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出身雖低,為人卻十分正直,最痛恨貪官污吏

所以,朱元璋在位期間,反貪反腐工作做得是最到位的,在當時,明朝只要有人貪污款項超過50兩,都會被朱元璋處以極刑

這也就使得朱元璋在位的洪武年間,政治清明,清官很多。

但同時,朱元璋又是一位有疑心病的皇帝,對於所有潛在的叛臣,他都寧可錯殺一千,不肯放過一個。

曾經就有這麼一位在當時有口皆碑的清官,罷職回鄉時窮得連路費都湊不齊。

誰料朱元璋得知此事之後,不但沒有褒獎這位清官,反倒是怒不可遏地下令處以殘忍的宮刑,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朱元璋畫像

朱元璋鐵腕反貪污

朱元璋出身貧寒,是個孤兒,為了謀生,他討過飯、當過和尚,深知人間疾苦。

所以,即便是當上皇帝以後,他對於貧苦的老百姓仍然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憐憫,對於貪官污吏則懷有異常強烈的深仇大恨。

因此,朱元璋上位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殺一批貪官污吏來泄憤

為了防止貪官污吏滋生,朱元璋特地編修《大明律》《大誥三編》,用法律條例對貪污腐敗進行嚴厲懲罰,為自己以後用鐵腕手段反貪反腐打下基礎。

《大誥三編》選段

《大明律》與《大誥三編》編好之後,朱元璋立馬將這些司法條款發給每家每戶,給普羅大眾進行了一次深入民間的『普法教育』

為了讓大家都好好學習律法,朱元璋甚至不惜規定官府執法時凡是家裡有《大誥三編》的就可罪減一等,反之罪加一等。

到了這個地步,不把《大誥三編》編入必修課教材也說不過去。

朱元璋說幹就幹,自此,不論學校還是民間,講讀《大誥三編》成為了一種時尚潮流,就連科舉考試都要從《大誥三編》裡出題。

自此,反貪反腐觀念深入人心。

反貪機構抓捕貪官污吏

同時,為了抓出貪污腐敗分子,朱元璋設立了從朝廷中央到地方的特殊監察機構,這個反貪機構的權力之大和組織之嚴,可謂是歷朝歷代都絕無僅有的

洪武年間的中央反貪督察院,不但負責監察,還負責刑法,專門對六部中的官員進行貪污糾察。

至於地方上,除了有朝廷派遣的監察禦史,還在各省設立按察司巡撫制度。

除了制度機構反腐,朱元璋還大力提倡民間反腐,因為他認為,群眾的眼光是雪亮的

所以,朱元璋非常重視發動老百姓,鼓勵老百姓舉報貪官污吏,並賦予百姓直接捉拿貪官污吏的權力,允許普通百姓將貪官直接綁到京城治罪,讓貪官無處可藏。

登聞鼓示意圖

當然,朱元璋也細心地考慮到百姓因舉報貪官污吏慘遭官府報復的情況。

為此,朱元璋特地在午門外設立『登聞鼓』,號召受冤的百姓擊鼓鳴冤

此間若有官員膽敢阻攔百姓伸冤,就以誅族重罪論處。

於是,在朱元璋的鐵腕反腐下,來自全國各地衣衫襤褸的百姓開始押解著錦衣華服的貪官污吏敲鑼打鼓地走在通往京城的道路上,一路上以《大誥三編》為尚方寶劍,沿路關卡全部放行,一些驛站還為此免費提供食宿。

這一景象在封建古代可謂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被押送的貪官污吏

朱元璋以嚴酷法律嚴懲貪官污吏,其決心之大、力度之強、手段之狠、刑罰之酷,在中國歷史上都是極其罕見的,他在位的31年間,曾先後發起六次大規模肅貪,殺掉的貪官污吏難以計數,使得當時的腐敗現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在反腐成風的信念之下,朱元璋給官員制定的俸祿也是低之又低

