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年,魏昌之戰,冉閔沖鋒陷陣,獨自斬殺鮮卑騎兵三百餘人,銳不可當。
冉閔畢竟有勇無謀,即便再能打,也破不了慕容恪的『連環馬』戰術,最終兵敗被俘,丟失社稷。
冉閔,武悼天王,『冉魏』皇帝,驍勇善戰。
歷史上,論格鬥能力,能與冉閔掰手腕的估計就隻有『氣拔山兮力蓋世』的項羽了。
可惜,項羽、冉閔都是有勇無謀,成不了大事。
329年,石勒擒拿劉曜,滅亡『前趙』,基本統一的北方。
石勒很能治國,北方得以休養生息。
可惜,石勒晚年猶豫不決,沒能采納大臣的建議誅殺石虎,讓『後趙』陷入了災難。
333年,石勒病逝,太子石弘繼位,侄子石虎不服。
石虎手握重兵,兒子滿地都是,且手中都有兵馬,很快就是處死石弘,奪取帝位。
石虎不必多說,史上暴君排行榜之首,令人瞠目結舌。
石虎的兩位太子,石邃、石宣都被自己處死,且全家誅滅,即便是尚在襁褓中的孫子。
石虎的十六的兒子,兩個被自己處死,五個被冉閔幹掉,七個自相殘殺,其餘兩個也死於亂兵之中。
石虎殘暴,內部相互廝殺,『後趙』元氣大傷。
349年,眼看時機成熟,冉閔突襲皇帝石遵,自立為帝。
冉閔,石虎的養孫,奪取帝位後,國號為『魏』,史稱『冉魏』,僅存在三年時間。
冉閔很能打,卻有勇無謀,他不會籠絡人心,也聽不進部將的意見。
冉閔除了上陣沖殺,橫掃千軍萬馬,對治國理政是一竅不通。
都知道,冉閔是漢人,所建立的『冉魏』處在羯、氐、羌、匈奴、鮮卑等遊牧集團的包圍之中,處境孤立。
對此,冉閔不但沒有籠絡人心,還下令『屠胡令』,中原再次沸騰起來。
349年,冉閔開始東征西討,與姚仲弋、苻洪、石琨、石祗、劉顯、張若度等廝殺。
邯鄲之戰、蒼亭之戰,冉閔斬首十幾萬,俘虜二十多萬,威震中原。
351年,冉閔禦駕親征,攻打邢臺,要滅掉『後趙』最後一支獨苗。
石祗惶恐不安,請求慕容俊、姚仲弋協助。
慕容俊二話不說,直接率6萬鮮卑騎兵殺來,與冉閔對決。
『五胡』騎兵,鮮卑第一,部將王泰建議冉閔:『深溝高壘,堅壁清野,尋找機會決戰,不宜速戰』冉閔不聽,一邊攻堅,一邊與援軍作戰,被打得落花流水。
冉閔逃回鄴城後,石祗派劉顯率10萬兵馬追擊。
冉閔剛戰敗,卻毫不畏懼,直接從城內殺出來,左手持長矛、右手持戟,斬殺敵軍三萬,俘虜數萬,劉顯潰逃。
劉顯戰敗後,請求投降,然後回去除掉石祗,『後趙』徹底滅亡。
但是,劉顯不聽從冉閔調遣,雙方隨後大戰,劉顯戰敗而亡,冉閔威震中原。
352年,慕容俊發兵20萬,以慕容恪為主帥,殺向中原。
冉閔也想乘此機會滅了鮮卑,親自從鄴城出兵,在魏昌縣與慕容恪展開決戰。
冉閔兵馬不多,隻有3萬,絕大多數是步兵,卻非常精銳。
鮮卑號稱20萬,家屬也不少,但整體實力強於冉閔。
如此,部將張溫建議固守,伺機出擊,不要與慕容恪速戰速決。
畢竟是匹夫之勇,冉閔不聽,直言:『此次出征,就是要活捉慕容俊,豈能放著慕容恪不打呢?
不打慕容恪,豈不是被鮮卑人嘲笑』
3萬對20萬,冉閔奮勇沖殺,身先士卒,慕容恪也占不到便宜。
雙方連續交戰十場,慕容恪都戰敗,鮮卑騎兵在『魏軍』的方陣面前,一籌莫展。
冉閔之勇猛,慕容恪素有所聞,他決定智取,實施『連環馬』戰術。
所謂的『連環馬』,就是戰馬、士兵都披上鎧甲,然後將戰馬連在一起,進行集團沖刺。
『連環馬』戰術下,即便士兵戰死,或者戰馬被擊斃,他們仍舊連在一起,無法逃離戰場。
如此一來,戰場上就會出現一道道屏障,這對人數少,且以步兵為主為冉閔簡直就是克星。
為了達成目標,慕容恪誘敵深入,假裝戰敗,將冉閔吸引到平原地區。
慕容恪以五千步兵列陣中路,親自坐鎮指揮,吸引冉閔來攻打。
兩側部署『連環馬』,尋找機會合圍。
看到慕容恪在陣中,冉閔信心滿滿,跨上戰馬,發起沖鋒。
冉閔一往無前,擋著皆死,獨自斬殺三百餘人,戰袍被鮮血染紅。
此時,鮮卑『連環馬』殺來,將冉閔圍困在陣中,雙方繼續搏鬥。
如果是在平時,以冉閔的勇猛,幾次沖刺下來,殺開一條血路並不難。
可惜,這是『連環馬』,戰死的士兵、戰馬形成一道道障礙,對以步兵為主的『魏軍』就是災難。
一頓廝殺下來,『魏軍』幾乎全軍覆沒,但冉閔確實厲害,他突圍而出,讓慕容恪大驚不已。
很不幸,行走二十裡後,冉閔的戰馬突然倒地而死,鮮卑騎兵追上來,將身受重傷的冉閔俘虜。
史載:『左杖雙刃矛,右執鉤戟,順風擊之,斬鮮卑三百餘級。
俄而燕騎大至,圍之數周。
閔眾寡不敵,躍馬潰圍東走,行二十餘裡,馬無故而死,為恪所擒』
冉閔被俘虜,也不失為一條漢子,他斥責慕容俊:『胡虜也能稱帝,我們王化之人,為了不能稱帝』慕容俊很惱火,下令將冉閔斬首。
據《晉書》記載,冉閔死後,周圍七裡草木皆枯萎,五月不下雨,蝗災遍地,『山左右七裡草木悉枯,蝗蟲大起,五月不雨』為此,慕容俊下詔,追封冉閔為武悼天王。
參考書目:《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