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民族英雄還是歷史罪人?冉閔的殺胡令不值得人們津津樂道。《網路歷史》

冉閔,是十六國中的『冉魏』的建立者,他在位期間推行了『殺胡令』,在歷史上引發了爭議。

有人認為冉閔的『殺胡令』挽救了漢族,也有人認為該政策嚴重激化了民族矛盾,是錯誤的政策。

我們評價歷史人物,就必須要回到當時的歷史環境。

一,五胡亂華——冉魏建立的時代背景

首先,介紹一下冉魏建立之前的情況。

從漢朝到西晉這段時間,匈奴、羌族、氐族、羌族、羯族、烏桓等民族不斷內遷,逐漸成為了中原的主要居民之一。

其中的大部分都已經成為了國家的編戶齊民,為國家提供賦稅、徭役和兵役,有的甚至淪為了佃客、部曲和奴婢,《晉書》載:『以匈奴胡人為佃客,多者數千』。

歷史上所謂的『五胡』,除了鮮卑族之外,其他的都早已成為中原王朝的居民,逐漸轉為農耕,接受中原文化。

西晉民族內遷

但是西晉的統治十分殘暴,世家大族對平民的壓迫十分殘酷。

西晉後期又爆發了『八王之亂』,『經過這次變亂,社會經濟受到嚴重破壞,人民大量傷亡,西晉的統治機能也從此癱瘓』《晉書·五行志》記載,『河、洛、江、漢皆竭,可涉』、『人多饑乏,更相鬻賣,奔迸流移,不可勝數』。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僅少數民族會起義,就連漢族也發動了起義。

由於遊牧民族更加強悍,因而成為了西晉末年起義的領袖。

西晉後期爆發的起義主要有關中的羌族起義、氐族李氏領導的巴蜀流民起義、荊州蠻民起義、雍州流民起義、蜀人杜弢起義、匈奴劉淵起義、羯族石勒起義、劉伯根、王彌、曹嶷為代表的青州起義等。

後來,各大起義軍隊合作,於316年消滅了西晉王朝,史稱『永嘉之亂』。

此後,北方的歷史就進入了混亂時期,人們稱為『十六國』或者『五胡亂華』,實際上引發北方混亂的是階級矛盾,十六國也並非全部是少數民族政權。

由於後來的割據政權采取了一些不合理的政策,使得漢族和少數民族的矛盾也激化了。

永嘉之亂的局勢

在冉魏建立之前,漢族和少數民族的矛盾還未完全被激化。

例如石勒在基本統一中原後,就安定流民,減少稅收,勸課農桑;恢復魏晉官制,大興儒學;采取『胡漢分治』,規定羯族『不得侮易衣冠華族』。

鮮卑族的慕容盛占據遼西後,招募流民,給予土地,減少稅收,使得遼東遼東戶口增加10倍,成為一方樂土。

割據涼州的張軌大力推行儒學,開辦教育,開啟了涼州儒學的風尚,使得西北的羌氐等族逐漸接受了漢文化。

二,冉閔的『殺胡令』激化了民族矛盾

『後趙』石勒去世後,石虎奪權繼位。

石虎是十六國時期著名的暴君,荒淫殘暴,嗜好屠殺,使得北方經濟進一步遭到破壞。

石虎的殘暴統治引發了北方的全面起義,比較有名的是梁犢起義和乞活軍起義。

其中的乞活軍是漢族流民組成的,立場比較堅定,其首領陳午一直堅持『勿事胡』,而冉閔就是乞活軍中的一位將領。

349年,石虎病死,後趙內亂,冉閔乘機進攻,在後趙大司馬李農的支持下,冉閔得以進入鄴城滅後趙。

冉閔進入鄴城後,宣佈『與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於是出現了羯族紛紛出城,漢人悉數進城。

