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孫子兵法和陶淵明挽歌分析金聖嘆十點質疑:射殺晁蓋的為什麼不可能是宋江?《網路歷史》

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中,金聖嘆最喜歡的是李逵,最厭惡的是宋江,但是以現在眼光來看,這兩個黑廝原本就是一丘之貉,或者說宋江是噬人之虎,李逵則是為虎作倀。

金聖嘆為了洗白李逵不惜睜眼說瞎話:『看他意思,便是山泊中一百七人,無一個入得他眼。

《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他好批語』

金聖嘆應該是讀過無數遍《水滸傳》的,他給予李逵如此高的評價,顯然是故意忽略了李逵屠滅扈家莊、斧劈小衙內的罪行,或者幹脆把責任都推到了宋江頭上。

宋江是不是背黑鍋暫且不提,咱們今天的話題,是來聊一聊金聖嘆對宋江的十點質疑,或者說他認為『宋江弒晁蓋』的十個證據,有哪一個是靠譜的。

金聖嘆看到的《水滸傳》應該是『貫華堂刻本』,刊印於明崇禎十四年,跟咱們現在看到的通行本有很多不同之處,比如晁蓋臨終遺言,很多版本都沒有『賢弟莫怪我說』六個字,這六個字也被金聖嘆拿來當說宋江謀殺晁蓋的第六個證據:『晁蓋遺誓,先雲『莫怪』,六也』

在這第六點質疑或證據前後,金聖嘆還提出了九個可疑之處:『風吹旗折,吳用獨諫《很多版本中宋江也勸了》,一也;戴宗私探,匿其回報,二也;五將死救,餘各自顧《不同版本救晁蓋名單不同,有的說是隻有三阮和劉唐白勝五位好漢救護宋江;有的說是呼延灼、燕順拼命擋住追兵,讓劉唐、白勝保護晁蓋先撤,阮氏三雄和杜遷宋萬都跳進水裡先逃跑了,也不知道曾頭市周邊有沒有大河》,三也;主軍星殞,眾人不還,四也;守定啼哭,不商療治,五也;驟攝大位,佈令詳明,七也;拘牽喪制,不即報仇,八也;大怨未修,逢憎閑話,九也;置死天王,急生麒麟,十也』

金聖嘆這十點質疑,讓我們看到了『莫須有』的影子,其中至少有七八條是站不住腳的,比如宋江對晁蓋是否進行勸阻,都不會改變晁蓋的決定,因為他當時已經急眼發了毒誓:『我須親自走一遭!不捉得這畜生,誓不回山!』

晁蓋的惱怒是可以理解的:宋江上梁山後,多次帶隊出征,不但跟新舊頭領結下了深厚的戰鬥情誼,也在江湖上博得了極高威望,所以金毛犬段景住偷來大金王子的照夜玉獅子馬,也是要送給梁山二把手宋江,而不是送獻給頭把交椅上坐著的晁蓋。

宋江日漸高漲的人氣,已經對晁蓋的寨主之位構成了實質性威脅,如果晁蓋再不有所表現,就會變成諸葛亮羽翼下的阿鬥劉禪了。

晁蓋一言既出,宋江自然能理解其中的兩層含義,如果他在大庭廣眾之下反駁,晁蓋就可能把一腔怒氣撒在他身上,那場面就不好收拾了。

在當時的情況下,宋江說與不說都一樣,所以金聖嘆提的第一條理由並不成立:如果宋江不勸就有謀殺晁蓋的嫌疑,那麼前幾次晁蓋允許宋江帶隊下山,豈不是也心懷叵測?

戴宗下山打探消息,並不是沒有回報,因為在林沖敗逃的路上,戴宗已經奉帶著宋江的撤退命令迎上來了——如果戴宗沒有回報,宋江怎麼下達命令?

晁蓋一夜之間戰敗,宋江想救援也來不及。

其他幾條讀者諸君自有公論,半壺老酒隻想用陶淵明的一曲挽歌,來解釋宋江在晁蓋身亡後的看似反常其實很正常的反應:『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

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即使是夫妻,死了一個,另一個也不會跟去。

晁蓋死了,如果宋江整天哭得昏天黑地啥也不幹,那他就不是梟雄而是廢柴了。

跟和尚聊聊天,進行一下人事調整,宋江做這些事,都不應該作為他謀殺晁蓋的證據:不想當盜魁的強盜不是好強盜,任何一個二把手,都不可能沒夢到過自己上位後該如何提拔自己的人。

至於坑玉麒麟盧俊義上山,那也是大圓和尚先提起來的,宋江一開始也沒對盧俊義上梁山抱啥希望:『他是北京大名府第一等長者,如何能夠得他來落草?

