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首詩寫得好不好,或者說兩首詩相比哪一首更好一點,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太容易分辨。
在宋人范溫《潛溪詩眼》中,作者贈人一雙慧眼,幫助讀者分析了很相似的兩句詩。
從中可知,古人是如何分辨詩歌高低優劣的。
一、 因有君詩,乃見陶之工
《貧士詩》雲:”九十行帶索,饑寒況當年。
“近一名士作詩雲:”九十行帶索,榮公老無依。
“餘謂之曰:〔”陶詩本非警策,因有君詩,乃見陶之工。
“《潛溪詩眼》
陶淵明的《貧士詩》中有句雲:”九十行帶索,饑寒況當年。
“
最近一位名士作詩雲:”九十行帶索,榮公老無依。
“
范溫說,陶淵明的這兩句詩,本來不算什麼佳句,但是因為這個哥們的兩句詩,可以對比出陶公的這兩句詩真好。
或譏餘貴耳賤目,使錯舉兩聯,人多不能辨其孰為陶,孰為今詩也。
《潛溪詩眼》
范溫繼續說,可能會有人譏笑我人雲亦雲《相信別人傳說,不重視眼前事實》。
這兩聯放在大家的眼前,大多數人無法分辨哪個是今人所寫,哪個是陶淵明所寫。
范溫的今詩,也是北宋時期的今詩。
他說即使是北宋當時的人,也未必能分辨出來。
但是,范溫不但能分辨,而且很自信地笑話名士『因有君詩,乃見陶之工。
“
為什麼這樣說呢?
二、誰是榮公
了解這兩聯詩的區別,必須了解榮公怎麼回事。
榮公,叫作榮啟期,典出《列子·天瑞》:
孔子遊於太山, 見榮啟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帶索,鼓琴而歌。
孔子問曰:‘先生所以樂,何也?’ 對曰:‘吾樂甚多,天生萬物,唯人為貴。
而吾得為人,是一樂也。
男女之別,男尊女卑,故以男為貴; 吾既得為男矣,是二樂也。
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樂也。
貧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終也,處常得終,當何憂哉?’ 孔子曰:‘善乎! 能自寬者也。
’《列子·天瑞》
看完這一段,知道』九十行帶索『來自於』鹿裘帶索『、』吾既已行年九十矣『兩句。
榮公自稱『貧者』,是個快樂的窮老頭。
但是他九十歲了,卻穿著獸皮系著麻繩,看上去衣服粗陋,似乎沒有人供養 。
所以名士作詩雲:”九十行帶索,榮公老無依』
正是『榮公老無依』這五個字,被范溫批評。
三、五字皆贅也
范溫之所以說』因有君詩,乃見陶之工『,就是因為『榮公老無依』這五個字,范溫的評價是:
五字皆贅也。
九十行帶索,本就是陶淵明的句子。
後面五個字』榮公老無依『是名士的原創,但是范溫說這句完全是廢話。
范溫解釋說:
則為解曰: 榮啟期事近出列子,不言榮公可知;九十,則老可知;行帶索,則無依可知;五字皆贅也。
《潛溪詩眼》
首先,榮公的故事出自《列子 》,對於北宋的讀書人來說並不陌生。
只要看到』九十行帶索『,就知道是說榮公 。
因此,榮公二字,不必提起。
其次,上句的』九十『二字表示年紀,所以』老『這個字也是廢話。
再次,』行帶索『,腰上拴著草繩子,如此窮困,自然老而』無依『。
所以,”九十行帶索,榮公老無依』中,第二句的五個字是重復的廢話。
四、陶淵明為什麼好?
陶淵明為什麼好?范溫說:
若淵明意謂:至於九十,猶不免行而帶索,則自少壯至於長老,其饑寒艱苦宜如此,窮士之所以可深悲也。
此所謂『君子於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古人文章,必不虛設耳。
《潛溪詩眼》
君子於其言,無所茍而已矣,出自《論語·子路》。
意思是:君子對於自己的言行,是從不馬馬虎虎對待的。
陶淵明的兩句詩不是隨隨便便寫的。
“九十行帶索,饑寒況當年』,上句說窮困的老頭九十歲還以繩為帶《當然有老而無依的意思了》,下句說如今的饑寒更甚於壯年。
兩句詩各有其意,好比下圍棋,步步緊逼,不出廢棋。
即范溫說的:『古人文章,必不虛設耳』
結束語
詩歌短小,每一句最好都有獨立的含義,不要說廢話,不要重復表達一個意思。
例如李白的《贈孟浩然》中間四句意義很相似,因此受到過前人的質疑。
今天說的這個故事,有點類似於前幾天說的『十月寒』。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那篇文章。
@老街味道
古人作詩,為何強調,不要用『十月寒』這三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