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二年《公元372年》7月,僅僅做了9個月皇帝的司馬昱病逝,臨終前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第六子司馬曜。
雖然心不甘情不願,但是此時的狀態已經不允許他再做過多抉擇了,自此,司馬曜登上大寶,是為孝武帝。
司馬曜當上皇帝的時候隻有12歲,一個12歲的孩子怎麼可能獨立處理朝政呢?
所以在東晉王朝沿襲了的多代帝王的『優良傳統』又在司馬曜身上重新實行了一遍——『老太後把持朝政,文武權臣爭相輔佐』,總之就是司馬曜同樣成了新的一代傀儡帝王。
與此同時,同樣是經歷幾代帝王的朝中重臣桓溫心中的不爽卻到了頂點。
他在想:自己經歷了幾代帝王,每代帝王自己都想篡奪皇位,最後卻是在篡位奪權的路上越走越遠,還一次又一次幫別人做了嫁衣。
本來這次司馬昱的病逝,桓溫還曾經非常確定地認為皇位一定會傳給他自己。
沒成想司馬昱最後還是傳給了自己滿眼看不上的兒子。
其實在這裡小編也有一個疑問,作為一個權傾朝野的能臣,歷史上直接篡位奪權的亂臣賊子比比皆是,這個桓溫為什麼歷經幾代帝王沒有越過這個雷池呢?
到底是他心裡有了自己的底線,還是因為條件不允許。
其實翻開歷史的記載,我們也不難看出,桓溫曾經好幾次想要篡奪皇位,隻是後來在他認為時機不對之後才得以罷手。
也就是說桓溫並非不想篡位,他隻是想能夠體面的篡位,讓朝中眾人都能接受的篡位,可惜這樣的機會一直沒等到。
總之這一次,桓溫是真的氣憤到了極點,他決定鋌而走險,要通過武力來搶奪這個皇位。
公元373年2月,桓溫率領大隊人馬直入京都建康,欲求滅了東晉另立新王朝。
此時朝中眾人都是膽戰心驚,這新君剛立沒多久政局本來還並沒有穩定走上正軌,又迎來戰事自然讓人感覺手足無措。
此時大臣謝安挺身而出,他認為以當時的處境和桓溫硬剛必然是以卵擊石勝算不大,不如退而求其次幹脆迎接桓溫進京,以後再做定奪。
真是有的時候的運氣來了擋也擋不住,桓溫剛到建康準備幹就一番『自己事業』的時候卻病倒了。
也就沒有能完成他那個想要武力奪位的夢想,但是他還是野心不死,一度要求朝廷給他加『九錫』《當時朝廷給予大臣的最高規格封賞》。
由於前期謝安出謀劃策有功,這次朝中還是指定謝安擬定詔書,這謝安倒是簡單,采取了一個『拖字訣』,能拖則拖能改則改,總之就是遲遲不肯定稿,拖了幾個月之後桓溫就病死了。
雖然不能說此次功勞歸咎於某一個人,總之司司馬曜保住了皇位是真的。
司馬曜在位期間有謝安這樣的能臣保駕護航,自然在皇位上坐得四亭八當。
謝安以及他的家族也對司馬曜很是忠心,即使在全家老小都在朝中身居要職的時候,他們也是不忘初心對朝廷忠心耿耿鞍前馬後。
眼看一片趨勢大好的時候,沒曾想此時的司馬曜卻開始作妖了,他發現謝安的勢力一天一天在強大,在朝中也是勢傾朝野。
此時的司馬曜也被自己內心的焦慮蒙蔽了雙眼,他看不到謝氏家族對他的忠心,隻想到以後謝安會不會對自己必有用心;他看不到謝安對他言聽計從的忠誠,隻想著會不會有那麼一天謝安也會學桓溫那樣專橫跋扈,讓自己再次成為行屍遊魂。
想到這裡,司馬曜感覺自己需要做一些事情,但是他自己又是個懶貨不願意折騰,就讓自己的弟弟司馬道子去幫自己行事。
司馬道子和司馬曜本來就是同胞兄弟,比司馬曜小兩歲,但是此人天生貪婪陰險,加上這次『奉旨行事』就變得更加地肆無忌憚。
他串通了一些投機專營的小人,無論在朝廷之上還是在綠營軍中,處處都跟謝作對,最終倒是努力沒有白費,確實把謝安擠出了決策團隊。
謝安也因此變得終日鬱鬱寡歡不久就病死了。
自此軍政大權又落到了司馬道子的手中,本來就是一個貪婪小醜,加上這次軍政大權一把抓,司馬道子自然是變本加厲。
在朝廷上更是專橫跋扈起來,最後連當朝皇帝司馬曜也不放在眼裡,兄弟二人自此反目成仇盾也就越來越深。
隨著兄弟二人的矛盾越發的計劃,朝廷之上也出現了兩個派系,支持皇帝和支持司馬道子的幾乎分庭抗禮。
就在兄弟二人矛盾蔓延期間,司馬曜卻突然暴斃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要說這司馬曜沒死在權臣弄權之中,也沒死在奸臣淫威之下,最後卻是死在了自己後宮愛妃的手裡。
公元396年的一天,司馬曜的一次日常臨幸,來到了寵妃張貴人的屋裡把酒言歡。
俗話說『酒後吐真言』,司馬曜也是如此,酒過三巡意識自然有些模糊,司馬曜就吐起了『真言』:
『你年近三十,美色大不如前,又沒生孩子,白占著一個貴人的名位,明天我就廢了你,另找個年輕貌美的姑娘』
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會把人們酒後的隻言片語當真計較。
但是這次張貴人不得不較真,因為她知道,這個所謂的『戲言』司馬曜以前就幹過。
曾經有過2個司馬曜的愛妃,後來就是因為失寵被打入冷宮,張貴人可不想有著同樣的結果。
她在遣散下人之後,自己親自動手用被子捂死了司馬曜,一代帝王就此落幕。
要說皇上死了可是朝廷的大事兒,應該是動靜很大才對。
然而司馬曜死後的朝裡朝外都異常地平靜,要說這主要功勞也是這個張貴人和司馬道子,張貴人事後花重金散發封口費,使得後宮幾乎沒人傳言這次事情;
朝上的司馬道子本來就希望司馬曜早死早好,這次正中下懷,自然是利用自己的權力優勢力壓群臣不得討論。
就此,一代帝王就如同人間蒸發了一樣,沒人管也沒人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