真正早有預謀要坑盧俊義的,恰恰是晁蓋的發小兄弟智多星吳用,而且晁蓋也可能知情——盧俊義上梁山,也可以削弱宋江的影響力:『吳用也在心多時了,不想一向忘卻。

小生略施小計,便教本人上山』

盧俊義上梁山,往後打仗的事情就不能由宋江一人包辦,盧宋二人爭鋒,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托塔天王晁蓋。

金聖嘆說晁蓋隕落而梁山軍不肯撤回也是宋江授意,這就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了:林沖接過前線指揮權的時候,晁蓋還沒死呢!

林沖沒有在第一時間撤軍,不同版本的說法都是一樣的:林沖想撤,但是有人反對,反對者在有的版本是雙鞭呼延灼,有的版本中是全部參戰頭領。

林沖不能把梁山軍撤回來,說明他在軍中的威信還不夠,有些人並不聽他的。

一個或所有前線頭領反對林沖及早回山,可能也是另有打算——怕他回去與宋江爭奪頭把交椅。

林沖上了梁山之後,再也不像原先那樣唯唯諾諾,他火並王倫的時候毫不手軟,其忘恩負義翻臉無情,也足以令人膽寒。

晁蓋死後,林沖和吳用、公孫勝是開過秘密會議的,然後他們才一同推舉宋江代理寨主之位,這是試探,還是林沖自認為德能不足以服眾,那就隻有他們三個清楚了。

晁蓋死後,不但宋江沒有張羅報仇,就是參與智取生辰綱的那幫元老,也沒有進行催促,這是符合古代禮儀的:『不加喪,不因兇,大喪不戰,戰則不吉』

哀兵必勝隻是一廂情願的想法,當時梁山之主剛剛掛掉,士氣低落人心不穩,倉促出戰,可能會比晁蓋敗得更慘——梁山軍就是一幫烏合之眾,打順風仗、太平拳還湊合,一敗再敗之後,那些違心投降的原朝廷軍官,難免會有離散之心。

贏,沒有把握;敗,承受不起。

宋江的軍事水平一般,梁山剛剛易主,軍中缺乏能必勝史文恭的頂尖高手,這時候去打曾頭市,宋江就有可能變成第二個晁蓋。

這樣算來算去,金聖嘆的十條證據,就隻剩下『守定啼哭,不商療治』一條了——他為什麼不把神醫安道全請來為晁蓋療傷?

說宋江故意不請安道全,那可是冤枉他了:他是在疽發於背被治好之後,才第一次聽說安道全之名、見了安道全之面。

金聖嘆在一百單八將中『獨惡宋江』,把一切污水都潑在宋江身上也在情理之中,其實宋江根本就不用派人暗放冷箭,這黑廝雖然不是好人,但畢竟也是鷹視狼顧的一個梟雄,《孫子兵法》也應該是讀過的。

祝家莊實力不如曾頭市,沒有孫立做內應也拿不下來,晁蓋帶著五千人馬就敢卻打擁有五七千人馬的曾頭市,原本就是自尋死路,宋江坐享其成就行了:『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

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

晁蓋已經犯了兵家大忌,梁山軍以弱勢兵力長途奔襲,曾家軍本土作戰且又數量占優,晁蓋之敗已成定局,宋江又何必多此一舉?

要是以金聖嘆的十點質疑為依據,『宋江謀殺晁蓋』一說根本就站不住腳,但是在半壺老酒看來,晁蓋之死,宋江還是難辭其咎:即使沒讀過兵書的人,也知道晁蓋此去兇多吉少,他為何不勸晁蓋多帶些頭領和嘍囉?

這裡面還有個問題:宋江下山,眾頭領踴躍跟隨,晁蓋親征,居然要『請啟』二十位兄弟相助,巨大的反差,恰好表明了此時梁山人心向背,晁蓋粗獷豪邁義薄雲天,宋江口蜜腹劍陰險狡詐,為什麼眾好漢心向宋江而無視晁蓋?

對此半壺老酒有一個想法,不知讀者諸君以為然否:梁山原本就是惡人、壞人、小人居多,晁蓋很難跟他們有共同語言,他要殺楊雄石秀,就『寒』了很多『梁山好漢』的心,即使沒有曾頭市之戰,晁蓋也命不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