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魚』為什麼上鉤呢?《網路歷史》

薑太公釣魚,他其實釣的不是魚而是人

薑子牙,姓薑,名尚,字子牙。

相傳他的先祖本是個貴族,曾在舜帝時做過官,而且屢立戰功,被舜封在呂地《今河南南陽》,故又名呂尚。

晚年因其年壽高《據說活了139歲》被寫《史記》的司馬遷尊稱太公,後世多稱其薑太公。

薑子牙生於商朝末年,當時正值商紂王昏庸無道的殘暴統治時期,天下百姓民不聊生。

因為商朝戰爭不斷,薑子牙為了躲避戰禍,來到山上修道,經過40年的苦修,直到72歲才出山。

薑子牙經過堅持不懈地刻苦學習,掌握了天文地理、軍事謀略、治國安邦等等本領,期望有一天能為國家施展才華。

他來到都城朝歌,擔任了大夫的職務。

可是商紂王荒淫酒色、暴虐無道,他料定商朝末日必將不遠,於是他離開了商紂王。

薑子牙聽說此時在西邊的一個諸侯國『周』的國君姬昌很不錯,是位明君,施行仁政、經濟發達、政治清明、深得人心,而此時周伯姬昌也正在為強國興邦而招攬人オ。

古語雲:鳥擇良木而棲。

薑子牙決定為興周滅商一展雄才大略。

商都朝歌在現河南省淇縣,而周在陜西西部,在古代的交通條件下,這樣的距離那是相當的遙遠。

但是他毅然離開朝歌,不辭辛苦,來到了周的領地渭水之濱,隱居在蟠溪峽,終日以釣魚為生。

據傳,薑太公的釣魚方式很奇特,他是以長桿、短線、直鉤、背身而釣。

這樣的釣法魚兒當然不會上鉤,所以才有『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說法。

其實,薑太公非常聰明,他這樣的釣魚方法本就不是為了釣上魚兒,他真實的目的是要引起人們的注意,起到很好的廣告效應,從而把真正的『魚』吸引過來。

果然,一些人看到他這般釣魚就圍攏過來觀看,更有人指出他這樣是釣不到魚的,薑子牙回答:『寧願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為錦鱗設,隻釣王與候』

此事一傳十、十傳百,終於驚動了求賢若渴的周文王,他親自來到蟠溪峽拜訪薑太公。

一番交談之後,周文王大呼:『吾太公望子久矣!』

這樣的故事是不是很熟悉?

最為我們熟悉的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其實諸葛亮就是學到了薑太公待價而沽擇明主而事的精髓。

後面的事情就順理成章了。

薑子牙先是被拜為司馬,後拜軍師執掌帥印,輔佐周文王、周武王父子興國強軍,指揮大軍一舉滅亡了商朝,成為興周滅商的頭號功臣。

薑太公很好地營銷了自己,可是,如果周文王不是雄才大略的雄主,不是求賢若渴的明君,薑太公就算釣到死也不會釣到『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