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有26子,為何沒人敢跟朱標爭太子,甚至連朱棣都不敢?
朱元璋一生有26個兒子,朱標在世時,為何沒有發生康熙九子奪嫡的情況呢?
甚至連後來發動靖難的朱棣,當時都沒有絲毫的爭儲跡象?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背後的真相。
一、元配長子,愛屋及烏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朱標的身世,朱標是朱元璋與馬皇後第一個兒子。
朱元璋在征戰時,非常想要一個兒子。
馬皇後當時是他的結元配子,朱元璋一生與馬皇後非常的恩愛,即使朱元璋稱帝,馬皇後也是唯一一個可以制住朱元璋的人。
愛屋及烏,愛妻所生長子,自然受到了朱元璋的喜愛。
朱元璋也非常重視對朱標的培養,許多政治問題上對朱標不斷地進行指導。
都說皇宮無親情,但是朱元璋對朱標的溺愛超過了所有皇子。
以至於民間有這樣的傳言,當年錦衣衛聽到流傳,說太子朱標密謀造反,朱元璋聽到此話後非常高興。
認為朱標終於長大了,並且詢問錦衣衛目前造反進度到哪裡了?
標兒需不需要人手?
可以說朱元璋此時根本不在意朱標是否造反了,而是如何才能讓他造反成功。
皇室父子能做到這一步的,世間罕有,尤其可見朱元璋對朱標的喜愛。
朱元璋如此明顯的偏愛,下面的皇子自然明白,只要朱標不死,他們幾乎沒有什麼機會去爭奪皇位。
畢竟朱元璋是一個殺伐決斷的人,為了給朱標鋪平道路,跟他一起打天下的淮西勛貴幾乎一一被屠戮殆盡,僅僅胡惟庸案就牽連數萬人。
如果他的兒子卷入到政治之中,想必朱元璋必然也會下狠手。
不過朱元璋為了防止自己的兒子們出現叛亂的情況,也留了後手。
二、權力隔離,賢主風范
也許由於家庭原因,朱標對待皇弟非常寬厚,皇子們也都以朱標馬首是瞻。
所以,對於自己的子嗣,朱元璋有著莫名的自信,於是朱元璋開始實行藩王制度,讓子孫後代拱衛大明江山。
藩王制度的確定,有兩點好處。
首先藩王制度迫使皇子在成年後去往各自的封地,這一招直接掐斷了除朱標以外的皇位競爭者。
例如朱棣,去往自己的封地後,根本無法接觸到京城的核心政治。
當一個人遠離了政治中心,無法結識京城內有權勢的大臣,他的勢力自然無法影響到朱標的位置。
而朱標一直待在京城政治中心,結識了許多朝中重臣,再加上自朱元璋上馬爭天下開始。
朱標就與各個淮西將領以及朝中大臣有著非常好的私交,這就讓朱標有了天然的政治優勢。
另一點好處就更直接了,朱元璋在逝世前留下祖訓,朝有奸佞,各地藩王即可領兵討之,勤王護駕。
從這點來看,對於兵權歸屬,朱元璋還是更願意相信自己的兒子,所以在藩王制中賦予了非常大的權力。
即使朱元璋逝世,以朱標在兄弟之間的威望,足以威懾藩王。
如果朱標不死,政治上絕對可以穩壓所有皇子一頭。
同時,所有皇子不敢與朱標爭奪太子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三、嫡長優勢,名正言順
對於中國來說,等級制度是非常分明的,平民百姓或許不能感同身受,但是皇族是非常重視這一點的,那就是嫡長子制度。
所以說,朱元璋的子嗣並不是沒人想去爭奪皇位,縱觀史書,歷朝歷代各個皇子誰不想要坐上皇帝寶座,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但是無論哪朝,都要講究一個名正言順,否則即使坐上了皇位,勢必也坐不穩。
那麼什麼才是合法繼承權呢?
在古代來說,嫡長子是優先擁有繼承權的,所以,從嫡長子繼承制上來說,朱元璋即使有26個兒子,在朱標沒有逝世之前,無論是誰坐上皇位都是名不正言不順的。
然而朱標確立太子地位是很早的事情,1364年朱元璋稱吳王開始,9歲的朱標就已經成為了朱元璋內定的繼承者。
所以,一直以來朱元璋非常看重朱標的培養,而朱標的那些弟弟,例如朱棣,此時還是個小孩子,根本就沒資格與朱標一爭高下。
所以,明代嫡長子制度實際在建國之前就已經確定,而我們從朱元璋對待朱標的態度就能看出,廢太子是必然不可能的。
所以從嫡長子制度上來說,誰與朱標爭太子都是不切實際的。
結語
從政治、血緣以及制度這三點出發,幾乎鎖死了其他皇子想要與朱標爭奪太子之位的可能性。
再加上朱元璋不斷地在為朱標鋪路,對驕兵悍將恩威並施,極大震懾了朝中大臣和皇子,他們也就隻能斷了這個念頭。
即使是藩王中實力最強大的朱棣,面對自己的哥哥也不敢造次。
如果朱標不死,或許他的削藩會比朱允炆的更具威懾力,朱棣也許就無法在發動靖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