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兩大情聖,同年去世。《網路歷史》

『知縣大人辭官走啦!』明朝萬歷二十六年《1598》春三月,一個消息在浙江西南窮鄉僻壤的遂昌縣炸開了。

僅聽著了隻言片語的人們慌了,紛紛奔向平時最熱鬧的茶肆打聽。

更多人簇擁在縣衙門前希望再見到那道熟悉的身影。

揚州鈔關,京杭大運河和長江的交界處。

江邊停泊著大大小小的行船,一條行船正在做最後的啟航準備。

船上的湯顯祖凝視著北邊的河山出神。

北邊,風塵滾滾,竟是遂昌官吏和百姓代表趕到了。

他們在江關飲泣,懇請湯顯祖回遂昌,繼續當他們的父母官。

湯顯祖望著這些熟悉的臉孔,動情地勸道:『諸位請多保重,就此別過吧。

官場於我如浮雲,不必為了我的離去而傷心難過』

人群隻能望著船影消失於江水盡頭。

湯顯祖哽咽著記下了眼前的情景:

富貴年華逝不還,吏民何用泣江關?

清朝拂綬看行李,稚子牽舟雲水間。

——湯顯祖《戊戌上巳揚州鈔關別遂昌吏民》

▲潿洲島湯翁臺湯顯祖像。

圖源:圖蟲創意

1

今日說官場於我如浮雲的湯顯祖,昔日也曾揮毫下豪言壯語:

弱冠精華開,上路風雲出。

留名佳麗地,希心遊俠窟。

歷落在世事,慷慨趨王術。

神州雖大局,數著亦可畢。

——湯顯祖《三十七》《節錄》

湯顯祖生於江西臨川。

臨川也是五百年前,一代名相兼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故鄉。

同王安石一樣,湯顯祖出身書香門第,天性聰慧,早有文名。

5歲便能屬對,12歲作詩顯才華,14歲補縣諸生,21歲中了舉人。

除了古文辭章作得好,湯顯祖還是個小百事通,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

他『精樂府歌行五七言詩,諸史百家而外,通天官、地理、醫藥、卜筮、河籍、墨、兵、神經、怪牒諸書』。

如無意外,湯顯祖接下來就可以體驗一番『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快樂了,但是,這中華上下五千年哪能沒有意外,造化弄人方是常態。

隆慶五年《1571》,22歲的湯顯祖首次赴北京應春試,落榜了。

三年後,又落榜了。

湯顯祖年輕氣盛,沒有泄氣,他去了南京國子監進修補習,準備三年後再接再厲。

補習期間,他結識了學霸梅鼎祚和沈懋學。

三人惺惺相惜,把酒論詩,約定日後茍富貴、勿相忘。

萬歷五年《1577》,上北京趕考的日子又到了,湯顯祖和沈懋學都信心十足。

這一次放榜,沈懋學狀元及第,但湯顯祖依舊名落孫山。

那年的榜眼是張嗣修,當朝首輔張居正的二兒子。

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無人不知張居正的『一條鞭法』改革正開展得如火如荼,其個人的政治威望和權力達到了巔峰。

但張居正有個煩惱,他的大兒子在萬歷二年的會試中落榜了,氣得他想停考五年。

現在他的二兒子也要考試了,為了兒子堂而皇之地金榜題名,張居正想了個絕世好辦法。

這法子便是籠絡大才子們給張嗣修『陪考』。

你想啊,張嗣修天天跟大才子們一起組局玩兒,就算他高中前三名,別人也會覺得他是個貨真價實的第一流才子。

根據晚明人鄒迪光《臨川湯先生傳》記載,張居正甚至私下讓人向湯顯祖轉達承諾,可以保證他拿個好名次。

但面對當朝首輔張居正的邀請,湯顯祖卻擺擺手,『謝弗往』。

『聰明人』沈懋學則去了。

揭榜當日,湯顯祖死盯著狀元和榜眼的姓名,久久不能釋懷。

在詩中,湯顯祖吶喊道,這是一個葉公好龍、千裡馬被埋沒的時代,自己28歲了,如同一把可以安邦定國的寶劍,可是君王卻不來察看,難道隻能歸隱山林了嗎?

誰道葉公能好龍?

真龍下時驚葉公。

誰道孫陽能相馬?

遺風滅沒無知者。

賤子今齡二十八,把劍似君君不察。

君不察時可奈何?

