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運河和長城作為中國兩個最大的人造工程,一直是中國歷史長河中的『雙子星』。
盡管她們都閃耀其中,但人們大多還是記住了更耀眼的長城。
而大運河,依然用自己獨有的溫度和柔軟,不卑不亢地閃耀著。
但我們也絕不該淡忘大運河,她見證了因她而起的繁華與衰落,她也凝結了中國人的智慧與氣魄。
大運河:溝通南北的大動脈
從廣義上來講,它由3條運河組成:第一條是始鑿於春秋時期,貫通於隋代,沿用於隋唐宋時期,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第二條是元代初期經過裁彎取直,重新貫通,沿用於元明清時期,以北京為中心的京杭大運河;第三條是從浙江杭州到寧波的浙東運河。
中國大運河歷史變遷圖
圖源:《中華遺產》2022年07期
這三條運河組成的中國大運河總長度近3200千米,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距離最長、規模最大、沿用時間最久的運河。
狹義上來講,一般都把大運河指代為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長約1700千米。
《文中以廣義概念為準》
京杭大運河江蘇省淮安段
如果將大運河身上的『標簽』都摘下來,就能窺見它最本質的東西:運河。
簡單來說,就是一條可以運東西的河流,或許你可以類比成古代『高速公路』。
那『高速公路』都運啥呢?
在當時大運河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運糧食,也就是漕運,主要把各地的糧食運輸到皇家倉庫中。
畢竟在當時糧倉就是一個國家的立足之本,有糧倉就能滿足官俸、軍餉以及宮廷的消費。
京杭大運河浙江杭州段拱宸橋
要知道,在當時陸運非常耗費人力財力,一個人能拉的糧食和一艘船能拉的糧食都沒有可比性,水運性價比非常高。
這也為什麼歷朝歷代都在修運河,畢竟這是『一勞永逸』的事情。
當然大運河也不止是可以運東西,它也起到了交通的作用,中國的大河大部分都是東西走向,大運河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這樣就連接了南北,為皇帝百官四處巡查提供便利。
淮安的航拍圖
縱向為橫貫東西的淮河入海水道
橫向為連接南北的京杭大運河
此外大運河還有灌溉的作用,可以在旱澇之間調劑。
因此,運河的開鑿路線,也往往在考慮地理條件的基礎上,盡量把物產豐饒的地區與皇都貫連起來。
京杭大運河江蘇省宿遷段
就是因為這三個關鍵的作用,讓大運河在地面運輸和交通條件簡陋的時代,成為了溝通中國南北的『命脈』。
江蘇致富經:
想致富,先修水路
大運河流經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八個省份《直轄市》,這些省份和城市的經濟和文化也會受到大運河的影響。
其中的大運河江蘇段,地跨南北地理分界線,縱貫長江、淮河、黃河三條河流,聯通了楚漢文化、淮揚文化、吳文化三大文化區。
不僅如此,江蘇地理稱得上是天選之地了:地理位置和條件優越,降水量豐富,因此產糧量大。
這也正是大運河上最需要的東西,甚至經濟重心也隨之南移。
直至今天,大運河中的江蘇段也依然發揮著它的作用,源源不斷地為江蘇帶來財富。
邗溝:大運河的鼻祖
大運河的始建要追溯到春秋時期了,吳王夫差可謂大運河第一鍬的『開挖者』。
春秋末年,地處長江口和錢塘江一帶的吳國日益強盛,吳王也想爭霸,於是打算北上討伐當時的老牌霸主齊國。
但在那時想要帶兵北上談何容易,走陸路得翻山越嶺;如果選擇走海路的話,還容易遇到風浪。
不過吳、齊兩國河湖密佈,要是能借此天然優勢在內陸開鑿一條水上通道,就可以沿著這條內河北上,既方便又安全。
就這樣,吳王夫差下令修建了這條內河——邗《hán》溝,邗溝利用地勢,勾連了長江與淮河之間的湖泊:從邗城出發《今江蘇揚州》,連結博芝湖和射陽湖,至山陽縣末口(今江蘇淮安境內)入淮河。
『夫差版』邗溝,隻存留下不足5公裡長,失去了航運功能
圖源:《博物》2013年11期
『吳城邗,溝通江淮』,這短短的七個字,便記錄了長江淮河被連接在一起,那時的吳王夫差就知道了溝通聯系的重要,可以說江蘇是最先利用『流』的地方。
邗溝不僅『鍬』開了大運河的歷史,也敲開了江蘇的富裕之門。
我要悄悄富裕,然後驚艷你們
大運河對於江蘇來說,就是機遇。
在隋唐至南宋數百年間,這條水道對南北物資的流通特別是南糧北運,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缺糧,就像是懸在隋朝統治者頭上的一把劍,不僅老百姓缺糧,就連皇室也缺糧。
隋朝成立之初都城在長安,但在水利灌溉不發達的年代,關中地區幹旱嚴重,可以說是無糧之地。
即使後來隋朝第二任皇帝,隋煬帝楊廣從長安遷都至洛陽,也未能解決這一困境,洛陽也一樣缺糧。
回洛倉遺址,是隋煬帝在洛陽設置的『國家糧倉』
那總不能大家都吃不上飯吧?
