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如何防止子孫腐化?宮內種菜走路穿草鞋,最後大明還是亡了。《網路歷史》

我們閱盡鉛華,隻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各位朋友上午好!子淵之前給大家介紹過明太祖朱元璋告誡子孫不可得罪膳夫和櫛工的故事,引發了讀者的廣泛談論。

事實上,朱元璋是一位非常註重言傳身教的皇帝,不僅教子嗣如何為人處事,更重要的是,朱元璋也會教他們如何治家,以防止他們出現腐化蛻變的狀況。

▲明太祖朱元璋畫像

眾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是繼漢高祖劉邦以來中國第二位平民出身的開國之君,其一生可謂傳奇,而這也導致了他自視甚高,他時常在子女與臣屬面前驕傲地自誇為歷史上最勤勉、最努力、最負責任的皇帝。

此外,他時常以偉大父親自居,認為自己是天底下最擅長教子治家的嚴父,史書在此方面的記載頗多。

▲朱元璋稱帝場景復原

朱元璋以最正統的儒家思想為教育內容教育子孫,為諸皇子公主擇師時也是慎之又慎,《明史》載:『明初,特重師傅。

既命宋濂教太子,而諸王傅亦慎其選』給皇子公主們擔任講習的無不是篤誠職守、原則性很強的名儒大家,諸皇子如若不聽老師教訓,被嚴加責備是小,朱元璋甚至還準許講師對皇子實施體罰。

李希顏擔任眾皇子授課講師時,就以『規范嚴峻』著稱,諸皇子頑劣不學的後果是『或擊其額』,敲打額頭可比戒尺打手板厲害許多,這未免太過有犯皇家尊嚴,朱元璋本來也是表示反對,但最終還是理解了李希顏嚴教的目的,不僅懲罰他,反而還給他升官加爵。

▲朱元璋早年為僧劇照

除了命眾皇子接受正統儒家教育外,朱元璋還以多種形式培養他們的世界觀與人生觀,比如,朱元璋常命皇子出城下鄉接觸農村普通百姓生活,最遠的一次,他要求各皇子從國都南京一路行至『龍興之地』臨濠《今安徽鳳陽》。

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朱元璋在南京送別諸子時,說道:『今使汝等於旁近郡縣,遊覽山川,經歷田野。

因道途之險易,知鞍馬之勤勞;觀小民之生業,以知衣食之艱難;察民情之好惡,以知風俗之美惡。

即祖宗陵墓之所,訪求父老,問吾起兵渡江時事,識之於心,以知吾創業之不易也』大意就是告誡眾子此次外出遊歷,須專心體察民情,了解自己發跡舊事,知道父輩創業之艱難。

▲安徽鳳陽明皇陵舊址

史書記載,朱元璋曾親自帶領眾皇子走訪南京郊外農家,察看農民居住飲食條件與日常生活,還在大內宮城之中辟地種菜,召集諸子進行現場教育,告誡他們『此非不可起亭館臺榭為遊觀之所,今但令內使種蔬,誠不忍傷民之財,勞民之力耳』某次外出時,朱元璋路見一小僮,見他小小年紀便供人役使,奔來走去汗流不止,就把小孩領進宮來,當著諸皇子的面說道:『此小僮與爾等年相若,已能奔走服役。

爾曹不可恃年幼,怠惰不學』

▲草鞋

此外,朱元璋為教育諸子習於勤勞,不滋驕惰之性,曾命令內侍宦官特制草鞋分發給皇子,並規定,凡是要出城走稍微遠一點的路,皇子們都隻能乘馬行駛其中三分之二路程,剩下的三分之一必須穿上草鞋步行……類似的小故事在朱元璋教育子女時比比皆是,可見,朱元璋對於防止子女腐化有著自己的一套辦法。

▲朱元璋劇照

朱元璋晚年時,在諸皇子面前做了一個自我評定:『吾持身謹行,汝輩所親見。

吾平日無優伶瞽近之狎,無酣歌夜飲之娛……至若朝廷政事,稽於眾議,參決可否,惟善是從……故言無偏聽,政無阿私。

每旦,星存而出,日入而休,慮患防危,如履淵冰,茍非有疾,不敢怠惰,以此自持,猶恐不及。

故與爾等言之,使知持守之道』此番話語某些部分或有爭議,但頭尾之處,按照史實來說,絲毫沒有誇飾之處。

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從未耽於享樂,終日忙於政務,入睡前也會反思自己行事是否爭取,這固然是他權力欲望強盛,但也體現他想做一個好君王、好父親、好榜樣的心理,他希望通過親身垂范來教導子孫,勤政愛民,從而使朱明王朝傳承萬世。

可惜他忘了單靠道德操守是永遠也抵制不了帝制極權的腐蝕,隨著時間推移,朱氏皇族腐化進而拖垮整個明王朝是遲早的事情。

參考資料:

《明史·卷一·本紀第一》《明實錄·太祖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