歸餐雲實蔭松蘿。

——湯顯祖《別荊州張孝廉》《節錄》

萬歷八年《1580》,一模一樣的情景再度上演,因為張居正還有第三個兒子。

平心而論,張居正是個識才的時相,他希望湯顯祖識時務者為俊傑,也沒打算虧待湯顯祖,許個鼎甲是沒問題的。

自然,湯顯祖還是那個湯顯祖,他又嚴詞拒絕了:『吾不敢從處女子失身也』

至此,十年之間,湯顯祖四度落第。

萬歷十年《1582》六月,湯顯祖的命運出現了轉機。

張居正在京病死後,很快張家被查抄,子嗣功名被剝奪。

一年後,34歲的湯顯祖最終以極低的名次——三甲二百一十一名考中了進士,由此邁上崎嶇坎坷的仕途。

▲江西撫州尋夢牡丹亭。

圖源:圖蟲創意

2

湯顯祖雖然實現了科舉夢,但由於考試成績不太理想,排名靠後,且堅持我行我素,不肯依附後來的首輔申時行和張四維,因而隻在南京得了個閑職。

然而,閑則閉門讀書,出則遊玩南京的日子也持續不了多久。

湯顯祖的第一次貶謫即將到來。

萬歷十九年《1591》閏三月,天空中有彗星劃過,被視為不祥之兆。

言官借此機會向明神宗進諫,不料龍顏大怒,怪罪科道諸官『無一喙之忠』,整日隻知道『長奸釀亂』,『旁觀避禍』,因而降旨將六科十三道官員各自罰俸一年。

湯顯祖想到了五百年前那位臨川老前輩王安石,上萬言長書提出變法主張,後來得到宋神宗的認可,隨即拜相推行新法。

湯顯祖也想報效朝廷有所作為,於是掏心掏肺連夜趕制了一篇《論輔臣科臣疏》送至明神宗的案頭。

文中指出,事件最大的過錯方『非必六科十三道盡然』,而是首輔申時行和屬下把持朝政結黨營私,最後甚至把矛頭直指明神宗本人,說他先後錯用了張居正和申時行二人:

『陛下經營天下二十年於茲矣。

前十年之政,張居正剛而有欲,以群私人囂然壞之;後十年之政,時行柔而有欲,以群私人靡然壞之』

奏書一出,滿朝震驚,明神宗大怒。

湯顯祖最終被貶至瘴癘之地徐聞《今廣東湛江徐聞縣》,當個了典吏,職位排在縣令、縣丞、主簿之後。

面對這一盆當頭潑來的冷水,湯顯祖憤然寫下:

『去嶺海,如在金陵。

清虛可以殺人,瘴癘可以活人。

此中殺活之機,於界局何與邪!』

自吟『傷心不問梁國老,白首湘江逐漢臣』的湯顯祖,卻從來沒有忘記欲有所作為。

徐聞地處雷州半島最南端,與海南島隔海相望。

五百年前,蘇軾兩兄弟也曾被貶到這一帶。

當地教育落後,人文凋敝,當地人普遍存在『性悍喜鬥』『輕生』『自賤』等傾向。

本來作為典吏的湯顯祖負責的是刑政工作,他卻投入了大量精力興教育,啟民智,創辦了貴生書院。

所謂『貴生』,意思是勸人勿輕生,天下之生皆貴重,生命很寶貴。

他甚至親自登堂講學,在教學上對弟子一視同仁,因材施教,有問必答,『日日津津不厭』,以至於後來講學大受歡迎,『海之南北從遊者甚眾』。

▲湛江徐聞縣貴生書院。

圖源:圖蟲創意

湯顯祖在徐聞任職僅一年左右。

隨著申時行倒臺,湯顯祖升任浙江遂昌知縣。

除了官位提高了一點點之外,所面臨的環境不見得比徐聞好多少。

剛到遂昌時,湯顯祖隻見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好似世外桃源,然而『學舍、倉庾、城鎮俱廢,殆不成縣』,連個城門都沒有,一派蕭條景狀。

得!文明鄉村建設,從我做起。

剛來不久的湯顯祖還沒有來得及修建城門圍墻,就聽見衙役稟報說,鄉西山寨一姓秦的老漢擊鼓哭訴,他家兒子跑個茅房的工夫,就被後山老虎叼走了。

湯顯祖早有耳聞遂昌一帶常年虎患,雖沒有蘇軾當年『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的氣魄,亦自會為民做主。

