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歷皇帝對吳三桂的評價:
『將軍自以為智,而適成其愚;自以為厚,而反覺其薄』
晚年的吳三桂一直在雲南過著『淺把涓涓酒,深憑送此生』的奢靡而空虛的生活。
早就不想爭奪天下了。
他開始信佛,他在雲南大量興建佛寺,常常一個人像個孤僧一樣打坐。
還重修了昆明的玉皇閣,老君殿,報國寺,西寺。
本人也是一副知恩圖報,寬厚長者的形象。
平時和藹可親,與人計事,相對如家人父子。
文武官員每以公事拜謁王府,府中必於規制之外,備飯款待。
他曾隸屬於毛文龍部,入清以後與舊部不相往來,但當毛文龍老仆向他求救自己宅基地被李強霸占之事,他親自出面幫其討要,迫使李強輸金謝罪。
曾應遴曾對吳有恩,他兒子來雲南時,吳三桂以十四萬金饋贈……
大家都說平西王仁義誠厚,但也都記得他不故父母性命投敵,以追殺故主子孫邀功的事實。
不過這對吳三桂來說都不重要了。
但對康熙來說,吳三桂是他大清帝國的危險因素。
大約是永歷逃往緬甸時,清廷都不想管南明了,但吳三桂執意要入緬擒殺永歷且不準滿將要求帶回京師審判,在雲南就地處決永歷時,清廷對他已經失去信任了。
他做的太過分了,過分的被效忠的對象都難以接受。
一個沒道德原則的人,可以為功,亦能為禍。
我一直覺得,要是順治活得長一點,他大概能安然等到吳三桂自然死亡後(吳三桂起兵五年後就病死了,享年62歲),能用比較溫和的方法處理三藩問題,也不至於造成那麼大的震動了。
畢竟順治也是戰亂中長大的,他大概能理解吳三桂在命運壓迫下的屈辱投靠。
對於幫他打下整個天下的吳三桂來說,一個雲南並不是太過豐厚的報酬。
所以說順治可能就會讓他自生自滅了。
但康熙不是,他是在和平環境中長大,深受漢文化熏陶的人,奔著做千古一帝去的康熙自然迫不及待的想建功立業。
吳三桂這種與傳統漢文化倫理道德觀相違背的人肯定被他深惡痛絕。
要想建功,肯定要拿他先開刀。
於是吳三桂就這麼被逼反了。
因為兵權一被剝奪,表示他在朝中肯定沒有容身之地,他和屬下的身家性命將會遭到嚴重威脅。
就算他不想反,屬下也會架著他造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