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努力越失敗?
為何勵精圖治的崇禎比不過吊兒郎當的魏忠賢?
這個問法其實不太正確,崇禎皇帝勵精圖治沒有錯,至於魏忠賢是不是吊兒郎當就不得而知;論人品,崇禎比魏忠賢好千倍萬倍;論愛戴百姓,為民眾著想,努力治理好國家方面,魏忠賢更沒法比,常言道魏忠賢不殺看不順眼的人,都是別人的造化。
所以,從這些方面來看,崇禎沒的說,絕對比得過魏忠賢。
那麼是什麼方面,崇禎比不過魏忠賢呢?
這個是由歷史朝代發展到一定程度,產生的社會環境決定的,所以,應該說在延長大明王朝的壽命方面,為何勵精圖治的崇禎卻比不過魏忠賢?
越努力越失敗!
誰都知道崇禎上臺後勵精圖治,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挽救即將傾倒的大明王朝,算是個好皇帝,可是為什麼他越是努力,王朝大廈傾倒的越快呢?
而最終隻能上吊於煤山。
魏忠賢大明王朝的大『蛀蟲』一隻,排除異己,陷害忠良,獨攬朝政,標準的大壞蛋一個,為什麼因為他的死去而加速了大明王朝的滅亡?
崇禎的上臺加速了明朝的滅亡無非就這幾個方面。
一、治國的才能
崇禎《1611年-到1644年》,名朱由檢,五歲時喪母,後由兩位庶母分別撫養。
1627年其兄明熹宗死後,朱由檢繼承皇位,時年十八歲。
繼位後,朱由檢勤於政務,鏟除閹黨《以魏忠賢為首的太監黨》,重新啟用官員。
到這了我們能看出什麼呢?
首先早年喪母,母親是被他的父親杖殺的,也就是說朱由檢不被父親重視,然後由庶母撫養,忙不過來後交由另一個庶母撫養,這進一步說明他不被父親重視,活著就行了,作為皇位繼承人方面的培養幾乎不太可能。
皇兄死後,繼位,他才十八歲,沒什麼閱歷,也沒什麼能耐,但是他有一顆愛國的心,所以他勤奮努力,想辦法殺掉了一系列太監,想還國家一個清潔,可是他生性多疑,十三年中頻繁更換將領楊鶴、洪承疇、曹文詔、陳奇瑜、盧象升、楊嗣昌、熊文燦,以至於圍困闖王功虧一簣。
在對付清兵的時候,中了後金的反間計冤殺袁崇煥。
這些均可以說明崇禎還沒有學會當皇帝,沒有治國的才能,最後隻能眼睜睜看著國家滅亡。
再看看魏忠賢,年輕的時候是街頭的混混,由於賭博混不下去,進宮當了太監,經歷了明神宗、明光宗、明熹宗和明思宗《崇禎》四任皇帝,官越做越大,權力也越來越大,壞事做盡,最終被殺掉。
從這些當中可以看出魏忠賢閱歷相當豐富,在他掌權期間,大力支持遼東抗後金;軍需物質火銃、戰車、地雷、炸彈配備齊全,奢侈品紅衣大炮都備上了,用來對抗清軍,在寧遠轟傷努爾哈赤,在寧錦多次重創皇太極。
這些不能不說沒有魏忠賢的功勞,在大是大非面前顯示出了他有一定的才能,對治理國家還是有一套,知道怎麼處理軍需和怎麼使用人才。
所以崇禎殺掉魏忠賢後就亂了套,一會懷疑這個不行,一會懷疑那個不行,以至於亂殺人才,最終還中了別人的反間計《魏忠賢掌政期間袁崇煥沒事》,自毀長城的把支撐大廈最後的一根柱子給拆掉。
二、天災
崇禎元年《1628年》,北方大旱,赤地千裡,寸草不生;崇禎五年,大饑荒;六年,發洪水;七年秋,鬧蝗災,大饑荒;八年九月西鄉大旱,略陽發洪水;九年,鬧蝗災;十年,秋收全無;十一、十二、十三年,鬧蝗災旱災;十四、十五年,爆發大規模瘟疫;十六年,爆發瘟疫、肺鼠疫;十七年,瘟疫。
天災這麼嚴重,真是把明朝往死裡整,崇禎沒轍,遭殃得是百姓。
再看看魏忠賢在這方面幹了些啥?
明朝末年,魏忠賢針對發達的江南地區的工商業、對外貿易設立了工商稅、海稅,之前是廢除了的,也就是說魏忠賢看到江南地區賺錢了,就設立了稅收,收有錢地方的錢,但是沒有給農民加賦稅,這個做法很對;當河南遭災時,還能免除賦稅,並從內庫撥款賑災;甚至還對幾十年未曾修理過的黃河水道進行維修,雖然費用打壓來的。
所以說當遇到天災的時候,魏忠賢還是有辦法和貢獻的,不過崇禎遇到的天災不是一般朝代能夠承受得了的,如果此時魏忠賢還在,災情應該不會那麼嚴重,所以殺魏忠賢,是崇禎提前給自己挖了個坑。
三、內憂
由於天災導致民不聊生,所以各地農民起義,以李自成為最,崇禎十多年圍剿不力。
再看看魏忠賢,排除異己,反抗他的集團幾乎全被幹掉了,還起什麼義。
四、外患
後金也就是後來的滿清,一直在攻打明朝,魏忠賢在時,支持抗金,後金想盡辦法硬是沒打進來,甚至還被打死幾任領袖。
魏忠賢死後,明朝被打的束手無策,先是中計殺功臣,後是想議和。
所以說魏忠賢在延緩明朝的滅亡還是有一定作用的,最直接的證據就是他死後,明朝逐漸走向滅亡。
雖然一棵樹被蛀空了,那也不是魏忠賢一個人幹的,崇禎發現魏忠賢這個蛀蟲,然後把樹挖開,清出魏忠賢這個蛀蟲,以至於這棵樹松動,從而導致提早倒塌。
所以說在延長明朝壽命這方面,勵精圖治的崇禎比不過魏忠賢,越努力越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