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周培公雖然在平定『三藩之亂』中立下大功,卻因滿臣不滿和猜忌而被貶往盛京,最終在惡劣的環境中病故。
當然,周培公的事跡乃是藝術作品杜撰,但在歷史上,的確曾有四位河西籍的將領在『三藩之亂』中立下赫赫戰功,被合稱為『河西四漢將』。
那麼,他們都立下了什麼功勞,最終結局又是如何呢?
靖逆侯張勇:因年老多病留於京師,病逝於出征途中
張勇,陜西咸寧人,曾為明朝副將,後於順治二年《1645年》在九江投降阿濟格,並招降總兵以下七百餘人,被授予遊擊。
此後,張勇先後參與剿滅大順軍,鎮壓馬德叛亂,米喇印、丁國棟起義、攻打南明等戰役,因功先後任甘肅總兵、雲南提督、甘肅提督等職,授予三等輕車都尉,加封左都督。
康熙十二年《1673年》,平西王吳三桂在雲南反清,於次年遣使招降張勇,張勇將使者拿下後上奏朝廷,並督軍防禦陜西提督王輔臣。
當時,甘肅巡撫華善便曾上疏,『輔臣遙應三桂,西番土回乘隙並起,河西危甚,得免淪陷,皆勇之力』。
《《清史稿·張勇傳》》於是,康熙任命張勇為靖逆將軍,不久張勇又因斬殺王輔臣使者,被封為靖逆侯。
王輔臣見張勇無法勸降,便派部將攻打洮州、河州,皆被張勇派兵擊退,後又攻打鞏昌擊敗王輔臣部將任國治。
後吳三桂派吳之茂北上支援王輔臣,結果也多次被張勇與西寧總兵王進寶等擊敗,因為收復復洮河二州之功,張勇被加封少保兼太子太保。
康熙十五年《1676年》六月,王輔臣被大學士圖海勸降,張勇又收復平涼、慶陽、鞏昌等地屬縣,因功進封一等侯,加少傅兼太子太師。
康熙十七年《1678年》,準噶爾部臺吉噶爾丹趁清廷內亂,侵入河套平原,擊敗厄魯特部,張勇率兵迎擊,成功將其驅逐塞外。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三藩之亂』平定後,張勇入京朝見。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張勇以年老多病為由請辭,未獲批準,被康熙留在京師。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青海蒙古遊牧至邊城,張勇率軍前往丹山防禦,行至甘州時身染重病,康熙派人前去探視,但張勇還是在不久後去世,終年六十九歲,追贈少師,賜謚襄壯。
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帝興建賢良祠,張勇靈位被安放其中。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乾隆帝將張勇的一等靖逆侯爵位定為世襲罔替。
雲貴總督趙良棟:晚年因功過屢次起伏,後高壽病逝於寧夏
趙良棟,寧夏銀川人,於順治二年《1645年》應募從軍,在陜甘總督孟喬芳麾下先後任署理潼關守備、寧夏水利屯田都司、高臺遊擊等職。
後又隨洪承疇征討雲南、貴州,因功被授予督標中軍副將、雲南廣羅總兵等職,後因父喪辭官,起復後先後任山西大同總兵、天津總兵。
康熙十二年《1673年》,平西王吳三桂反清,次年寧夏發生兵變,提督陳福遇害,趙良棟在甘肅提督張勇的推薦下,被擢升為寧夏提督。
不久,趙良棟入京朝見,在與康熙一番奏對後,將妻子留在京師,率領精兵百餘人前往寧夏,誅除兵變首惡把總劉德、參將熊虎等人,並安撫士卒。
之後,趙良棟跟隨大將軍圖海,征討響應吳三桂的陜西提督王輔臣,先後平定秦州、西和、禮縣等地。
康熙十八年《1679年》,趙良棟上疏請求攻打關中、規復四川,獲得康熙帝嘉許。
因攻打關中、平定四川有功,趙良棟獲封勇略將軍,仍領寧夏提督。
平定四川後,康熙帝擢升趙良棟為雲貴總督,加兵部尚書,仍領勇略將軍,趙良棟上疏表示寧夏還需駐守,因而上疏請辭總督,但未獲批準。
後康熙於寧夏設總兵,以趙良棟之子趙弘燦充任,趙良棟則奉命出兵雲南。
趙良棟在收復象嶺、建昌、納溪、永寧等地後,分兵進入雲南,並於康熙二十年《1681年》兵進朝天關,與大將軍彰泰會合。
同年九月,趙良棟率兵攻克南壩,奪取浮橋後直逼昆明城下,後又在桂花寺大敗叛軍,吳三桂之子吳世璠兵敗自盡,雲南遂被平定。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三藩平定』後,趙良棟入京朝見,因四川平定後降將譚弘復叛,建昌失守的罪名,被貶為鑾儀使。
次年,趙良棟上疏自述戰功,但朝廷認為其功過相抵,趙良棟遂稱病還鄉。
直到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才念其戰功,恢復其將軍、總督官職,後又加封其為騎都尉。
或許是由於始終沒有獲得實職的原因,趙良棟時常上疏強調自己的戰功,結果被康熙帝痛批氣量狹隘,不過還是加封其為一等子爵。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尚書馬齊自寧夏回朝,奏稱趙良棟病重,康熙帝下詔慰問,又賜人葠、鹿尾。
不久,趙良棟病逝,終年七十七歲,因康熙當時忙於征討準噶爾,命長子胤褆參加葬禮,賜謚襄忠。
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帝建賢良祠,趙良棟靈位被安放其中。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乾隆帝追進趙良棟為世襲罔替一等伯爵。
奮威將軍王進寶:年老多病兒子受到重用,後於寧夏病逝
王進寶,甘肅靖遠人,年輕時精於騎射,後隨陜甘總督孟喬芳討伐回民起義,因功被授予守備,後長期在張勇手下效力,曾跟隨張勇南下作戰,因功先後升任經略右標中營遊擊、參將、副將等職。
