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睿在王敦入城時的表現,真的可以稱得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晉元帝司馬睿《276-322》。
眾所周知晉元帝司馬睿之所以能成為東晉的開創者,少不了王氏兄弟的扶持,甚至還留下了王與馬共天下的稱號,但是這種權力格局終究不是司馬睿願意看到的,在東晉帝國在江東逐漸站穩腳跟之後,司馬睿就打算逐漸削弱王氏兄弟的勢力,來加強中央的權力,而刁協和劉隗《273-333》二人就是司馬睿為了削弱王導《276-339》,王敦《266-324》等人的勢力提拔起來的新人。
司馬睿的一系列做法自然引發了王敦的不滿,於是王敦在公元322年舉兵,以』清除奸臣刁協,劉隗『為名,向建康進軍。
雖然從表面上看整個東晉帝國公開支持王敦的人隻有鳳毛麟角,王敦根據地在江陵,而江陵北邊的甘卓,南邊的司馬承《264-322》在王敦舉兵之後都支持朝廷,但是司馬睿試圖增強皇權的舉動終究是觸動了整個士族的利益,而在東晉那樣的環境下,試圖凌駕於整個士族群體之上,就等同於造反,因為雖然表面上造反的是王敦,但實際上在人們心中造反的人反而是司馬睿。
而造反這種事情成功率一直都是微乎其微的,王敦最終打敗了朝廷軍隊攻入了建康。
不過類似的事情不止是在東晉以及之後的南北朝,而是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上演了不知道有多少次了,本來這也沒什麼奇特了。
但是聽說』清君側『的軍隊即將進入建康,司馬睿接下來的表現卻讓我無比震驚。
按照一般的思路,遇到這種清君側的,皇帝在正面對抗失敗的情況下十有八九會把』奸臣『除掉,就算一開始不願意這麼做最終也多半會在各種』忠臣『的勸說下』勉為其難『的鏟除』奸佞『。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漢景帝《前188-前141》誅殺晁錯《前200-前154》了。
但是司馬睿的反應卻十分與眾不同,他的第一反應是讓刁協,劉隗兩人馬上逃命。
在刁協,劉隗表示自己願意以死效節的時候司馬睿表示』我不是在演戲,事情已經到這種地步了,你們哪能不逃啊。
『之後司馬睿還給刁協,劉隗配備人馬保護他們逃命。
刁協未能逃出建康便被殺,但劉隗則成功逃到後趙,十一年之後卷入了石勒《274-333》死後後趙帝國的內戰,最終戰死。
王敦終究不敢冒天下《東晉》之大不韙,最終他操縱朝廷進行了一系列對自己有利的人事安排之後便返回建康,然而司馬睿沒過多久便鬱鬱而終,年僅47歲。
縱觀司馬睿的一生,他並沒有什麼文韜武略,甚至在守城這方面也未必是合格的,而最終還是沒能避免被權臣騎在臉上,鬱鬱而終。
但他能成為東晉帝國的開創者,東晉帝國在那種內外交困的情況下還能存續整整一百年,也不全是偶然,至少和司馬睿的性格有著不小的關系。
在王敦領兵進城的時候,司馬睿的第一反應不是想辦法把事情搪塞過去,不是找替罪羊,而是馬上想辦法幫助王敦點名要殺的那兩人逃跑。
其實司馬睿提拔刁協和劉隗不過是為了分割王家的權力,司馬睿和他們兩人未必有多麼深的交情,司馬睿之所以那麼做完全就是他的性格使然,而縱觀歷史,在那種危難之時像司馬睿一樣的君主,好像找不出第二個了。
司馬睿的一生都稱得上是平庸甚至窩囊,但是在他讓刁協,劉隗趕快逃命的那一刻,我心目中司馬睿的形象便徹底顛覆了,可以說那一刻的司馬睿,真的可以稱得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