江蘇產糧量大,隋朝統治者覺得正好可以用江蘇的糧食維持國家運轉,江南的人也正愁糧食太多了吃不完,如果能有一條溝通南北的大運河,不就正好解決了兩方的問題。
因此,隋大運河便在這一契機下誕生。
隋大運河全長2700多公裡,以洛陽為中心,西通關中盆地,北抵華北平原,南達太湖流域,東至淮海。
隋煬帝充分的利用了前人的勞動成果,例如邗溝、茱萸溝、江南運河等等,又開鑿了永濟渠、通濟渠等等,使隋大運河實現了『人』字形的南北相接。
位於洛陽的隋唐大運河博物館
其實在東晉南朝的經營下,江蘇憑借自身的地理條件,就已經不是荒蠻之地了。
隋大運河的出現,讓江蘇成為了隋煬帝試圖倚仗的糧倉和金庫,同時大運河也讓隋煬帝能更好的穩定江南,實現大一統。
這樣看,江蘇的政治和經濟地位在當時就已經悄悄地顯露出來了。
等到了唐代,大運河基本保持了隋朝運河的格局,主要是進行了河道的疏浚和修繕,首要任務是維持通濟渠與山陽瀆的通航,以保障唐都長安的漕糧供給,同時對江蘇境內的運河網絡也有所拓展。
位於鄭州的隋唐大運河通濟渠段
隋唐大運河不僅讓唐朝達到了鼎盛,更是在戰亂中救了唐朝一命。
安史之亂時期,戰亂與災荒逼得關中百姓紛紛逃亡,土地荒蕪;強勢的北方藩鎮也拒絕向朝廷納貢,唐王朝賴以生存的糧食和稅收,隻能依靠運河向物產豐富的南方索取了。
所以這件事也讓被拯救的唐德宗深切地體會到運河的重要性:隻有盡可能地保證漕運暢通,才能維系統治的元氣。
因為運河漕運的通暢,意味著中央政府就可以從容調動江南地區的物資,補給軍需。
京杭大運河江蘇揚州段
同樣的,對漕運的重視也使得江蘇的市場擴大,糧食已經不能滿足市場需要了,像鎮江的木材、桐油;無錫的佈等等都開始運往北方。
而且,大運河還讓江蘇成為了古代海上絲路和陸上絲路的交匯之地,揚州在當時是名副其實的國際貿易城市,以東方大港聞名於世。
位於京杭大運河與長江中北岸交匯處的揚州港
不僅如此,唐代運河的通行促進了沿線城市的繁榮。
盛唐時期,揚州、潤州(今鎮江市)、蘇州、常州、徐州等都是編戶《編入戶口的平民》超過5萬的大州,即使晚唐的軍閥割據與連年混戰,讓大運河很多河段難以通航,但江蘇段仍然是區域性運輸的主要幹道。
北宋實現統一後,大運河線路基本沿襲隋唐,定都在開封,汴河《從開封到淮安》,也就是隋朝時期的通濟渠成為了北宋時期聯系江淮地區的主幹河道。
南宋時期,都城定在了臨安府《今杭州》,這意味著經濟重心徹底南移。
至此,一切準備都已就緒,江蘇即將開始它勢如破竹的富裕之路。
『富可敵國』的江蘇
元朝初年,雖然定都大都《今北京》,但對江南物產的需求仍然沒變,漕運還是要依靠隋唐大運河。
不過當時的大運河是為了隋唐首都洛陽和長安服務的,對於大都來說十分不友好。
為此,元世祖忽必烈對隋唐大運河進行了大規模的整治與改道,讓大運河走『直線』接入南北兩端,不用再走『人』字形繞到洛陽。
並且著手解決山東段和北京段的運道問題,例如開鑿了從東平縣至臨清市的會通河,以及著名的通惠河,從元大都(北京)到通州區。
位於朝陽國貿CBD段的通惠河
改造完成後,這條以北京為北端、杭州為南端的『I』字型運道,就是現在的京杭大運河,距離比原來縮短了700餘公裡。
京杭大運河的開通,維持了元明清三代的生存,每年最多幾百萬石的漕糧、東南的貢賦還有官吏商民不下億萬件消費品,就這樣經由大運河運往皇室。
這一來一往間,大運河創造的機遇早就不是漕運這麼簡單了,貿易上的往來、文化上的溝通、工作崗位的增加以及水利工程的建設等等,都被這條大運河一連串的帶起來了,可以說江蘇的富裕是360度無死角的。
清代宮廷畫家徐揚繪制的《乾隆南巡圖》第六卷『駐蹕姑蘇』《局部》
大型龍舟航行於大運河,兩岸是前來接駕的官員百姓。
圖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有一些數據可以說明問題,明代漕運鼎盛時期,每年行駛在運河上的漕船,就有上萬隻之多,而漕船往往還夾帶私貨,兼做起貿易的營生。
至於商船,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揚州鈔關《征稅的關卡》的過關商船,每天多達百隻。
