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驛站文化系列文章之十八
馬蓮井驛:走出甘肅的最後一個驛站
——馬蓮井驛:甘肅從這裡通往西域
贠守勤
《2022年12月3日》
走出甘肅的最後一個驛站是安西縣《今酒泉市瓜州縣》的馬蓮井驛。
一、馬蓮井驛的設置
《一》馬蓮井驛的設置時間。
《安西縣志》記載:『清雍正時期《1723——1735》在北線古道設立驛站,安西境內從東向西有柳溝——佈隆吉——小宛——縣城——臼墩子——紅柳園——大泉——馬蓮井——星星峽』
也有記載:新井驛《今瓜州縣雷墩子》——烏山驛《今瓜州縣紅柳園》——第五驛《今瓜州縣馬蓮井》——冷泉驛《今哈密市星星峽》——胡桐驛《今哈密市沙泉子》。
《甘肅省志·郵電志》記載,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甘肅共置驛331處,其中安西州12驛14軍塘13營塘,安西州敦煌驛站中就有『馬蓮井軍塘並營塘』
說明馬蓮井驛的設置時間早在清雍正時期。
《二》馬蓮井驛的位置。
馬蓮井驛位於今甘肅瓜州縣西北馬蓮井村。
《清一統志·安西州》:馬蓮井『舊設縣丞駐此。
本朝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改設州判』。
『州判』,中國古代文職官員,從七品,通常為輔佐地方衙門主官的官員。
《三》馬蓮井驛遺址。
驛城底基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80米,東西寬65米,分佈面積5200平方米。
四周墻體全部倒塌城土梁,寬5—6米,高0.6—1.2米。
夯土版築,夯層不清,東南角築有一角墩。
遺址內堆積有灰炭層兩處,厚0.7—0.9米,四周散落有石塊、石磨、陶片、麻鞋等物。
該遺址被斷定為瓜州——伊吾道沿線的驛站遺址。
《四》馬蓮井子烽火臺。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載,玄奘從敦煌東北玉門關西十裡偷渡出關,『逕八十裡』到第一烽《今白墩子》,避開第二烽《今紅柳園》、第三烽《今大泉》,徑直抵第四烽《今馬蓮井子》,過第五烽《今星星峽》,與伊州烽相接,越莫賀延磧至伊吾、高昌。
說明馬蓮井子在唐代設有烽火臺。
二、林則徐《荷戈紀程》中的馬蓮井驛
林則徐《荷戈紀程》記載: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九月『十七日 壬戌,晴。
子正刻過小泉,已行五十裡。
又三十裡,寅刻到大泉,待輿夫秣馬。
至黎明,入旅館一飯,辰刻復行。
三十五裡大山頭,亦名地窩鋪,有居民兩三家,大抵戈壁中凡有一二土屋處,皆稱地窩鋪也。
又行二十裡,見東南一帶山石多白色,曠野亂石亦往往白如明礬。
檢數拳,頗可玩,聞土中掘出者為佳。
近日肅州玉器,有一種曰『馬蓮井』者即此石也。
又十五裡馬蓮井,宿。
自昨夕至今日,行一百五十裡。
計安西州所轄,東自三道溝,西至此,共八站,將六百裡。
此地附近有金礦,多挖礦淘金之人,故居民及千戶雲』
從『又十五裡馬連井,宿』看出,馬蓮井是一個驛站無疑。
從『計安西州所轄』看出,『馬蓮井』屬於甘肅省今瓜州市無疑。
《荷戈紀程》又載: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九月『十八日 癸亥,晴。
辰刻行,三十五裡紅柳河,無河亦無柳,僅一家村,小憩,煎茶飲之。
過此,循山峽行,路崎嶇。
又二十裡無地名,亦一家村,為粥食。
又二十五裡星星峽,向為宿站,僅大小兩店,皆甚骯臟。
借隔鄰土屋吃飯,夜在車宿』
從『三十五裡紅柳河』、『又二十裡無地名』、『又二十五裡星星峽』看出,林則徐從馬蓮井驛出發走了七八十裡路後進入了新疆轄境。