於是冉閔認為羯族靠不住,於是下達『殺胡令』,不管貴賤男女老幼,一律斬殺,共殺二十餘萬人。

就連和冉閔合作的李農也被冉閔殺害。

冉閔還規定其他少數民族必須遷回邊地,這引起了中原世居少數民族的反對,於是自己的統治基礎越來越孤立。

《晉書》記載冉閔下令『青、雍、幽、荊州徙戶及諸氐、羌、胡、蠻數百餘萬,各還本土,道路交錯,互相殺掠,且饑疫死亡,其能達者,十有二三。

諸夏紛亂,無復農者』設想一下,如果美國強制黑人遷回非洲會引發什麼樣的動蕩。

冉閔的主要支持者是漢族,但是他後來的政策也並未得到漢族的支持。

他在中原世家大族的支持下,在鄴城稱帝,建立魏國,史稱『冉魏』。

冉魏建立後遭到周邊各族的攻擊,於是試圖聯合東晉共同出兵,但是東晉君臣發現冉魏稱帝,於是置之不管。

在前秦《氐族建立》和前燕《鮮卑族慕容氏》的圍攻下,冉魏孤立無援,隻維持了三年就滅亡了。

可見,冉魏的『殺胡令』激化了北方民族矛盾,讓自己陷入孤立無援的地位,他不僅沒有拯救漢族,反而將漢族陷入了大危機之中。

還好前秦和前燕都采取懷柔的民族政策,使得冉閔激化的民族矛盾又緩和了下來。

三,同時期的前秦和前燕是如何解決民族矛盾的

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冉魏建立之時,氐族在關中建立了前秦,而鮮卑族慕容氏也進一步南下中原,建立了前燕政權。

我們看看兩者是如何來緩和北方的民族矛盾的。

337年,慕容皝自立為燕王,正式建立了前燕政權。

348年慕容皝去世,慕容儁《jùn》繼位。

第二年,後趙滅亡之際,慕容儁乘機奪得幽州,遷都到薊,開始進入中原。

352年,慕容儁就消滅了冉魏政權,遷都鄴城。

前文講過,慕容氏將遼東治理得井井有條,進入中原後,慕容氏又將這些好的政策帶入中原。

慕容氏恢復魏晉的制度,承認塢主壁帥勢力,拉攏中原士族,並且興立學校,培養人才,重視農業,有利於北方的穩定。

《晉書》對慕容儁的評價是『俊雅好文籍,自初即位至末年,講論不倦,覽政之暇,唯與侍臣錯綜義理,凡所著述四十餘篇』。

前秦是氐族建立的政權。

在後趙末年,石虎為了彌補鄴城的人口,將關中的許多民族遷徙到了鄴城附近,氐族苻氏也是其中之一。

冉魏建立後,要求各少數民族遷回原地,於是苻洪就帶領氐族遷回關中,在路途中,其他民族《包括漢族流民》歸屬苻洪的多達10萬人。

後來苻洪石虎舊將麻秋毒死,其子苻健代統其眾,繼續向關中轉移。

351年,苻健在關中建立了大秦,史稱前秦。

357年,苻堅上臺,他是十六國中最有作為的君主。

苻堅重用漢人王猛、鄧羌、權翼、楊安、朱肜等,制氐族貴族豪強;恢復魏晉士籍,承認士族特權,吸收漢族士人參加政權;提倡儒學,興立學校;註重農桑,興修水利,修立亭驛,發展工商。

苻堅的這些政策,緩和了民族矛盾,恢復了北方經濟,後來苻堅又東征西討,最終完成了對北方的統一。

可惜苻堅對東晉用兵太急,導致淝水之戰的失敗,使得前秦瓦解,北方再次內亂。

符堅和王猛

這樣一對比就發現冉閔的『殺胡令』實在是太差勁了,前秦和前燕都是少數民族建立的,但是他們都盡量緩解民族的矛盾,推動了民族的融合,有利於北方經濟的恢復。

而冉閔的政策『非友即敵』,過於極端,不僅沒有起到驅逐遊牧民族的作用,反而加劇了民族仇恨,說是歷史的罪人也毫不過分。

歡迎關注公眾號:北鬥維斟

本人喜歡歷史,文化,文學,詩詞等,自從畢業以來一直在閱讀,在各大自媒體平臺多有創作。

我創立了的『北鬥維斟』,主要在於深度解讀歷史以及中國的傳統文化,歡迎你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