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月明》,大明朝靖難之役的時候,北元為何沒有趁機南下?《網路歷史》

最近電視劇《山河月明》正在播出之中,這部劇以燕王朱棣為著入點,講述了其一生,和前兩年的《大明風華》算呼應吧。

朱棣這個人在歷史上不好說,因為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造反成功的皇帝,但也正是因為他是造反奪取皇位的也讓他多了一些黑料,可是另一方面也正是因為其得位不正所以之後是加倍努力。

朱棣是一個『馬上天子』,一輩子都在打仗,少年時和北元打仗,中年和朱允炆打仗,晚年和蒙古各部打仗。

北元自被朱元璋趕出中原之後,一直希望重新打回去,要說這靖難之役也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當時北元為何不趁機南下呢?

不是不想是沒實力

雖然明朝成立之後,明朝和北元一直處於敵對狀態,兩方一直想將對方吃掉,可是卻始終無法吃掉對方。

在朱元璋在應天登基之後,便派遣大將軍徐達在這之後發動北伐趁機吃掉元朝。

此時的元朝在末代皇帝元順帝的治理下已經是天怒人怨,面對徐達的北伐大軍是不堪一擊,雖然有號稱『天下奇男子』的王保保勉力支撐元朝,可是一個人的勝利終究不能挽回大局。

而徐達也攻占了明朝的首都大都,遺憾的是並未能抓住元順帝,讓他帶領一幹人等逃亡北方,這就是所謂北元。

不過雖然大明成功收復了大都,可是當時的北元還有幾十萬軍隊,對於明朝還有一定的威脅。

為此在這之後,朱元璋先後八次出兵北伐攻打北元,這其中以藍玉的捕魚兒海之戰最為精彩。

藍玉大軍輕裝簡行直接突擊到了北元的大本營附近,北元皇室根本沒想到明軍居然能夠深入此地故而根本沒有多少防備。

這一次的打擊對於北元顯然是巨大的,北元皇帝甚至根本來不及帶著自己的家室一起逃走就被藍玉包了餃子。

而北元皇帝顯然也沒有元順帝的運氣,捕魚兒海之戰之後,脫古思帖木兒元氣大傷,再也無力壓服蒙古各部,最終被部下所殺,而北元因此分裂成為了瓦剌、韃靼以及兀良哈三部。

靖難之役的時候,北元殘部為何無法進攻

公元1398年,明朝爆發了靖難之役,由此開啟了長達四年的戰爭,明朝陷入了內亂之中。

按理來說,此時應該是北元最好的機會,為何此時的北元無法進攻呢?

北元殘部分裂之後,首先崛起的是韃靼。

但是問題是當時還有兀良哈和瓦剌在背後制約著韃靼。

當年脫古思帖木兒被撤途中,被也速迭兒殺死,之後也速迭兒死後又被部將鬼力赤所替代,於是韃靼趁機崛起。

韃靼的崛起按照我們中原人的說法就是得位不正,因此必然會遭到其他兩個部落的襲擊。

韃靼只要一南下,兀良哈和瓦剌就會趁機攻擊韃靼。

很多人奇怪,為何蒙古當時就無法統一呢?

其實不奇怪,中國人講究的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當時韃靼最強大,而瓦剌和兀良哈處於弱勢地位,因此必然會擔心被韃靼吞並。

所以韃靼一旦有所軍事行動,瓦剌和兀良哈必然會在背後搞小動作,因此整個蒙古一時之間呈四分五裂狀態無法保持統一。

明朝朱棣和朱允炆在那打得火熱,而草原三部也在那打的火熱。

蒙古各部落之間各自為政,互相掣肘,完全不能對大明王朝發動有利進攻。

而且蒙古人在攻堅戰方面一直處於弱勢地位,他們擅長騎射,以遊擊戰、穿插包圍等戰術可以迅速的擊敗大明二十萬軍隊,可是真的讓他去攻城顯然還是有很大的短板。

之後也先率領5萬主力攻打大明就是較好的證明。

燕王朱棣鎮守北平十幾年,把蒙古部落可以說是收拾得服服貼貼,把北平打造的如同一座銅墻鐵壁。

李景隆幾十萬大軍尚且無法攻破隻有1萬多人的北平城,更不用說缺乏攻城器械的韃靼等部落了。

等到朱棣靖難之役勝利了,韃靼瓦剌兀良哈也失去了南下的機會,之後朱棣就將矛頭對準了北方,在位期間發動了五次大規模的北伐。

一度讓瓦剌、韃靼兀良哈無法自理,之後又經過仁宣兩代,大明朝也太平了幾十年。

若非明朝遇到了『戰神』朱祁鎮一下子葬送了大明二十萬精銳,換任何一個皇帝都不可能有『土木堡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