林則徐將馬蓮井的驛站性質、具體位置和隸屬關系都說的很清楚。
這是由甘肅進入新疆的最後一個驛站,再往前,便是新疆哈密的星星峽驛站。
三、馬蓮井驛的文化
清·洪亮吉《月夜自馬蓮井至大泉》詩:
入夜程偏好,微茫大小泉。
鵲巢雲外突,馬影月中閱。
達圾驚斜下,征車偶倒是。
林梢隙房近,已有角聲傳。
大泉驛,系軍塘,在今甘肅省安西縣西北,馬連井驛亦系軍塘,在大泉驛北。
作者洪亮吉《1746—1809》,清代詩人,字稚存,號北江。
陽湖《今江蘇武進縣》人,乾隆五十五年進士。
嘉慶初期,被遣戍伊犁,後赦還歸鄉。
洪亮吉《1746——1809》,初名洪蓮,字君直,江蘇陽湖《今江蘇常州市》人,祖籍安徽歙縣。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高中榜眼,授翰林院編修。
上書軍機王大臣言事,極論時弊,得罪權貴,免死戍守伊犁。
洪亮吉一生好遊名山大川,謫戍伊犁期間寫的《安西道中》、《天山歌》、《行至頭臺雪益甚》、《伊犁記事詩四十二首》等,尤具特色。
清·史善長《馬蓮井子》詩:
戈壁一都會,煙村數十家。
羊頭高護屋,馬糞細煎茶。
粟貴來程遠,糧儲去路除。
聞香炊餅熟,不敢厭泥沙。
詩的風格很像宋代邵雍《山村詠懷》:『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史善長,江蘇吳江人,字仲文,亦作誦芬,一字赤崖。
諸生。
嘗為名公幕賓,從畢沅最久。
遊蹤及陜甘、山東、江西、兩湖。
曾經歷湖廣苗民起義。
詩鏗鏘激楚,舒卷自如。
又工詞及駢文,善刻印及隸書。
晚貧,傭書自給。
有《秋樹讀書樓遺集》、《翡翠巢詞》、《一謙四益閣文鈔》
四、進入新疆星星峽驛
星星峽在清末也稱猩猩峽。
其實,這裡並無猩猩,『猩猩』二字系左宗棠所改。
1875年,陜甘總督左宗棠被任命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率軍殲滅了入侵新疆的阿古柏。
當時星星峽路段異常艱險,左宗棠為籌運糧秣費盡了心機。
1880年6月,左宗棠將行營由肅州《酒泉》遷到哈密,行至星星峽,看到這個給西征帶來巨大困難的山峽面目可憎,像一頭張牙舞爪的野獸,於是在公文中將『星星』二字邊加了個反犬,以吐泄鬱積心中的憎恨。
此後,『猩猩峽』得到世人的認可。
1937年3月西路軍左支隊進入新疆的星星峽,在這裡,西路軍完成了歷史使命。
後人為紀念西路軍入疆而在此豎紀念碑。
1949年10月王震率部,由此凱歌進新疆。
林則徐《荷戈紀程》記載: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九月『十八日 癸亥,晴。
辰刻行,三十五裡紅柳河,無河亦無柳,僅一家村,小憩,煎茶飲之。
過此,循山峽行,路崎嶇。
又二十裡無地名,亦一家村,為粥食。
又二十五裡星星峽,向為宿站,僅大小兩店,皆甚骯臟。
借隔鄰土屋吃飯,夜在車宿』至此進入新疆。
十三夜三鼓抵星星峽驛
清·洪亮吉
天上星,白皚皚。
地上星,黑累累。
星星峽中十五夜,天星地星光激射。
一層皆支一層罅,須臾天昏地忽明。
地星卻比天星青,北鬥黯黯地初鳴。
聲三號,眠一眨。
炎炎火,星星峽。
星星峽驛,在今新疆哈密市東南與酒泉相交的星星峽鎮。
清·史善長《星星峽》詩:
巨斧劈山膚,山靈骨節粗。
當車輪磔格,振策馬踟躇。
傳說星星墜,翻令步步籲。
豁然開一面,土屋亦吾廬。
星星峽驛,清光緒年間置,在今新疆哈密市東南星星峽。
清宣統《新疆圖志》卷八十哈密廳:星星峽驛,『《康熙圖》作喀拉嶺,兩山夾峙,鑿石為路。
防兵十,旅店四,井水味淡而微。
《侍行記》謂水苦咸。
蓋今昔不同也』。
星星峽位置圖,來自網絡。
星星峽鎮地圖,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