按照當時的購買力看,無論是漢朝還是宋朝、唐朝的官員,俸祿都比明朝時期多至少三倍,可以說,明朝官員俸祿屢創歷史新低。

這一點俸祿自然是不夠養家糊口的,所以反倒逼著一些官員被迫貪污。

影視劇中的朱元璋與臣子

然而,朱元璋對於貪官也是絲毫不會客氣的,但凡逮到,一個活口都不會留

處死的方法,那自然也是花樣百出,有的是被貶值活活抽死、有的則被剝皮、有的則是凌遲。

不過,也有那麼一位出了名的清官曾秉,窮到連回家路費都沒有,卻被朱元璋處以宮刑,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清官曾秉正

曾秉正出身於官宦世家,勤奮好學,才華突出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官員極其缺乏,科舉制度也還不完善,所以朱元璋就要求官員們自行舉薦人才

曾秉正就是這麼被自己的同鄉舉薦上去的,他被朱元璋任命到海州擔任學正《教育局局長》,主抓教育。

曾秉正的畫像

在當時,主管教育的機構是個清水衙門,沒啥油水可撈,官階也低,俸祿更是微薄至極,實在是難以為繼。

為此,曾秉正甚至還要親自下地種田,妻子則做針線活來補貼生計。

即便條件艱苦,曾秉正仍然盡職盡責、兢兢業業,將當地教育事業抓得欣欣向榮。

就這麼過了五年,朱元璋忽然想起這些未經過科舉選拔而舉薦上來的官員,便決定給他們出題,考驗一下他們的素質。

朱元璋出題為『天變』,大多數官員都借此給朱元璋拍馬屁,唯獨曾秉正從儒學角度分析『天變』,樸素誠懇地分析了當今國家應該改進的地方。

影視劇中的朱元璋

朱元璋看膩了那些大臣拍馬屁的文章,覺得曾秉正的文章格外清新脫俗、頗有才學,便下令將曾秉正調回京城,讓他在順天府當監丞。

曾秉正在順天府依舊兢兢業業,仕途更是一帆風順,後來朱元璋見曾秉正人挺老實,便又讓他上任為六品的刑部主事。

刑部,則是一個頗有油水可撈的肥差,有些官員在臨死前為了防止自己家人免受牽連,往往會對刑部官員進行賄賂

但曾秉正面對這些誘惑卻始終鐵面無私、不為所動,始終堅持做一個兩袖清風的清官,未曾想到他卻因此得罪了許多人……

影視劇中大怒的朱元璋

再加之曾秉正性格耿直,時常給朱元璋提一些忠言逆耳的意見,長此以往,朱元璋也覺得他有些煩了。

正當此時,有些看不慣曾秉正的大臣便向朱元璋讒言,說曾秉正的壞話,使得朱元璋對於曾秉正的好感大大降低。

在一次曾秉正與朱元璋因政見不合發生沖突之後,朱元璋忽然大怒,下令將曾秉正革職回鄉、永不錄用。

賣女歸鄉招致殺身之禍

曾秉正的家鄉,離南京路途遙遠,他平日裡又為官清廉、俸祿更是少之又少,導致家裡居然一點積蓄都沒有,連回家的盤纏都湊不上來

再加之自己在官場人緣極差,沒有人願意對他施以援手。

無奈之下,曾秉正竟然賣掉自己年僅四歲的親生女兒來湊盤纏。

影視劇裡的朱元璋

一時之間,這件事情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也傳到了朱元璋的耳朵裡。

朱元璋得知之後大怒,認為『虎毒不食子』,而曾秉正竟然能把自己的親生女兒賣掉,實在是枉為人父

另一方面,他也是覺得自己的面子過不去,怕鬧大了都覺得是他忠奸不分,竟然一介清官落到賣女為生的地步。

最重要的是,曾秉正這種甘願賣女、枉為人父的敗類都能坐上三品大員的位置,更會讓人覺得是朱元璋識人不明

而朱元璋原本疑心就重,一番思慮之下,他甚至懷疑曾秉正是在作秀,故意引起他的同情。

最終,好面子又缺乏同理心的朱元璋一氣之下便將曾秉正抓去處以宮刑,可謂是真正的『伴君如伴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