康熙十二年《1673年》,王進寶升任西寧總兵,不久吳三桂叛亂,陜西提督王輔臣於康熙十四年《1675年》響應,王進寶率兵討伐,於皋蘭龍尾山擊破叛軍,生擒王輔臣部將李廷玉,收復安定《今甘肅定西》、金縣《今甘肅榆中》。
王輔臣派人持吳三桂書信招降王進寶,王進寶上告朝廷,被加封左都督。
康熙十五年《1676年》,王進寶因功升任陜西提督,仍領西寧總兵,在此期間多次擊敗受吳三桂派遣北上支援王輔臣的吳之茂,後又收復靜寧,並輔助大將軍圖海奪取平涼,逼降王輔臣。
同年,清廷論功,王進寶原本獲封二等男爵,康熙為褒其忠義,特進為一等,並授為奮威將軍,仍兼提督平涼諸軍事。
王輔臣投降後,王進寶又率軍參與平定叛軍餘部的戰鬥,接連戰敗叛將王屏藩,一路從關中打到四川,最終迫使王屏藩與陳君極自縊而死,吳之茂、張起龍、郭天春等十七人被殺,收復大片土地,其子王用予也因功升任松潘總兵。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三藩之亂』平定後,王進寶入京朝見,雖然在戰爭後期因為降將譚弘的復叛,王進寶與趙良棟互相彈劾,但念其功勞卓著,康熙並未追究。
王進寶獲賜衣袍器物後,返回固原。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王進寶因病辭官,康熙帝命已經調任太原總兵的王用予與太醫前往探望,並改任王用予為甘肅總兵,以便其就近侍奉父親。
次年,王進寶病逝,終年六十歲,追贈太子太保,謚號忠勇,並進二等子爵。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王進寶的二等子爵被定為世襲罔替,後又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追進一等子爵。
振武將軍孫思克:戰後曾被降職,晚年病逝於任上
孫思克,出身漢軍正白旗,是三等男爵孫得功次子,早年曾任牛錄額真、刑部理事官、甲喇額真,順治後期跟隨洪承疇攻打貴州、雲南,因戰功升任甘肅總兵,鎮守涼州。
康熙十三年《1674年》六月,孫思克因恪盡職守,被加右都督銜。
康熙十三年《1674年》冬,陜西提督王輔臣響應吳三桂叛亂,臨鞏諸郡相繼從逆,蘭州危急,孫思克派兵協防。
孫思克本欲參與進攻平涼,但因厄魯特部臺吉墨爾根入寇涼州,副將陳達戰死,孫思克隻得讓參將劉選勝駐守靖遠,自己則返回涼州擊退吉墨爾,又趕赴甘州擊退入侵的黃番部落。
之後,孫思克又參與了圍剿王輔臣的戰役,先後收復禮縣、清水、伏羌等縣,並回軍鞏昌,勸降守將陳臺孫、陳可等人,於是鞏昌府十七州縣全部收復。
此後,孫思克又收復靜寧、華亭,擊敗叛將李國良,逼降叛將高鼎,一直進軍平涼城下。
康熙十五年《1676年》,圖海接替洞鄂出任大將軍,並成功降伏王輔臣,孫思克於是返回涼州,因功被擢升為涼州提督,獲封一等輕車都尉。
孫思克上疏謝恩,並表示自己右臂受傷,如今已成殘疾,希望能夠返回本旗,康熙帝下詔慰留。
康熙十六年《1677年》,孫思克又被晉封三等男爵,後準噶爾部臺吉噶爾丹趁清廷內亂作亂,蒙古各部也趁機襲擾邊境,但皆被孫思克和張勇擊退。
後因反對圖海率軍南下四川遭到康熙帝斥責,雖然之後孫思克還曾立功,但在『三藩之亂』被平定後,孫思克被追究請求緩師之罪,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被罷免提督之職,剝奪世職,仍留任總兵。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孫思克復任甘肅提督,後因學士被西海部落阿奇羅卜藏劫持,派軍攻打西海部落,遣使詰責西海諸臺吉。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孫思克加封太子太保、騎都尉,後又加封振武將軍。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孫思克還曾隨從康熙帝征討準噶爾部,大敗噶爾丹,追奔三十餘裡,康熙帝下詔褒贊,將孫思克召到京師,命侍衛迎勞,賜袍褂帽靴等物,禦制詩『鷹揚資遠略,宿望在西陲』,後奉命鎮守宿州,偵查噶爾丹下落。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帝評議功勛,孫思克被加封雲騎尉。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二月,孫思克因病請求致仕,康熙帝派禦醫及兵部官員前往探視,讓其留職養病。
不久孫思克病逝,終年七十三歲,追贈太子太保、一等男爵兼一等雲騎尉,賜謚襄武。
七月,孫思克棺材抵京,康熙命皇長子胤褆前往奠醊,賜鞍馬二、銀千兩。
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帝興建賢良祠,孫思克的靈位被安放其內。
乾隆四年《1739年》,乾隆帝定封孫思克為一等男爵。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乾隆帝又給予其世襲罔替資格。
關於『河西四漢將』,另外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應該有陳福而無趙良棟,陳福乃是武舉出身,官至陜西提督,也曾參與平定『三藩之亂』,後在寧夏兵變中被殺,死後被追贈三等公,謚忠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