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時期皇帝是國家最高掌權者,漢武帝時,為維護專制統治而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自此之後儒家思想成為歷代統治者治國的『利器』。
儒家思想主張君臣父子,換而言之,儒家思想主張嚴格的等級秩序,君臣關系不可逾越。
在權力的誘惑下,許多人以身試險,甚至謀朝篡位,登上權力的最高峰。
中國古代篡位的人多不勝數,其中比較有名的如秦朝的胡亥篡位、西漢的王莽改制、唐朝的玄武門之變、明朝的靖難之役等。
歷史上篡位的人如此之多,為何晉朝的司馬家族格外遭人鄙視?
在史學界,對於晉朝的評價也是非常低,對司馬氏的評價也非常低。
晉朝在中國歷史上似乎不那麼受到重視,可以稱之為『忽略王朝』。
東漢末年,由於皇權旁落,中央朝廷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導致地方割據。
經過赤壁之戰後,三國鼎立的局面,劉備、孫權、曹操共分天下,其中曹操占據北方之地,實力最為強大。
在三國時期,湧現出無數名將和頂級謀士,強國與強國之間碰撞的火花,迸發出格外精彩的歷史片段。
在讀三國史的前部分,或許大多數人認為最終一統天下的將會是曹魏政權,可是最終三國紛爭,卻是司馬懿得天下。
曹操幾乎用一生打拼的基業,可最終都被司馬家族竊取。
三國合而歸晉,晉朝的掌權者非劉氏,非孫氏,也非曹氏。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從歷史發展的規律來看,天下一統是大勢所趨,可大多數人都沒有想到會是司馬家族奪得天下。
司馬家族利用權謀竊取曹氏幾代人打下的江山,即便是成王敗寇,但也令人不甘。
在歷代王朝中,以權謀篡位的人不在少數,唯獨司馬家族格外遭人鄙視。
對於普通百姓而言,能夠停止戰爭,和平生活便是最好的。
照理說,司馬家族統一天下是好事,結束了自東漢以來長達數十年的亂世。
沒有戰亂,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可是晉朝並沒有帶來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反而使得國家陷入更大的動亂之中。
晉朝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從這兩點來分析司馬家族為何遭人鄙視。
上承三國,司馬懿原本是曹操帳下的謀臣之一,曹魏政權歷經曹操、曹丕、曹睿後逐漸衰落,司馬懿靜觀其變。
曹髦掌權期間,司馬懿仍然忌憚不敢造反,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徹底掌握曹魏的軍政大權,司馬家族一步步蠶食曹魏的基業。
司馬懿不出手則已,出手便是驚人,曹魏政權被司馬家族直接吞並。
曹氏家族耗費幾代人的心血,沒想到最終給外人竊取,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司馬家族做的都不太厚道。
曹操死後不久,曹丕便代漢稱帝,美名其曰禪讓,其實也是篡位,但後世之人很少稱之為篡權。
因為,當時漢室氣數已盡,曹丕隻不過是做了一件該做的事情。
反觀司馬家族,曹魏政權僅傳數十年,司馬炎便逼迫曹奐『禪讓』,史學界並不認為這是禪讓,而是名副其實的篡位。
比如後來奪取司馬天下的劉裕,他也是接受禪讓,可沒有人認為他是篡位;唐高祖李淵逼隋帝退位、滅東魏和西魏的宇文家族和高家,都是接受了名義上的『禪讓』,可沒有人認為他們是篡位。
深究其原因,江山都是別人打下來的,繼承統治權是理所應當。
反觀司馬家族,通過權謀篡取帝位,最終隻能招來罵名。
漢朝時期的王莽改制,也遭到後人的批判。
司馬家族憑借士族官僚的勢力竊取了曹魏政權,並在建立起晉朝後,對輿論進行嚴格打壓,不允許有人提到篡位之事。
下啟南北朝。
史學界對於晉朝的評價偏低,甚至稱晉朝為存在感最低的王朝,實為大一統王朝,其實隻不過是一副空架子。
司馬家族依靠士族官僚奪得天下,同時也毀於士族官僚。
三國的亂世結束後,西晉開始了短暫的太康之治,國家開始穩定發展。
可是沒過多久,晉朝便開啟了一個更大的亂世,西晉王朝內部腐敗不堪,甚至連皇帝都變得昏庸無能。
司馬炎作為晉朝的開國皇帝,他並沒有太過於重視竊取來的國家,中國歷史上王朝的開國皇帝大多都是能人,少有腐敗無能之人。
而司馬炎卻是一個『另類』,晉朝的開國皇帝最終卻成為了昏君,實在是少見。
或許是因為竊取而來的天下不太珍惜,得到的太過於容易,便不會太珍惜眼前的一切。
西晉王朝終結了一個亂世,卻開啟了更大的亂世。
公元279年,西晉爆發『八王之亂』,整個國家陷入混亂之中。
緊接著,北方的少數民族開始趁亂入侵中原地區,導致『五胡亂華』。
漢民族遭到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災難,漢文化也險些在動亂中被消滅。
在國家面臨危難之際,西晉統治者不但不作為,包括士族官僚都仍然沉浸在醉生夢死的生活中。
司馬家族遭到後人的鄙視,如此看來也合情合理。
若司馬家族能夠好好治理國家,開啟盛世局面,後世又會有誰來談論篡位與否的問題呢?
簡而言之,司馬家族對於竊取而來的政權並不珍惜,並且毫無節制的享受,使得中國陷入上百年的動亂,如此怎能不格外遭人鄙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