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船專訪|愛國民主人士張難先長孫:祖父一生都在探索救國道路,孜孜不倦。《網路歷史》

近日,紅船編輯部聯系到愛國民主人士張難先先生的長孫張銘玉。

通過書面采訪的形式,紅船編輯部對張難先先生的一生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

張難先,譜名輝澧、字難先,號義癡,辛亥革命元勛、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於1874年5月15日出生在沔陽縣接陽村《今仙桃市張溝鎮先鋒村》一個書香世家。

他一生經歷了晚清、民國、新中國三個歷史時期,參與了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

曾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湖北財政廳長、浙江省主席等職,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二、三屆代表及常務委員會委員。

1968年9月11日在北京病逝。

2009年,張難先入選『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50位荊楚英雄模范人物』。

組委會給他的頒獎詞為:『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年名校肇基於此;和平運動迎接解放,保境安民功不可沒。

辛亥耆宿,民國怪傑,胸懷天下,心系百姓』

探索救國道路:認定惟有革命才能救國

紅船編輯部:愛國民主人士張難先生於1874年,從他初通人事起,滿目都是清廷的腐敗、列強的霸道,特別是目睹甲午、庚子兩次事變後,他認定惟有革命才能救國。

他是如何走上救國之路的?

愛國民主人士張難先長孫張銘玉:小時候,祖父張難先的父親在村裡開了一個小雜貨店,生活相對富裕。

不過,雜貨店後來陸續受到機器生產的便宜的洋貨沖擊,故家境日益衰落。

在祖父15歲時,其父親去世後家境更是敗落。

在那個時候,祖父的思想就有了變化。

祖父日夜苦讀古書,想要尋找安邦立命的辦法。

1894年,祖父20歲時甲午戰爭爆發,清朝丟了朝鮮、臺灣;1898年,祖父24歲時戊戌變法的影響到了鄉下,祖父也心存盼望,可是卻很快就失敗了;祖父26歲時,八國聯軍打進了北京,祖父當時正是處於年輕人義憤填膺卻苦於報效國家無門的時候。

發生的這些事,都激勵著祖父尋找救國道路。

1903年,祖父29歲。

彼時,逃脫清朝鎮壓的太平天國遺將劉某從香港回老家,欣賞祖父張難先的人品。

此前,張難先長子、也就是我父親已經定親。

可是女家托人傳話,嫌棄我們家貧窮,決意退婚。

太平天國遺將劉某知道後,立即表示將他的孫女許配給我父親。

聽劉某講太平天國的故事,祖父張難先由敬佩維新轉向了革命。

1904年元宵節後,祖父張難先便到武漢尋找志同道合之士,機緣巧合遇到了胡瑛,進而認識了吳祿貞。

後來在吳祿貞的帶領下,知道了孫中山先生的革命又不是太平天國可以比的,於是決定跟隨孫中山先生革命。

在吳祿貞的影響下,祖父對救國從朦朧走向了覺醒。

辛亥革命以後,祖父並沒有實現救國的願望,加之彼時北京政權的更迭與紛爭,人民生活更是沒有保障。

那時,祖父並沒有放棄救國的初心,還在探索救國的道路。

由於祖父在鄉下老家,信息閉塞,直到1919年冬才在朋友家看到《新青年》,才知道半年前發生了五四運動,隨即於1920年前往北京找陳獨秀,可那時卻已經晚了,陳獨秀已經去了上海。

所以,祖父沒有和新文化運動聯系上。

一直到了1923年,祖父接到了李濟深先生的邀請信,知道孫中山先生準備和中國共產黨合作,立即動身前往梧州。

由此,祖父也知道了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聯俄聯共扶助農工》,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新的救國運動中去。

宋美齡母女浙江遊玩,張難先讓蔣介石報銷

紅船編輯部:民國時期,宋美齡攜帶自己的老母親在您祖父張難先辦公的省份遊玩,臨走時將幾天所有的花費都交給了祖父讓他報銷。

誰知,您祖父並不吃這一套,竟然在蔣介石前來視察時,將所有的發票都交於蔣介石。

這個是真的嗎?

