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在諸葛武侯廟發現一首詩,跪下磕三響頭後辭官,結果仍悲催。《網路歷史》

民間更有諺語說道:『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節軍事諸葛亮,後世軍事劉伯溫』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諸葛亮和劉伯溫兩大謀士被稱之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五行八卦、奇門遁甲無所不能的神人。

而關於兩人的傳說眾多,是民眾茶餘飯後的上好談資。

相傳劉伯溫洞悉天文地理,並且還能夠出神入化的預測未來的事情,他還曾經作了一首燒餅歌來預言未來的事情。

而劉伯溫這位神算子對諸葛亮並不服氣。

據野史記載,一次,劉伯溫路過諸葛武侯廟前,跳下馬來讓部下稍息嶄停一下,自己與幾個隨從去了武侯廟,在他走進大殿,站在武侯像前,自語道:『孔明一生,能掐會算呼風喚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最終也就成就了三統天下。

而我劉伯溫卻幫助主公奪取天下,成為一統』他言下之意,自己的功績要高過諸葛亮一籌。

隨即便在墻上筆書一對聯:『三統天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

接著他又想到,諸葛孔明聰明一世,必有兵書遺囑藏於廟內。

於是,他下令兵士在廟內搜尋,結果很遺憾,沒有任何發現。

劉伯溫心裡正惱怒,突然抬頭看到武侯廟的匾額,便令隨從摘下匾額。

結果他發現匾額後有一行刻字,是一首打油詩:『三統天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

我知後有劉伯溫,你知你後有何人?

劉伯溫是聰明之人,他看了諸葛亮的詩,沉思良久,突然幡然醒悟,於是對廟內諸葛亮神像跪下磕了三個響頭。

之後,他明白功高震主,於是辭去了高官厚爵,隱退修仙,以明哲保身。

劉伯溫隱居青田縣後,深居簡出十分低調。

青田縣令聽說劉伯溫辭官回家,想要拜見這位開國元勛,結果出人意料的是,每次都吃了『閉門羹』。

如此三番五次後,縣令想出一個妙招——喬裝打扮成老百姓,結果終於敲開了劉伯溫的家門。

見面寒暄過後,縣令馬上來了個真情告白——說出了自己的身份。

劉伯溫一聽竟然裝作誠惶誠恐的樣子,左一個『小民』,右一個『青天大老爺』,就這樣,竟然直接把縣令『轟出』了家門。

從此以後,劉伯溫謝絕接見一切陌生人。

然而,盡管如此,劉伯溫還是沒能逃過淒慘的結局,原因很簡單:朱元璋一直都對他猜忌。

要知道朱元璋為大明江山的建立立下赫赫戰功,可以說是功高震主。

之後,劉伯溫盡管小心謹慎,但是,在這件上卻為自己留下了禍端。

朱元璋曾向劉伯溫詢問朝中立丞相之事,首先問楊憲如何。

結果聰明一世的劉伯溫糊塗一時,竟然來了個實話實說:『楊憲雖然有做丞相的才能,但是,卻沒有做丞相的肚量,他考慮問題時常常為主觀意見所左右,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

朱元璋又問:『汪廣洋是否堪當一用?

』劉伯溫微微地搖頭說了9個字:『他的肚量還不如楊憲』緊接著,朱元璋發出第三問:『胡惟庸呢?

劉伯溫頭搖得象拔浪鼓:『如果將國家比喻成馬車,那麼,丞相就是拉車的馬,如果由胡惟庸來擔任丞相,我害怕他會將馬車帶翻』

朱元璋思來想去,實在想不到更好的人選,便笑著說道:『看來,丞相之位隻有先生來當了』

劉伯溫趕緊推辭道:『我太嫉惡如仇,又不喜歡繁縟的政事,我也不適合當丞相。

普天之下何愁沒有相才,只要聖上多留心,肯定能找到合適的人選』

後來,朱元璋偏不聽劉伯溫之言,硬是先後讓楊憲、汪廣洋、胡惟庸三人當丞相。

然而,事實證明了劉伯溫的觀點,幾年後楊憲、汪廣洋、胡惟庸先後因事獲罪。

朱元璋本來就對劉伯溫能掐會算的能力心懷忌憚,想到早年與劉伯溫的談話更增加了朱元璋的疑心。

另外,劉伯溫為人正直正義,做事善惡分明,因此在朝廷裡得罪了不少官員,他和李善長在朝中的明爭暗鬥便是最好的證明。

因此,他歸隱後,朱元璋對他還是不放心。

正在這時,劉伯溫被人誹謗用』王氣『的土地營造自己的墳墓,結果朱元璋知道後,馬上以『圖謀不軌』之計剝奪了其官職和俸祿。

為了避免更大的禍患,劉伯溫隻得親自去南京向朱元璋請罪並定居了下來。

結果劉伯溫在服用了胡惟庸送來的藥後,病情加重,很快就病逝了。

劉伯溫死後,朱元璋曾對他的兒子劉璉說了一句不寒而栗的話:『劉伯溫在這裡時,滿朝都是黨,隻是他一個不從,吃他們蠱了』朱元璋這24個字道破了劉伯溫是被『胡黨』毒死的。

然而,劉伯溫之死表義上是胡惟庸所為,但『真兇』很可能是朱元璋,是朱元璋使出的借刀殺人之計。

胡惟庸毒殺劉伯溫,很可能是受了朱元璋的授意。

後來,朱元璋以『擅權植黨』的罪名把胡惟庸逮捕入獄,然後經過一系列『調查』後,其罪名由『擅權植黨』上升為『通倭通虜』,結果制定了血淋淋的胡惟庸慘案,其中共有三萬人被卷入其中而慘死。

這很可能是朱元璋的殺人滅口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