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趙立波
正統九年,《1444》八十歲的五朝元老楊士奇走完了光輝傳奇的一生。
從建文帝、永樂、洪熙、宣德加上正統初年一共五朝,在內閣四十三年,創造了大明王朝從政時間最長,實權最大的內閣『非典型宰相』,並開創了明代『臺閣體』詩風創作,影響了大明王朝的歷史重大進程。
楊士奇
這個出身『家甚貧,親執勞事』的楊士奇早年靠鄉村教師得意糊口,由於才學出眾,被郡守推薦了一份和教育有關的工作。
因為聲名遠播,在建文帝繼位不久,被廷臣推薦為教授,緊接著又成了翰林編纂,負責編修《太祖實錄》。
由於不涉及政治權利,明成祖朱棣奪位成功後,依舊使用他,改任翰林編修,沒多久又提升為侍讀。
連他自己都沒想到,由於朱棣改寫了歷史,讓他迅速從虛職崗位跨越到內閣重要權利部門,開始參與重要政務的處理。
朱棣的信任他,叫他做太子老師,輔佐學識和處理政務能力,在朱棣北巡和出征蒙古後,楊士奇受命輔佐太子監國,成為當時朝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然而他的這個太子學生位置並不牢固,原因是他弟弟朱高煦過去立有戰功,甚至朱棣『許以事成立為太子』《明史•楊士奇傳》而大臣金忠等人認為嫡長子一直是祖制規定下來的,且朱高熾仁慈寬厚,又有個好皇孫,應該立為太子。
就這樣長子朱高熾在楊士奇的輔佐下得以處理政務。
也就在這時,次子朱高煦和其黨羽並不甘心,『合而間太子』、『造飛語動搖監國』,朱棣因此『頗心動』亦有心換上朱高煦的意思。
楊士奇此時的作用非常重大,他認為太子是個人才『聰敏無比』,並且十分孝敬,『天資高,即有過必知,知必改,存心愛人,決不負陛下托』最終才讓朱棣堅持沒有廢去太子。
此後的數年裡,楊士奇在『保衛太子戰』中嘔心瀝血。
在其繼位後,對這個老師和另外的蹇義感激地說:『朕監國二十年,左右造謠攻擊,天天提心吊膽,如果沒有你們二人保護,我恐怕沒有今天』
1424年,47歲的朱高熾多年的媳婦熬成了婆,終於繼位,是為明仁宗,改年號為洪熙,楊士奇也得以水漲船高,被擢升為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在內閣四名大臣中位居守輔。
君臣一些生動對話,可知楊士奇在引領明朝內閣作風的重要性。
一次,明仁宗問楊士奇說:『北人學問,不逮南人』,楊士奇則說,:『長材大器多出於北方,豈但南人可用耶?
』
朱高熾在帝位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去世了,明宣宗朱瞻基繼位。
在楊士奇等人的盡力輔佐下,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吏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時期。
宣德三年《1428》的六月,一日早朝散去,宣宗召見楊士奇推心置腹地問他說:『年來貪濁成風,何也?
』楊士奇回答說:『永樂已有之,今為甚耳!』接著宣宗又追問:『那麼你說現在誰貪污的最嚴重?
』楊士奇以『劉觀』作為回應。
宣宗又問:『誰可代替劉觀?
』楊士奇最後推薦了通政使顧佐,至此楊士奇在三朝已經得到絕對信任的程度,其在內政輔佐上更是務實勤懇,對明初的農田水利、吏治整頓和人才推薦均有不凡建樹。
九歲的小皇帝明英宗繼位後,太後對楊士奇的信任有增無減,加上楊榮、楊溥的三楊,兢兢業業把政策延續性推進的非常好,一時之間朝政清明,百姓安居樂業,這些與楊士奇等人有著緊密關系。
最終,出現了歷史上的『仁宣之治』的良好局面。
楊士奇之所以能夠長期主政,與他的能力和作風有著重要關系,他常說:『天下萬世之事,當以天下萬世之心處置,如有一毫出於私意,不論厚薄皆當獲罪神明』《少師楊公大傳》
正統初年,朝政清明均為三楊等人的功勞,楊士奇也因此晉為少師。
次年,乞求退休,沒能得到批準,之後明英宗給他放假回鄉歸省,幾年後,楊士奇開始淡出政治中心,至此楊士奇歷經五朝,期間雖然皇帝更迭頻繁,但是正因楊士奇的重要守輔作用,才讓朝政未出現震蕩,而有序交接發展。
楊士奇幼年生活困苦,做了守輔後,『儉約一如佈衣時』,幾十年的主政生涯中從不接收賄賂,甚至多次要求辭去一部分俸祿,如洪熙元年《1425》楊士奇以大學士的身份再兼任尚書職務,堅決要求辭去上書工資。
一旁的同僚建議他應該辭掉薪俸少的學士工資,楊士奇不同意說:『辭俸祿就應當辭掉多的,為什麼要取這個虛名呢?
』在楊士奇的帶動下,甚至一度出現了兼職崗位領一份工資的風氣,明仁宗對此評價說:『士奇真能廉,如果當官的都能這樣,世上還有有貪官污吏嗎?
』《明史》
由於楊士奇反彈拒腐,每年的收入能夠僅僅能夠維持生計,『家未嘗有百緡之畜』,正是靠著自我的學識、能力、機遇和廉潔,最終造就了大明王朝五朝元老的為官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