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盛行的一種遊戲。
鬥雞時將把兩隻性情兇猛的公雞放在一起,它們就會激烈地互相啄咬起來。
鬥雞的場面是相當激烈的,兩隻雞鬥得難分難解,勢不兩立,鬥完後雞冠流血,啼叫無力。
鬥雞是中國古老的雞種,約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史記》和《漢書》上多處記載有關『鬥雞走狗』之事。
公元前770年,春秋戰國時期的魯季平子與鄰昭伯以鬥雞而得罪於魯昭公,竟互相打起架來。
據山東《成武縣志》記載:『鬥雞臺在文亭山後。
周渲王三年(公元前679年),齊桓公以宋背北杏之會,曾摟諸侯伐宋,單伯會之,取成於宋北境時,鬥雞其上』可見當時奴隸主玩鬥雞已頗盛行。
魏曹時代,魏明帝於太和年間,在郵都(今河北省魏縣)築起了鬥雞臺,趙王石虎玩鬥雞於此,曾有『鬥雞東郊道,走馬長揪間』的詩句。
在唐朝,鬥雞算是普及率非常高的運動,不光在民間有著大量擁躉,即便是在皇室貴族中也大受歡迎。
王公貴族們不光要比金錢權利,有時還要靠雞爭口氣才行,甚至於因為鬥雞而引發皇室矛盾,也是常有的事情。
唐高宗時期,親王、大員們狂愛鬥雞運動。
一次沛王與英王在群雞會戰中鬥爭激烈,詩人王勃專門為沛王寫了一篇檄文,聲討英王的鬥雞,文中寫道:『兩雄不堪並立,一啄何敢自妄?
養成於棲息之時,發憤在呼號之際。
望之若木,時亦趾舉而志揚;應之如神,不覺尻高而首下。
於村於店,見異己者即攻;為鸛為鵝,與同類者爭勝。
爰資梟勇,率遏鴟張。
縱眾寡各分,誓無毛之不拔;即強弱互異,信有喙之獨長。
昂首而來,決勝鶴立;鼓翅以往,亦類鵬摶。
搏擊所施,可即用充公膳;翦降略盡,寧猶容彼盜啼。
豈必命付庖廚,不啻魂飛湯火。
羽書捷至,驚聞鵝鴨之聲;血戰功成,快睹鷹鸇之逐』。
唐代文學家陳鴻《東城父老傳》記有:『玄宗在藩邸時樂民間清明節鬥雞戲,及即位,治雞坊於兩宮間,家長安雄雞,金毫、鐵距、高冠、昂尾千數,養放雞坊』可見當時玩鬥雞到了何等程度。
明高啟著有《書博雞者事》。
今陜西寶雞還有以『鬥雞臺』為地名的史跡。
由此可見,中國鬥雞的形成已有悠久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