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也喜歡比拼,拼官拼兒子都失敗了,卻靠一樣名垂青史。《網路歷史》

古人溫淳敦厚,凡事講究禮讓。

不過,謙謙君子一味作揖禮讓,也乏味得很;如能劍走偏鋒,恣情任性,卻殊途同歸,名利雙收,倒更可喜。

書聖王羲之就是如此,他不耐禮讓,硬是憑著『拼』字訣,打造了自己的品牌神話。

先是拼爹。

東晉講究門第,王羲之有幸生於『王與馬共天下』的王家。

難得的是,高官世家出身的王羲之不是紈絝子弟,他人品耿直,多才多藝,不僅自家人可勁兒誇他,還有粉絲團等外人捧場。

尚書周顗是個名士,對王家並不感冒,曾坦言自己肚裡『空洞無物,然足容卿輩數百人』,卻對天才少年王羲之青睞有加。

一日,周顗主持《星光大道》,13歲的王羲之前來獻藝。

眾目睽睽之下,周顗割下牛心作禮物,把年度總冠軍的大獎頒給了他。

魏晉講究名門聯姻,太尉郗鑒嫁女,派人到王家拋繡球。

眾子弟不免正襟危坐,王羲之卻袒腹東床,獨若不聞。

如此名士范兒,郗鑒怎能不喜?

當下鎖定王羲之為東床快婿。

輪番炒作後,拼爹隻完成了萬裡長征第一步,要想在社會上立足,還得有真功夫。

王羲之家學淵源,其父和叔父都是書畫界達人,他本人自是造詣不淺。

於是他審時度勢,決定近水樓臺先得月:拼書法。

然而,要想一鳴驚人,還得博采百家之長,做到融會貫通。

王羲之先學婉約派,師從衛夫人;後又愛慕豪放派,博覽李斯、蔡邕等人碑跡。

杏花春雨江南,秋風駿馬塞北,陰陽兩股真氣渾然一體,王羲之終於完成了蝶變。

353年三月三,一幫名士相聚蘭亭,飲酒賦詩,王羲之欣然作序,無意間寫成天下第一行書,贏得『書聖』美稱。

不過,在王羲之看來,書法乃是浮雲,兼濟天下,方顯書生本色。

因此下一步就是:拼官。

王羲之是名門之後,有才學,又有見識,當官自然不難,難的是謀一個心儀的官職。

遺憾的是,他僅得了個右軍將軍、會稽內史的小官。

好在會稽山水佳、名士多,當驢友、會朋友,日子過的倒也優哉遊哉。

如果不是和同事王述鬧別扭,惹得王羲之掛印而去,說不定他就能將『王右軍』進行到底了。

王述也是名士,不過和天生聰明的王羲之不同,他大器晚成,屬悶騷型。

王羲之本就看不慣他,見其聲名日隆,有後來居上之勢,更是忍無可忍,在王述喪母時沒有完成全套禮儀就離開了。

誰知王述復出後竟成了王羲之的頂頭上司。

沒等領導給穿小鞋,王羲之就主動出擊,要求把會稽劃屬越州治下,以避開王述。

結果事沒辦成,還落得貽笑大方。

王述也不含糊,一上任就查會稽老賬,弄得王羲之不辭職都不行。

拼官失敗,公元355年,王羲之被隱居。

種花栽竹,含飴弄孫並無不可,隻是敗給王述,他心有不甘!自己的硬件不差,有背景、有才情,何以會落到如此地步呢?

想來想去,隻有一個原因:自己的兒子不如人家的好。

王述的兒子王坦之是東晉重臣,曾與謝安一道抗衡桓溫。

看來,拼命三郎王羲之也不能免俗,拼到最後,拼的也是兒子。

其實他的兒子並不差,五子王徽之在東晉名士排行榜中排名很靠前,七子王獻之則書畫俱佳,和父親並稱『二王』。

隻是,名士的分量,在王羲之心中,顯然比不上政客。

拼官失敗尚能容忍,眼看拼兒子也落敗,王羲之徹底失望了,索性縱情山水,尋仙訪道,然後和歲月一起慢慢變老。

不過,時間會還他一個公道。

大浪淘沙,英雄無覓,多少年後,誰還會記得王述和王坦之的瑣碎政績?

倒是王羲之和王獻之的書法作品,穿越時空,依然保持著鮮活的生命力。

活著,藝術是通行證;死去,藝術是墓志銘。

王羲之無意間的劍走偏鋒,卻奠定了他在歷史長河中的地位。

愛拼才會贏,王羲之為後人展示了這條顛撲不破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