這就像蝴蝶效應一般,你看到的可能是來來往往的船隻,但當時人們眼中這可是『BOSS直聘』。
來往的船隻需要靠岸停泊修養,這時候就可以開個驛站、客棧、小飯館,或者幫忙打個雜,機會這不就抓住了。
揚州高郵盂《yú》城驛
明清時大運河沿線規模最大的驛站
不僅如此,來往的船隻也帶來了不同省份的文化和居民。
明朝時期的揚州,來自其他省份的居民占該地總人口的5%,其中大多數為來自徽州與山西的商人。
基於此誕生了漕運相關的各種幫會、商會組織等等,可能是因為同鄉之情,又或者是勞動協作、權益保障的需要,甚至還推動了社會公益組織的誕生,例如,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在鎮江西津渡觀音閣成立了『京口救生會』,負責打撈沉船和從事江上救生事宜。
位於鎮江的救生會遺址
此外,黃河、淮河與運河之間經常相愛相殺,例如歷史上有兩次『黃河奪淮』,就是黃河改道搶占淮河的河道,這會導致黃河帶來的泥沙沉積,運河不通暢。
而恰好淮揚運河又是非常重要的一段,為了『治黃保運』。
元明清三代每年都斥巨資加以疏浚、整治和加固堤防。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大運河在江蘇上下留下了眾多水利工程,凝聚了江蘇水鄉的智慧和創造力,也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文本是這樣寫的:『今天的運河沉靜而平穩,讓人難以想象歷史上的驚心動魄,然而每一股細流都無聲訴說著中國古人世代的勇氣、決心、智慧與犧牲』
位於江蘇省淮安市境內的洪澤湖大堤
它是清口樞紐最為重要的工程,為了阻攔淮河形成洪澤湖
或許你可能會想,這些優勢,大運河沿岸的其他城市難道就沒有嗎?
這就是江蘇的厲害之處,北方運河城市經濟基礎薄弱,嚴重依賴於漕運,城市資源也靠運河舶來。
因此他們和大運河的命運是捆綁的,大運河衰落,他們的經濟自然會受到沖擊。
而江蘇市鎮自成一體,漕運並非其經濟的全部,即使脫離運河也依然能自給自足。
江蘇就像一個學霸,大運河就像老師,江蘇把大運河傳授的『知識』都吸收並為自己所用,就算畢業了也依然能學以致用。
江蘇的空間發展格局
充分利用了京杭大運河、長江和海岸
圖源:《中國國家地理》2022年01期
甚至直到今日,江蘇段運河還是大運河最富活力的一段。
今天北方不少運河段已經無法通航了,現在通航段主要分佈在黃河以南的山東濟寧至浙江杭州之間,而江蘇段運河不僅占了總通航裡程的75%以上,航運也最為繁忙興盛。
據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公佈的數據,2020年,運河江蘇段貨運量約為4.85億噸,占了運河全線貨運量的80%,相當於十餘條京滬高速的貨運總和,是歐洲西部的萊茵河貨運量的2倍多。
層出不窮的交通工具,讓大運河註定成為了『時代的眼淚』,但她所帶來的繁榮卻結實的留在了江蘇,讓她依然生生不息。
可以說大運河成就了江蘇,江蘇盤活了大運河。
但記住她的不能隻有江蘇,我們每個人都該記住這條凝聚了中華民族智慧的中國大運河。
【參考文獻】
[1]熊海峰.大運河江蘇段的發展演進、鮮明特征與歷史影響[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26(02):114-128.
[2]薑師立.大運河歷史文脈與國家形象文化基因研究[J].中國名城,2022,36(01):85-91.
[3]吳琦.中國古代漕運的社會意義.《光明日報》2009年02月17日12版
[4]察應坤.大一統帝國 由大運河造就?
中華遺產 2022年07期
[5]楊弦章.3000裡大運河最精彩的一段在江蘇. 中國國家地理 2022年01期
[6]鄒逸麟.運河承載的帝國. 中國國家地理 2006年05期
[7]單之薔.為什麼江蘇『富可敵國』?
中國國家地理 2022年01期
本文創作團隊
編輯:倩倩
設計:巍巍
圖片:視覺中國、圖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