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州之戰:孟珙以少勝多,10萬蒙古兵潰逃。《網路歷史》

1239年,塔海、禿雪率10萬蒙古兵南下攻宋,號稱80萬。

汪世顯為前鋒,殺向四川、夔州,試圖奪取兩湖。

孟珙率一萬多兵馬增援,采取『防守反擊』作戰,將蒙古騎兵各個擊破,取得大捷。

1234年,塔察兒、孟珙聯手攻打蔡州,金哀宗自縊而亡,金國滅亡。

隨後,南宋進攻洛陽,準備倉促,被蒙古騎兵擊敗,是為『端平入洛』。

金國滅亡後,南宋、蒙古沒了緩沖,加上『端平入洛』事件,雙方開始了長達46年的戰爭。

宋蒙戰爭初期,名將孟珙崛起,采取機動防禦作戰,連連獲勝。

1235年,窩闊臺派次子闊端、三子闊出南征,分兩路討伐宋朝。

闊出在湖北連戰連捷,奪取了襄陽,卻不幸被箭鏃射中,陣亡沙場。

闊出陣亡後,孟珙乘勝攻打黃州、荊州、襄陽,擊敗了蒙古軍,收復失地,並加固襄陽城防,使其成為東方的『君士坦丁堡』。

兩湖戰場、兩淮戰場正面突破,蒙古騎兵屢次受挫。

窩闊臺決定改變戰術,重點進攻四川,奪取夔州,打開兩湖的門戶,然後順江而下,滅了南宋。

1239年,大將塔海、禿雪、汪世顯率10萬兵馬南下,號稱80萬,從陜西殺入四川,攻破夔州,蒙古騎兵的前鋒抵達湖北歸州、施恩。

汪世顯,蒙古汪古部名將,善於駕馭騎兵,驍勇善戰。

陽平關之戰,汪世顯率騎兵從側後沖殺,壓著曹友聞打,南宋3萬精兵全部陣亡。

1260年,汪良臣率騎兵掩殺,在陜西大破阿蘭答失,俘虜蒙古騎兵7萬,忽必烈贏得與阿裡不哥之戰的關鍵一役。

塔海、禿雪率兵南征,主要依靠汪世顯麾下的2萬蒙古騎兵,這是一把利刃,讓南宋軍隊聞風喪膽。

但是,遇到防禦高手孟珙,汪世顯也慘敗。

汪世顯一路猛攻,從陜西殺向四川,抵達長江北岸,威脅夔州。

宋軍主力集合南岸,江中部署水師,準備迎戰蒙古騎兵。

塔海在北岸留下步兵,準備船隻,擺出正面強攻的架勢。

汪世顯則率騎兵前往上遊,利用夜色做掩護,乘坐羊皮制作的革舟渡河,從背後夾擊宋軍。

蒙古軍正面渡江,宋軍水師前往攔截,汪世顯乘勢攻打南岸的宋軍,一舉將其擊潰,斬殺數千人。

宋軍水師得知後方被偷襲,直接潰逃而下。

汪世顯乘勝追擊,奪取夔州,繳獲宋軍戰船一千多艘,打開了兩湖門戶。

奪取夔州後,蒙古騎兵分兵行動,接連攻下歸州、施州,橫掃鄂西。

如此,兩湖告急,宋軍的長江防線岌岌可危。

危難之際,孟珙率一萬多兵馬出征,增援四川,在夔州路與蒙古騎兵決戰。

宋軍兵馬不多,隻有蒙古軍的十分之一,但孟珙很有信心。

孟珙曾與蒙古聯手作戰,很熟悉對方的戰術,也知道這支蒙古兵的弱點。

塔海的兵馬眾多,卻分兵四川各地,攻打湖北的主要是汪世顯,這是蒙古的精銳所在。

孟珙相信,只要擊敗汪世顯的騎兵,塔海沒有勁旅可用,隻能退兵。

要想擊敗汪世顯,正面硬拼也不現實,隻能靠智取。

敵強我弱,孟珙將麾下兵馬分散到各個要隘駐守,彼此相互支援,依托地形優勢來消耗蒙古騎兵,再尋找機會反攻。

孟珙又在湖北招募一萬兵馬,作為機動力量,隨時增援。

宋軍深溝高壘,樹立柵欄,又得到後方源源不斷地補給,士氣大振。

宋軍堅壁清野,將附近的糧食、物資搬入城內,附近居民也躲到寨子裡,將糧食藏起來。

沒了糧食,汪世顯坐不住了,他強攻宋軍的營壘,試圖獲取糧食。

其中,歸州西面大埡寨存糧眾多,是蒙古騎兵的主要照顧對象。

孟珙得知汪世顯準備進攻,書信給兄長孟璟,讓他誘敵深入,尋機殲敵。

孟璟丟棄糧食、物資,源源不斷地『送給』蒙古騎兵。

汪世顯連戰連捷,宋軍往往『一觸即潰』,蒙古騎兵不斷搶奪戰利品,各個滿載而歸。

誰知,孟璟的重兵已經在大埡寨埋伏,恭候多時。

蒙古騎兵掉以輕心,隊形不整,在山谷中遭遇了埋伏。

宋軍弓箭、滾木、礌石具下,峽谷中一片哀嚎,蒙古騎兵陣腳大亂。

宋軍乘勢從山頂殺來,騎兵手持長矛,居高臨下沖刺,勢不可當,與前來增援的步兵將蒙古騎兵圍困在山谷中。

步兵、騎兵、弓弩手相互配合,協同作戰,蒙古騎兵招架不住。

汪世顯率騎兵拼死突圍,被弓箭射傷,卻成功沖破宋軍步兵的陣線,殺出了包圍圈。

汪世顯突圍到夔州,宋軍追上,蒙古騎兵再次戰敗,推入城內。

此時,汪世顯聽說孟珙已經率主力從湖北出發,即將抵達夔州,便連夜撤退。

孟珙沒有深入四川,也沒追擊汪世顯,而是派兵北上攻打鄧州、唐州,焚毀蒙古軍的戰略物資。

汪世顯戰敗,物資被焚毀,塔海隻能撤出四川,不再輕易南下。

夔州之戰,孟珙先防守城池、要塞,采取堅壁清野戰術,拖垮蒙古騎兵。

時機成熟後,宋軍誘敵發起進攻,精心設置埋伏圈,打殘汪世顯部,打斷蒙古兵的利刃。

汪世顯敗退,宋軍收復夔州,但他沒有乘勝追擊,而是出兵鄧州、唐州,焚毀蒙古軍的戰略物資,迫使其撤退,且不敢輕易南下。

不得不說,孟珙確實厲害,是機動防禦的高手,實力不輸嶽飛。

參考書目:《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