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漢武帝,他統治如此折騰,為何沒有亡國?《網路歷史》

天下的強漢《40》

主筆:閑樂生朱暉

誰能想到,像漢武帝這樣專制強橫的君王,居然會在晚年向全國人民承認錯誤,下了一道青史留名的『輪臺罪己詔』。

此後,漢武帝便停止折騰,開始禁苛減賦,止戈勸農,並幸運的發現了一位天才農業專家來拯救千瘡百孔的漢朝經濟,而使漢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資治通鑒·漢紀十四》之司馬光論贊》,甚至奇跡般的『中興』起來。

這位天才農業專家就是趙過。

一位在歷史上毫不出名,但實際卻拯救了天下的大牛人物。

據史書記載,漢武帝發現趙過之後,重用他為治粟都尉,管理天下農業。

趙過遂統一畝制《註1》,推行代田法《註2》,並發明耦犁《註3》,改良農具,積極推廣牛耕《註4》、耬車播種《註5》等先進農業技術,從而大大增加了畝產量與勞動效率,這不僅讓漢朝渡過了經濟與糧食危機,為日後的『昭宣中興』打下了基礎,甚至可以說,當時中國的農業水平在世界上已一騎絕塵,超越西方將近2000年。

當然,漢代中期以後農業技術的迅猛發展,也為西漢末年的土地兼並危機埋下了伏筆。

這是因為,缺乏大型鐵器、耕牛以及耬車等新農技的小農,他們隻能依靠原始手段耕田,其畝產量可能隻有實施先進代田法的一半。

這就導致大土地所有者越發具有產量優勢,而小土地所有者隻能逐漸被淘汰《把土地賣給地主,自己去做地主的佃農》。

另外,各種陂塘、灌溉井等鄉間水利設施,也往往隻有大土地所有者才能建設。

不管怎麼說,天下也總算是清靜了。

而漢武帝至此,也算是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漢武帝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正月十二日,病重的劉徹立小兒劉弗陵為太子。

之所以不選另外兩個已經成年的皇子繼承大統,主要是因為他們早已封王,在自己的封國小朝廷內已有一套政治班子,一旦即位,就一定會把這些人帶到長安,改變武帝的既定國策,形成新的利益集團。

這是控制狂劉徹所無法容忍的。

而也正是為了這個目的,劉徹此前還殺死了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以絕後宮擅權之憂。

事實上,劉徹還將所有為他生過孩子的妃嬪,無論生男生女,全部賜死,以徹底斷絕下一代外戚政治的可能《註6》。

這一年,劉徹已經70歲了,當年與他一同為大漢崛起而奮鬥的前輩、同輩乃至晚輩大多都死了跑了,而且很多就是被他殺的或逼走的,所以暮年的漢武帝,多少有些感慨悔恨落寞蕭索《註7》,但這絲毫不影響其穩固大漢皇權江山的郎心如鐵。

十四日,劉徹走完了他光輝而又矛盾的一生,駕崩於五柞宮《漢朝離宮》。

享年七十歲。

他不僅活的長,在位時間也超長,執政共五十四年《對面匈奴單於都換了六任》,是中國漢人王朝中文治武功雙全且享國至久的一代雄主。

在文治方面,漢武帝一生志在加強中央集權,統一思想與文化,於是他收集古書,復興文教,並修郊祀、建封禪、改正朔、易服色《註8》、定歷法《註9》、協音律、設樂府、建太學、尊儒術;在政治上,則行推恩以削弱藩鎮《註10》,用酷吏而打擊豪強,定五銖以確立幣制,設內朝而抑制相權,置刺史以設立地方監察制度《註11》,改革郵驛以完善文書傳遞系統《註12》。

其種種開天辟地之政治舉措,最終消解了戰國以來數百年的養士與任俠之遺風,開創了中國獨特的文官制度與帝國形態,可以說,到了漢武帝,中國的帝制才正式成形,秦楚齊魯等地的文化才真正完成了合流《註13》。

從此,漢家為萬世法。

五百年後,一千年後,乃至今天的中國,都在承受他所訂立的政治、文化舊制的遺澤,或遺毒,或好,或壞,讓人評說。

另外,在武功方面,漢武帝十五次遠征匈奴,命將帥以抗憤,用幹戈於四荒,南排朱崖,北建朔方,東越朝鮮,西極河湟,拓地萬裡,而使漢朝疆域在巔峰之時,可東接大海,西至蔥嶺,南達交趾,北到大漠,可以說大漢帝國之三百年亞洲霸權,自漢武始也。