湯顯祖立馬簽發公文,招募滅虎隊,佈置陷阱,老虎陸續落網。

老虎傷人事件漸漸成了如煙往事。

湯顯祖對打虎英雄給予紅花獎勵,主建滅虎祠,還寫下一篇《遂昌縣滅虎祠記》敘述了打虎運動的前因後果。

教育也很重要,湯顯祖始終沒有忘記這一點。

考慮到遂昌縣『賦寡民稀』,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偏低,不宜勞民傷財,湯顯祖帶頭捐出自己的部分官俸,號召大家踴躍捐資助力,建成了『相圃書院』,寓意為國哺育將相之才。

這也成為了該縣歷史上第一所學堂。

湯顯祖心中還有一個更加美好的設想:他要把遂昌建設成『有情之天下』。

萬歷二十一年《1593》,元宵夜,華燈初上,遂昌城人頭湧動,熱鬧非凡。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人高聲喊了一聲『湯知縣來了』。

湯顯祖來了,身後還跟著一行人——一群本應在昏暗不見天日牢獄中的囚犯。

囚犯們穿著幹凈的衣服,撤了枷鎖,由獄官領著在濟川橋上觀看花燈。

舞獅、龍燈、嗩吶、腰鼓、歡歌、笑語……橋上的人望著橋下的繁華,橋下的人望著橋上的故人,中間隔著觸摸不到的淚眼朦朧。

元宵節縱囚觀燈之後,湯顯祖不顧下屬的憂慮,果斷走了感化勸善的第二步——除夕遣囚。

在他心目中,法無可恕,但情有可原。

於是除夕那天大牢空了,值班的獄卒也放假了。

三天後,囚犯一一按時回到了獄中,竟無一人趁機脫逃。

隔壁縣市的同事們都覺得,湯顯祖怕不是瘋了。

後來湯顯祖在《牡丹亭》『勸農』一出中所寫,太守與民對唱:『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陰道上行,春雲處處生;官也清,吏也清,村民無事到公庭,農歌三兩聲』這何嘗不也是他本人遂昌為政的縮影呢?

隻是『有情之天下』的美夢,終究隻能在曲中長存啊。

到遂昌的五年後,湯顯祖不願屈從朝廷稅吏的重稅害民要求,不肯為虎作倀,也不忍親眼見著辛苦構築的有情世界一點一點坍塌,毅然決然向吏部遞交了辭呈。

這與千年前掛冠而去的老鄉陶淵明何其相似啊!

▲遂昌湯顯祖紀念館姹紫嫣紅苑。

圖源:圖蟲創意

3

湯顯祖棄官歸去臨川,心情遠比陶淵明沉重復雜。

陶淵明到彭澤任上不過八十餘天,而湯顯祖在遂昌度過了一千八百多個日日夜夜。

遂昌當地人見無法挽留,想念異常,還自願為他修建了生祠——遺愛祠,甚至十年後,還專程派畫師到臨川,摹得湯顯祖的畫像,張掛在生祠中,見畫如見人。

彭澤孤舟一賦歸,高雲無盡恰低飛。

燒丹縱辱金還是,抵鵲徒誇玉已非。

便覺風塵隨老大,那堪煙景入清微?

春深小院啼鶯午,殘夢香銷半掩扉。

——湯顯祖《初歸》

那年秋天,湯顯祖開始了賦閑在家的生活。

他把臨川的家起名為『玉茗堂』。

玉茗花,『大如山茶而色白,黃心綠蕊,人以比之瓊花』,是湯顯祖一生偏愛的花。

在這個新居裡,他完成了名動江湖、千古流芳的『玉茗堂四夢』,又或者說是『臨川四夢』《《紫釵記》《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

