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愛吃海參亂燉,上行下效的晚明海參貿易。《網路歷史》

海參作為海產品,從古到今就是一種食材和經濟產品,對於我們並不遙遠。

但作為食材、作為貿易的主要產品,卻要從晚明說起,特別要從一位太監的身上說起。

食客的最高等級就是『帝王菜』了。

一談起好吃、好養生的帝王,人們就會想到乾隆,乾隆確實與海參有些淵源,但我要說的則是明朝的皇帝。

海參為何成為『海八鮮』之一

對於我這種『旱鴨子』來說,海參因為有個『海』字,就透著神秘。

聽說,這種『美食』『健康食材』挺貴。

貴自然有自己的道理,我們隻談野生海參,其體內含有大量氨基酸、維生素和化學元素、生物活性物質,其藥理活性十分廣泛。

與魚翅、鮑魚、魷魚等被尊為『八大海鮮』。

史料永遠落後於實際生活,天啟皇帝愛吃,那麼吃海參在皇族、官員、有錢人之間就已經流行了。

海參的價格確實貴,不僅如此,古代更是如此。

這不僅是打撈原因,更因為海參本身的營養。

野生海參體內含有大量氨基酸、維生素和化學元素、生物活性物質,它與魚翅、鮑魚、魷魚等被尊為『八大海鮮』。

清朝的趙學敏的《本草綱目拾遺》中就記載了這種無脊椎動物的藥用價值,他說:海參性溫補,足敵人參,故名海參;味甘咸,補腎經,益精髓,消痰延,攝小便,壯陽療痿,殺瘡蟲。

可見,海參的價格在清朝就很貴。

那麼,明朝呢?

同樣如此。

天啟愛吃海參亂燉

崇禎三年正月十六,正在牢中準備學司馬遷奮筆直書的太監劉若愚放下了筆。

元宵燈節即將過去,曾經的宮中好友托人給他送來一個好菜。

獄卒得了好處,便將這個亂燉放在了眼前。

劉若愚一看,眼淚撲簌簌下落,這個亂燉可真夠亂的。

有烤蛤蜊、炒鮮蝦、田雞腿、鰒魚、鯊魚筋、肥雞、豬蹄筋、筍雞脯和海參,全都燴在了一起。

劉若愚之所以哭,並非是因為菜好。

而是他脫口而出道:這是先帝《天啟皇帝朱由校》最喜歡吃的菜呀。

天啟皇帝愛吃,那麼吃海參在皇族、官員、有錢人之間已經流行了。

例如萬歷年間任職宛平知縣的沈榜就在其《宛署雜記》中提到了海參。

當時直隸鄉試的宴會菜單中就有海參、對蝦、鯊魚翅等,一次宴會耗資1566兩6錢多。

萬歷年間,海參消費就已經到了鄉試宴會中,可見皇帝皇族、官員、有錢人都在吃。

晚明經濟發達,這個消費量很大。

因為海參在明代乃是華人食材,所以,先是北部海參產區向南部消費區物流。

如此,貿易就會發生。

海參貿易在明朝

崇禎七年《1634》,靖江知縣唐堯俞因為強買強賣諸如綾羅綢緞、燕窩海參等商品被人彈劾。

吏部、刑部要求他要求退還或照價給付,最終將其罷官。

當時的海參價格比較貴。

唐堯俞的繼任者陳函輝曾作詩曰『參乎豈便金同價,飽耳寧須肉有山』

為什麼這麼貴?

靖江地處江蘇,他們買的海參是從天津運來。

你咋知道?

因為這首詩的名字就是《天津買海參價忽騰貴》。

因為海參消費量大,東南亞華人、日本商人便將本地區的海參運往中國。

海參的消費群體也就慢慢地擴大,作為『海八鮮』之一的它在日後被確定也就自然而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