張銘玉:這件事是有的。

杭州市春暖花開的時間一般在3月底、4月初。

那時,祖父張難先任浙江省主席才3個月。

祖父接手時,浙江省財政已經處於破產的邊緣。

為此,祖父隻能采用『開源節流』的策略。

為推動『節流』,祖父自己每月1800元的辦公費不要了,隻領每月750元省政府主席的工資,來維持全家租房、生活必須,帶頭『節流』。

不過,那個時候的浙江省財政也還沒有明顯的好轉。

這時,祖父接到了宋美齡將要帶她的母親到杭州賞春的專電。

祖父本來就以清廉聞名,不喜歡闊太太的嬌逸。

可是,宋美齡到杭州,省主席不陪著又不合適。

於是,祖父就二話沒說,星夜趕往富陽,以巡視工作為名,來躲避第一夫人。

聽說宋美齡賞玩後離開了杭州,祖父他才又返回杭州。

回到了杭州,後勤處長報告:宋美齡臨走時將所有花費單據讓他轉交祖父張難先報銷。

不過,祖父張難先一直壓著,遲遲不給錢。

半個月後,蔣介石來浙江巡查。

在歡迎大會上,蔣介石說:『現在國難當頭,大家要節約開支,像今天歡迎我的儀式就太隆重了……』

這時,祖父張難先接過蔣介石的話,拿出一大包單據擺在蔣介石面前說:『蔣主席有這樣的話我就放心了,這是半個月前夫人來浙的花銷,共計13780元,您看怎麼處理?

浙江省目前財政狀況你清楚,實在無能為力』

面對歡迎大會的官員、知名人士,蔣介石隻得說:『誰開支,誰負責!』

祖父一生都在探索救國道路,孜孜不倦

紅船編輯部:據了解,您是張難先先生帶大的,可以講講祖父是怎樣的人?

張銘玉:我和我妹妹,幼年失去父母,在叔叔、姑媽們的幫助下由祖父、祖母帶大。

小時候朦朧不關心大人的事,17歲到哈爾濱工業大學讀書,畢業後服從分配到沈陽工作,對祖父也關心不夠。

隻是在退休後,應妹妹們建議收集、整理有關祖父的資料,主筆寫了《張難先先生傳》,對祖父才有所認知。

今天才能回答這個問題。

1920年,祖父遷家到北京時,寫了一副自畫像的對聯:亦狂亦狷學者;極新極舊人家。

以表明自己是潔身自好,性情耿直的書生;在嚴於自律上是按照孔孟學說行事;但是,在救國上追求新思想。

祖父經歷過戊戌變法、接受過太平天國革命的宣傳、追隨過孫中山先生建立『共和』的革命……每一次的變化,都是他追求『新』思想的結果。

祖父為了救國,一生都在探索救國的道路,孜孜不倦。

辛亥革命前,為孫中山先生『驅逐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理想,祖父可以坐牢、被判死刑,不改初心;辛亥革命後,祖父深信『三民主義』,大力宣傳,身體力行。

抗日戰爭勝利後,祖父主張國共聯合和平建國。

此後,祖父接受了中國共產黨的主張,與中國共產黨地下人員聯手,保護了武漢的人民生命財產。

在參加1949年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時,祖父對中國共產黨的主張有了深入了解,決心跟隨中國共產黨建設國家。

回憶祖父的一生,不難看出:祖父為了救國,一直追求救國的新思想,一旦接觸比以前更能救國的思想,便毫不猶豫的接受。

祖父一生『儉以養德』的品德,樹立了楷模

紅船編輯部:您祖父對家人有何家風方面的要求?

