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最神奇三預言?這兩個字字應驗,唯獨沒應驗的卻好評如潮。《網路歷史》

劉伯溫是一個人盡皆知的傳奇人物,他輔佐朱元璋建立起了很大的軍事格局,先滅陳友諒,再取張士誠,進而進伐中原,為朱元璋建都立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下面就來看他的幾個傳奇小故事。

話說朱元璋在內戰中先後消滅了陳友諒、張士誠等亂世梟雄,於是在公元1368年稱帝,建立了明朝。

朱元璋稱帝後,沒有小富即安,馬上派徐達、常遇春領兵25萬北伐蒙古。

經過近一年的努力,徐達和常遇春已經收復了山東大部,河南全境。

之後,朱元璋帶著劉伯溫特地從南京跑到開封,在商討軍事。

會議達成這樣的決定:留馮勝駐守開封,讓徐達和常遇春繼續帶兵取道山東,攻打大都。

《明史紀事本末》記載:洪武元年七月丙申,太祖車駕發汴梁,還京師,以副將軍馮宗異《馮勝》留守,徐達遂檄諸將會於東昌,時聞元大都紅霧及黑風起。

劉基曰:『示元亡,其主遁矣!』

翻譯成白話就是:朱元璋在開封安排好徐達等人的任務後,原本打算回南京,此時,有傳聞說元朝大都出現紅霧,伴隨這黑風。

劉伯溫於是說:紅霧、黑風預示著明朝將代替元朝,元朝滅亡後,『元主』將要逃跑了。

事實證明,劉伯溫的 『示元亡,其主遁矣』7字預言是正確的。

徐達和常遇春此次北伐,半步。

徐達等人一鼓作氣,用兩年多的時間,收復了西北,把從唐朝末年丟失的燕雲十六州,歷經400多年後重回漢人手中。

值得一提的是,元順帝北遁後,朱元璋馬上進行了追窮寇之舉,然而徐達雖然打出關外,最終卻沒能捉住元順帝。

直到公元1370年,元順帝在引昌病逝,朱元璋聽聞後百感交集,給他上了一個尊號為『順』,這便是『元順帝』的來歷。

因為劉伯溫的預測的名氣越來越大,在老百姓的心裡,劉伯溫就是一個神人了。

當然,劉伯溫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

相傳,有一次江南地區大旱,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朱元璋知道以後,內心是十分的焦灼,想要幫助百姓卻無能為力。

這個時候,朱元璋問劉伯溫應該怎麼辦,劉伯溫回答道,老天爺不下雨,說明有冤情,你應該檢查一下牢獄裡面有沒有冤情。

朱元璋大查以後發現,有不少冤假錯案,處理完這些案子,就下雨。

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讓劉伯溫當禦史中丞,一次朱元璋要出去遊玩,把朝廷大事托付給劉伯溫,讓他輔佐太子,於是劉伯溫就大開殺戒,嚴懲了很多貪官。

朝廷中有很多都討厭劉伯溫,因為他殺了很多貪官,於是等朱元璋回來以後,就彈劾劉伯溫。

正巧,那段時間又有大旱災,朱元璋問朝廷大臣,這個事情應該怎麼辦。

劉伯溫說,戰死的將士屍體得不到安息,築城墻的工人屍體還沒有人來收,解決了這兩個事情,就會下雨了。

結果朱元璋照做後,可是他很快生氣了,因為天並沒有下雨。

質問劉伯溫時,劉伯溫低頭主動認錯,說了4個字:我失算了。

當然,也有人說劉伯溫寧可自已名譽受損,也要借下雨這個預言來傳達百姓們的呼聲,提醒朱元璋善待為他賣命的士兵們。

因此,劉伯溫盡管這次因為『失算』而掉落『不敗預言』的神壇,但他卻受到了百姓和士兵們一致好評。

無獨有偶,相傳朱元璋一統天下後,主張對『不安份』的日本進行赤裸裸的打擊。

但劉伯溫卻極力勸阻朱元璋不要攻打日本。

劉伯溫的理由是8個字:元朝就是前車之鑒。

原來元朝共對日本進行了兩次軍事打擊,第一次是『文永之役』。

公元1274年,元世祖忽必烈任命忻都為征東都元帥,率領蒙漢高名麗共計三萬兩千人,駕駛大小戰艦九百多艘攻打日本。

十月九日,元軍登上對馬島,島上日軍被全殲,日本幕府召集各諸侯國約十萬大軍迎戰,元軍開始進行得還是蠻順利的,但後來考慮到後援不夠,所以很多元軍將領主張撤退,所以忻都就下令撤退。

然而,就在撤軍的當天晚上,遇到更為強大的勁敵——臺風,無數戰艦毀壞,一萬三千多士兵葬身海底,最後回去的隻有一萬多人。

折損大半。

第一次東伐日本以失敗告終。

第二次是弘安之役。

公元1281年,元軍派二十萬大軍進攻日本。

但日本方面卻早有準備,早在沿岸建了石墻,準備了很多經過改過的弓箭,靜候元軍的到來,果然,元軍的戰艦幾次強行登陸都失敗,隻好在海上漂泊一個多月。

結果一個月以後,再次出現意外,臺風又出現了,經過四天臺風洗禮,元軍的很多戰艦都沉了,很多元軍被圍困在海灘上,最後很多元軍戰死,幾乎全軍覆滅,最後隻有幾千人回到了元朝。

第二次東伐日本以失敗告終。

明軍的點將雖然不是元軍所能比的,但連年征戰,而且面對的是以逸待勞的日本防守陣團,成功的概率並不高,再加上無孔不入的臺風隨時會出現,因此,劉伯溫極力勸阻朱元璋征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