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閔《?
-352年》,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人,十六國時期冉魏政權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
以勇猛著稱。
350年稱帝,國號大魏,史稱冉魏。
352年冉閔突圍不遂,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斬於遏陘山,後被追謚為武悼天王。
近幾年來五胡亂華時期武悼天王冉閔拯救漢人的故事被廣泛流傳開來,一時間網上大部分人開始極盡溢美之詞褒獎,但也有部分人開始對他的事跡辯駁抹黑。
冉閔是後趙武帝石虎的養孫,冉閔年幼時就果斷敏銳,石虎很寵愛他,如同對待自己孫子們一樣撫養他。
冉閔成年後,身高八尺,驍勇善戰,勇力過人,多計謀。
永和五年《後趙太寧元年,349年》,石虎去世,太子石世即位。
石世在位三十三天,石虎第九子石遵廢石世自立為帝。
當初,石遵從李城出發時,曾對冉閔說:『努力吧!事情成功後,讓你做太子』不久卻立石衍為皇太子,冉閔頗感失望,自認為功高一時,企圖掌握朝政,石遵顧忌這一點而不能任用他。
冉閔更加流露出不滿,孟準等人都勸諫石遵殺掉冉閔,可由於謀事不密被冉閔反殺。
冉閔發佈命令告知宮廷內外,六夷凡敢動用兵器者一律斬殺。
胡人有的攻破城門,有的越墻而出,逃亡者不可勝數。
冉閔命城門不再戒嚴。
於是百裡之內的趙人都進城來,離城而去的胡羯也堵滿了城門。
冉閔明白胡人不願為己所用,頒佈命令告知內外趙人,斬一個胡人首級送到鳳陽門的,凡文官進位三等,武職都任牙門。
反正就是放心大膽的殺胡人吧!一天之內,殺了數萬胡人。
冉閔親自率領趙人誅殺胡羯,不論貴賤男女少長一律殺頭,死者達二十餘萬,屍體在城外,全被野犬豺狼所吃。
集居在四方的胡人,當地的軍隊依照冉閔的命令殺了他們,當時外表長得高鼻多須的人有一半因濫殺而死。
可是你知道嗎?
這個政策也就實行了一個月,因為自己也覺得不對頭了。
這麼繼續殺胡令的話,他身邊那麼多胡人建立的政權,她能收拾的住嗎?
不是成了公敵了嗎?
再者說,他的軍隊,他的士兵也需要胡人。
於是一個月以後,冉敏恢復了本性,收納了胡人降兵殺胡令名存實亡。
褒獎冉閔的人認為:冉閔體現出華夏血性的一面。
以暴制暴,也許不能解決問題,但是痛快!給『畏威而不懷德』的胡人一個教訓,給被異族壓迫的漢人一劑強心針。
冉閔客觀上給了漢族人民一個緩沖的時機,到冉閔滅羯趙的時候,中原漢人大概隻剩下400萬(西晉人口不到2000萬),冉閔解放鄴都後一次解救被擄掠的漢族女子就達二十萬。
對《殺胡令》開黑的人,無非是因為冉閔的殺胡令很明顯是為了自己爭奪權利,他可是自幼被石虎當養孫長大且很親密,如果不是後來的政治鬥爭中他受到傾軋並看清自己是流著漢族血液的假羯族就不會有後來的殺胡令。
當然殺了這麼多胡人,客觀上確實改變了漢人的生存狀況,但這並不是冉閔頒佈殺胡令的初衷和本意。
在他建立政權強勢時期給兒子封了個大單於,並沒有采納漢臣意見恢復我中華禮儀。
更被人詬病的是《晉書》記錄:『青、雍、幽、荊州徙戶及諸氐、羌、胡、蠻數百餘萬,各還本土,道路交錯,互相殺掠,且饑疫死亡,其能達者十有二三。
諸夏紛亂,無復農者』 這裡說的青、雍、幽、荊各州百姓數百萬人被趕回家鄉,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漢人!裡面包含的一些胡人和氐羌民族,家鄉也是在中原,且胡人在其中所占並不多,這幾百萬漢人的死亡,才是『殺胡令』最大的犧牲品!要知道,西晉全國人口才不過一千六百多萬,其中北方地區約有一千萬人。
然而在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地區人口卻一度下降到四五百萬人。
其中最大的損失,就是冉閔驅趕百姓導致的大量殺掠和饑荒,造成幾百萬漢人死亡。
冉閔建魏的這一段歷史納入十六國時期民族融合的整體歷史進程中來看待,無非也就相當於今天軍閥混戰時候的一個梟雄。
可我喜歡英雄主義的結尾:公元352年。
冉閔將城中的軍糧分給百姓。
獨自帶領1萬人馬去爭糧。
結果被鮮卑的14萬大軍包圍。
在拼死突圍的冉魏士兵掩護下,冉閔連殺三百餘人,終於殺出包圍圈,但那匹和冉閔一樣勇猛的朱龍戰馬卻因過度疲勞而倒下,冉閔被俘,他的手下仍然在機械地和敵人拼命,掩護隨軍的其他重要官員撤離戰場,一直殺到最後一人……慕容恪捉到冉閔後,獻與國主慕容俊,慕容俊嘲笑冉閔:『你隻有奴仆下人的才能,憑什麼敢妄自稱天子?
』冉閔怒道:『天下大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尤稱帝,況我中土英雄呼 !』慕容俊大怒,令人鞭之三百,然後送至龍城,斬於遏陘山。
功過是非我不敢妄論,隻希望我輩自強莫再經歷那『雙腳羊』的時代。
也許不符合民族融合的主流思想,也許他的初心就是政治鬥爭,可客觀事實卻也無法辯駁。
您覺得,冉閔究竟是不是救漢人於水火的大英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