張銘玉:1934年,祖父張難先六十歲。

當時他自號『六其居士』,祖父親手手書了『六其居士雜佈 廿三年三月書於靈山窩』,並將它懸掛在堂屋。

其中的內容分別有:『1、自己的話』『2、告諭子女』『3、奉告親友』。

在『1、自己的話』中,祖父著重提出身後事的安排:……餘生平主張火葬,家中及親友到彼時須屏除俗見照辦,諸事從減。

居喪鋪張浪費,俗人以為榮,通人以為辱!況且實在無錢使用。

今吾言此者,恐彼時不能言也。

願家人無忘。

在『2、告諭子女』中,祖父要求其各努力向上,以免累己累人。

在『3、奉告親友』中,祖父提出『吾服官數年,子侄輩俱忘吾等為貧寒人家,此極險之事也。

特摘出以告後人,望速歸樸返真,免陷絕境』

雖然這個『雜佈』文字不多,卻展示了祖父一生『儉以養德』的品德,為我們樹立了楷模。

1968年,祖父辭世。

在那個特殊時期,中共中央、周恩來總理指示:人民日報發訃告;開追悼會;骨灰安放八寶山革命公墓。

相關部門將上述決定通知我們,要求我們將邀請出席追悼會的親朋好友名單上報。

我們感激中共中央、周總理的關懷,同時表示早在35年前祖父就有安排:『彼時須屏除俗見照辦,諸事從減』。

不邀請親朋好友出席追悼會,一切從簡。

1957年,我考上大學後,那時祖父眼睛視力很差,給我寫信不得不寫大字,同學笑我說,又來大字報了。

祖父的來信,都是要我努力的。

1960年,他已經86歲。

我即將大學畢業,有人建議,將我調到北京可以方便照顧。

可是,祖父卻對我說:我身邊有人照顧,畢業時你服從國家分配,不要擔心我。

後來,我服從國家分配,到沈陽一家企業從事技術工作。

正是在祖父時時的鞭策下,我還能努力工作,取得一些成就。

出版《張難先先生傳》

紅船編輯部:您出版的《張難先先生傳》,創作期間有哪些難忘的經歷和過程?

張銘玉:退休後,我想把祖父遺留的文字收集、整理,如果有可能給祖父出一本文集。

初稿整理後,對於出書一無所知。

茫然中聽說出書要自費,我是企業退休,沒有積蓄,當時退休金一個月是800元,根本沒有力量給祖父出書。

就在這時,華中師范大學嚴昌洪教授提出,由華中師范大學免費出版。

感謝之餘,我激動地沒有提版權。

在華中師范大學、嚴昌洪教授運作下,《張難先文集》已經出了3版。

受到研究辛亥革命史的專家,湖北省領導的重視。

這是難忘的經歷!

在整理《張難先文集》時,感到祖父大多隻寫了事件,但沒有交代歷史背景,往往難以了解全貌。

才有受妹妹們委托主筆寫《張難先先生傳》。

我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工程力學』,畢業後到企業搞技術工作,寫的東西不需要文彩。

開始主筆寫《張難先先生傳》後,深感文字功力太差。

這是至今難忘的心結、不堪經歷。

提筆之後,許多事件感到斷層,需要尋找資料以資鏈接。

但由於歷史原因,關於辛亥革命、北伐戰爭、湖北的抗日戰爭等史料,當時在遼寧省圖書館、沈陽市圖書館豐富的館藏中卻不多。

2011年後,互聯網發達,在網上可以查到事件的歷史背景、相關人物資料等等。

2011年,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準備印刷出版初稿的《張難先先生傳》,以我們家的能力,還沒有力量實現。

是幾個妹妹們共同努力,完成了向辛亥革命先輩獻禮的願望。

雖然紙張不太好、排版也顯得不盡人意,但是了卻了一個心願,至今難忘。

2011年後,有親朋知道我們在寫《張難先先生傳》,提供了一些資料;有了互聯網,搜集資料也方便了許多,決定寫二版。

2014年前,家鄉父老決定將《張家祠堂》改建成《張難先紀念館》,被仙桃市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20年,仙桃市決定投資改建、提升《張難先紀念館》。

2021年,新的《張難先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揭幕。

我決定印刷新版《張難先先生傳》,作為《張難先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揭幕的紀念品送給參加嘉賓。

《張難先先生傳》送到仙桃市,張溝鎮書記閱讀後,立即取走許多,他想要幹部們都能閱讀《張難先先生傳》。

得到這個信息,我知道,20年來寫《張難先先生傳》的目的得到了認可。

撰文:張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