中華文明之正式奠基,自漢武始也。

雖然在他華麗的文治武功背後,花了太多無謂的錢,流了太多無謂的血。

幾千年來,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不知碾死了多少螻蟻。

次日十五日,年僅八歲的太子劉弗陵即皇帝位,是為漢昭帝。

以侍中奉車都尉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侍中駙馬都尉金日磾為車騎將軍,騎都尉上官桀為左將軍,與丞相田千秋及禦史大夫兼大司農桑弘羊等五人並受遺詔,輔道少主。

這是一個相當幹凈的『操作系統』,所有豪門大族全被滅了,五位輔政大臣全是漢武帝在最後幾年提拔的親信,他們沒有根深蒂固的家族集團,既不是勛貴,也不是外戚,且大多是幹實事的人。

而皇帝劉弗陵除了一姑媽外、也沒有任何外戚,甚至沒有太後。

這一切都可以確保劉徹死後漢朝政局的穩定,像秦皇漢高那樣一死就亂的情形是不可能發生的。

而且,劉徹殺了那麼多人後,空出來的位置就給了劉弗陵大量引進新興人才、建立全新班底的空間,這將是一個全新的大漢,一個更加活力充沛、生機勃勃的大漢。

圖:周公輔成王《漢畫像磚》

無可否認,在安排後事這一方面,漢武相對於秦皇、漢高,實在深謀遠慮、心狠手辣,其種種行徑,令人發指,權力當真令人冷酷。

不過他生前在《輪臺罪己詔》中所發表的『思富養民』國策,卻又因此而得以順利的繼續實行下去,這也是大漢百姓之福,隻不過代價未免太大了些。

這世上的英雄偉人之死,有的死的很可惜,有的死的很悲壯,有的死的很震撼,有的死的很鬱悶。

然而漢武帝之死,死的讓人悲喜交集,如釋重負。

註1:當年商鞅開阡陌,二百四十步為一畝,實行大畝制,並稱之為西田。

其他六國則以百步為一畝,實行小畝制,稱東田。

漢朝初期,洛水以東的地區仍是實行東田制。

現在,武帝悉改東田為西田,統一施行大畝制。

這樣一來,洛水以東的田賦就等於由三十稅一實質變為七十二稅一,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

註2:所謂代田法,是指將以往的散播栽種改為田壟栽種《此種壟作技術英國要到17世紀『農業革命』時代方始實行》,利用牛耕每年更換田壟的谷物耕作方法。

用這種方法種地,粟的畝產可以達到二到三石《合今80斤到120斤》,收成是從前的一倍。

該產量一直保持到明清時期才被超過《據李令福《清代山東省糧食畝產研究》,明清時中上田粟類糧食畝產可達到150到200斤》。

註3:這是一種由二牛合犋牽引﹑三人操作的先進耕犁方式,俗稱『二牛抬杠』,;其一個耕作季節可完成五頃田的翻耕任務。

註4:牛耕雖發明自春秋晚期,但一直隻通行於畜牧業強盛且土壤松軟的秦晉黃土高原。

直到西漢中期冶煉技術進步,鋼制的犁鏡《又叫犁壁,也就是安於犁鏵上方的金屬部件,用以翻轉和破碎犁起的土塊》出現,才得以高效的使用畜力,實現深耕和深耕下的平整土地。

註5:趙過發明了一種三腳耬車,下有三個犁頭開溝器,可同時開溝、播種、覆蓋和壓實,一舉數得,省時省力,其效率可以達到『日種一頃』。

據統計,漢朝的播種系統在效率上至少是歐洲系統的10倍,而換算成收獲量的話,則為歐洲的30倍。

直到16世紀,歐洲人仍未發明出類似於耬車這樣的播種工具。

直到19世紀,可靠的播種器才在歐洲普遍推廣。

註6:見褚補《史記·外戚世家》:『諸為武帝生子者,無男女,其母無不譴死』後來北魏矯枉過正,將『子貴母死』定為常制,沿襲七代,歷經百年,害死不少紅顏,直到北魏孝文帝改革其弊。

註7:據《漢書·車千秋傳》記載,漢武帝晚年內心相當痛苦,甚至連著好幾個月每天隻吃一頓飯,所以群臣給他上壽頌德,勸他玩聽音樂,養志和神,漢武帝卻說自己『痛士大夫常在心』,且『愧之甚,何壽之有?