明朝中後期,士大夫去官家居後,不少人選擇填詞度曲以抒寫胸中塊壘,湯顯祖亦然。

他自稱:『君不見清遠道人《湯顯祖的號》官不肯,教舞看經出窮醜』自歸隱後,他花了相當多的精力在所鐘情的戲曲創作上。

湯顯祖在寫《牡丹亭》時,曾發生過一個『柴房裡的哭聲』的故事。

這個故事還被清朝戲曲理論大師焦循寫進了《劇說》中津津樂道。

話說某日,湯顯祖的家人給他送飯,推門一看,桌上墨紙凌亂,而湯顯祖並不在書房中。

家人找遍了玉茗堂的大廳小房,裡裡外外搜了個遍,怎麼都沒有見著人影。

大家都急得不行的時候,後院柴房裡隱隱傳來了一陣一陣的哭聲。

進去一瞧,湯顯祖正趴在柴堆上,臉埋在袖子裡痛哭。

站在柴房門口的人都嚇著了,連忙問湯顯祖怎麼了。

湯顯祖茫然地說:『杜麗娘死了,待我如姐妹的小姐死了』

家人哭笑不得。

原來,湯顯祖正填詞寫到『賞春香還是舊羅裙』時,他被劇中人物命運所感染,以為自己正是丫鬟春香呢,於是共著春香一起追憶死去的杜麗娘。

世總為情,因情生夢,因夢成戲。

『二十年來才一夢,牡丹相向後堂中』,湯顯祖正是這樣用盡全副身心創造出了『玉茗堂四夢』。

與至情論一脈相連的是湯顯祖對『真』的強調與倡導。

他所謂的『真』,指的是『古人書,上雲‘長相思’,下雲‘加餐飯’足矣』,『古人秉燭夜遊,是真實語』,這是針對當時文壇『後七子』好弄虛作假的文風而提出的。

湯顯祖尚真,所以在創作中就時常跳出清規戒律的束縛,不拘泥於格律的死理。

他主張『凡文以意趣神色為主』。

因此,引得當時另一位戲曲大師沈璟很不滿:這湯顯祖咋回事兒啊?

老祖宗定下的格律怎麼能說改就改呢?

沈璟甚至親自下場,幫湯顯祖修改《牡丹亭》,圈出了一大堆不協律的字句。

湯顯祖知道後,非常生氣,在給友人的信中瘋狂吐槽:『彼惡知曲意哉!餘意所至,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

這個故事是從徐渭的弟子王驥德嘴裡流傳下來的。

王驥德還說,沈璟和湯顯祖兩個人簡直就是像冰塊和火炭,完全兩類人。

湯顯祖就是這樣強調『情之所必有』,強調藝術真實。

他很推崇王維的一幅畫,王維在畫中讓一棵充滿生機的芭蕉樹長在冰天雪地中,以此映襯畫中人、東漢名臣袁安高潔的人品。

有人嫌棄王維的冬景芭蕉,非要割蕉加梅應景,湯顯祖卻認為,『割蕉加梅,冬則冬矣,然非王摩詰《王維》冬景也』

於是,在湯顯祖寫的《牡丹亭》中,一個女孩兒可以因情而死,又可以因情而復生。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湯顯祖有個『超級粉絲』,極其認同湯顯祖的觀點,她就是婁江女子俞二娘。

俞二娘也像杜麗娘一般生於閨閣,秀慧能文,然而沒有什麼人身自由,於是這位女子讀了《牡丹亭》之後,深感她的命運也如杜麗娘一般事事不如意,終日鬱鬱寡歡,不得展顏,最後竟『斷腸而死』,終年十七歲。

她用蠅頭小楷在劇本間寫下密密麻麻的批註,一字一句正切中她的心聲。

湯顯祖聽到這個消息後,很為俞二娘惋惜,揮筆寫下了一首詩:

畫燭搖金閣,真珠泣繡窗。

如何傷此曲,偏隻在婁江。

何自為情死,悲傷必有神。

一時文字業,天下有心人。

——湯顯祖《哭婁江女子二首》

一時文字業,天下有心人。

這個有心人還包括了曹雪芹。

《紅樓夢》中有兩處地方直接描寫男女主人公寶玉和黛玉聆聽《牡丹亭》的情節,他們『能領略其中的趣味』。

曹雪芹讓他筆下的兩個『情種』與《牡丹亭》共情,不就可以充分說明了『兩夢』悲劇精神的一脈相承了嗎?

▲湯顯祖《牡丹亭》。

圖源:圖蟲創意

4

萬歷四十四年《1616》夏天,玉茗花紛紛從枝頭滑落,讓位於接天蓮葉無窮碧的盛荷。

隨著潔白的玉茗花謝世的,還有臨川玉茗堂的主人。

湯顯祖病逝的消息傳到了徐聞,徐聞縣興建了湯公祠。

消息傳到了遂昌,遂昌人在遺愛祠前抱頭痛哭。

而同一年的三個月前,大西洋東北邊的一個島國,另一位戲劇大師也辭世了。

他的名字叫威廉·莎士比亞。

從此,戲劇最繁華時代的雙子星,中西兩大文學情聖,再不見於人世。

參考文獻:

李真瑜:《湯顯祖》,春風文藝出版社,1999

[清]張廷玉:《明史·湯顯祖傳》

[明]鄒迪光:《調象庵稿·臨川湯先生傳》

甘少華主編:《永遠的湯顯祖》,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18

徐朔方:《湯顯祖與莎士比亞》,《社會科學戰線》,197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