』意思說我做了那麼多錯事,慚愧無地,後悔不及,活那麼久做什麼呢?

註8:漢武帝一生追求與黃帝一樣『且戰且學仙』,而且也將漢朝的德性由承秦的水德,改為黃帝的土德,水德服色尚黑,土德服色尚黃,所以要易服色,將漢朝官服與旗幟等顏色一律改掉。

註9:漢武帝曾征集民間治歷者凡十八派,二十餘人,互相考較,最終采用渾天家落下閎的測算,制定了更為精密的太初歷,以一年的長度為365又1569分之385日。

落下閎也由此成為公元前世界上最偉大的天文學家,英國科技史學家李約瑟稱他為『中國天文史上最燦爛的星座』

註10: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抑制諸侯力量,漢武帝不僅行推恩令,還出臺了左官律、附益律、阿黨律、酌金律、出界律、非正律等法規。

所謂『左官』,顏師古曰:『漢時依古法,朝廷之列以右為尊,故謂降秩為左遷。

佐諸侯為左官也。

左官猶言左道也』這就是說,首先在法律上就規定在諸侯王那裡做官是旁門左道,無論多有能力,也不得再進入中央為官,如果犯法也比平常官員受到更大的懲處。

附益律則是禁止諸侯王增加封國賦稅以及對封國國民施加其他負擔的法律。

阿黨律則是針對中央派遣到封國的官吏,禁止其與諸侯勾結,並規定其必須定期舉奏轄內諸侯的情況。

酌金律,即指宗廟祭祀時,各諸侯要按封地內的人口數獻金以助祭,若貢金不合標準,則予以削縣、除國等懲罰。

出界律,指諸侯王私自越出封國疆界,判處勞役刑乃至死刑。

非正罪,指非嫡子不能繼承爵位,若無嫡子,則直接除國。

結果,經過這些打擊,到了漢武帝末期,高祖所封143開國侯已一個不剩;而漢武帝時期所封列侯262人也很多因犯罪罷爵。

到了漢武帝末年,全國三百多列侯最後僅餘93人。

註11:通過這兩招《以內廷制衡外朝、以刺史制衡郡守》,漢武帝便以非制度化的機構,繞開盤根錯節的官僚體系而伸展了皇帝的個人意志《刺史經由禦史中丞,直接向皇帝負責》。

這方法是如此好用,以至於後世王朝往往對其繼承發揚,可一旦皇帝無力行使權力《年幼,生病或貪圖享樂》,則此權力真空又往往會被內朝與刺史所侵占殆盡。

註12:秦漢以律令文牘治國,非常重視公文流轉的時限,裡耶秦簡中就有不少關於公文時間的記錄,其中有不少還是用漏刻制的計時法。

漢初的《二年律令·行書律》甚至規定,公文遞送超時半天就要打50板子。

要知道,這種笞刑超過一百板子就可能打死人,50板子體弱者估計也懸。

而漢武帝的改革,主要是在傳遞方式方面,如削減步遞和傳車,增加馬遞和騎置,從而加快了中央行政命令的下達以及地方情況信息的上報。

這次改革雖然在學術界外鮮有人知,但它對於維系疆域日益遼闊的漢帝國的郡縣制管理,重要至極。

註13:漢武帝君臣以『春秋大一統』為指導思想,敦風化俗,提倡大一統的歷史觀與文學觀,提倡家庭倫理與人本思想,從而逐漸消解了華夏各地的多元文化與戰國遺風,最終使得『六合同風,九州共貫』,實現了帝國文化的同構,而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漢族也自此形成。

需要指出的是,『大』在這裡的意思是重視,『一統』在這裡的意思則是正統,也就是地位合法不合法的問題,跟我們現在講的一統意思不完全一樣。

而所謂『春秋大一統』,就是說《春秋》經是重視正統的,帝國的所有臣民必須尊奉大漢法統,宣揚儒家道統,正本清源,天下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