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千裡草原,橫跨亞歐大陸,突厥二百年興亡簡史。《網路歷史》

突厥作為中國古代的一個遊牧民族,興起於6世紀中葉,消亡於8世紀中後期,並在西遷中亞西亞過程中與當地部族融合,形成多個新的民族,新的民族與古突厥民族有本質區別。

從此,突厥在中國北方退出歷史舞臺。

史書記載:『突厥者,其先居西海之右,獨為部落,蓋匈奴之別種也,姓阿史那氏』。

突厥民族舊居阿爾泰山與天山山脈之間。

阿爾泰山即金山,與突厥語『金』諧音。

整個突厥民族活動范圍約在咸海與阿爾泰山之間。

相傳,突厥本是匈奴的一支,後被鄰國所滅,當時有一個10歲的小男孩,士兵見他年小,沒忍心殺死他,便將他砍去雙腳扔到荒草中。

後來,小孩被一隻母狼救去,長大以後與狼結合,鄰國國王聽說這小孩已長大,怕有後患,便派人將他殺了,殺他的人,見他身旁有一條狼,也想一起殺掉,狼逃跑了,逃到高昌北邊的山洞裡。

在那個山洞裡,狼生下10個小男孩,他們逐漸長大成人,各自成家,繁衍後代。

其中一支,生活在阿爾泰山一帶,阿爾泰山形似作戰時的頭盔,當地人稱其為突厥,所以他們就以突厥為族號了。

所以,突厥人的營帳前要豎立繪有狼頭的旗幟,表示不忘舊。

西漢滅北匈奴後,東胡鮮卑占據了匈奴舊地。

鮮卑和早已歸順漢朝的南匈奴乘晉室衰微,進入中原。

漠南漠北空虛,柔然乘勢做大占領了很多地方。

433年,突厥族不願歸附東胡拓跋魏,率領族人遷到中國西北境,在柔然的統治下居住在甘肅附近,成為柔然鍛奴。

546年,突厥鐵勒部攻打柔然,首領阿史那土門率所部打敗鐵勒。

戰後,土門向柔然主求婚,結果遭到柔然首領阿那環的不允許及凌辱,於是土門自稱為伊利可汗,發兵攻破柔然,阿那環自刎而死,漠北一帶都歸屬了突厥,建立起幅員廣闊的突厥汗國,勢力迅速擴展至整個蒙古高原。

突厥汗國建立以後,人數比較少的突厥人融合了大量鐵勒人,突厥人的體貌特征也從白種人變成黃白混種。

此後, 突厥的擴張並沒有停止,一邊聯合波斯打敗了吠噠,把契丹族趕走,一邊利用中國正處於南北朝時期,南北對立給突厥帶來了可乘之機,北朝先有東、西兩魏,後有北齊、北周分立,紛紛派使者到突厥,或是與之和親,以保邊境安寧,或是進貢財帛,乞求異族軍事援助。

突厥統治者充分利用了這一局面,擴充勢力范圍幾乎遍及長城以北。

六世紀下半葉盛極一時,建立了領有東起遼東,西至咸海,南自青海,北達貝加爾湖的巨大版圖的突厥帝國,牙帳設在外蒙古杭愛山脈以南。

新崛起的突厥帝國成為當時世界的四大帝國之一。

東羅馬與波斯長期相爭,兩敗俱傷,突厥從中漁利。

中國中原分裂使突厥坐大,利於它對外擴張的情形。

好戰的突厥人在這四方紛亂中左右逢源,歐亞一帶突厥帝國武力之強一時沒有匹敵。

它的全盛期開始於六世紀中,縱然東、西突厥於六世紀末分裂,在其後半個世紀裡,突厥的勢力基本上可說依然如故,咄咄逼人的姿態不減。

583年,突厥汗國內訌分裂,分裂成東、西突厥。

東突厥接鄰中國,插手中國內戰,西突厥近在波斯,時常與波斯為難。

隋末群雄割據,爭引突厥為外援,這支強大的外來力量頗能影響中國的內爭,甚至唐高祖李淵逐鹿天下也曾借助突厥的兵力。

因此突厥非常跋扈,多次入侵中國。

中國采取的對策是籠絡西突厥對付東突厥,又轉而支持東突厥打擊西突厥。

西突厥聯合東羅馬針對波斯。

627年東羅馬皇帝希拉克略征討波斯時向裡海旁的西突厥可薩部求援,東羅馬與可薩兩軍於梯弗裡斯會師,東羅馬藉突厥夾攻之力戰勝波斯。

突厥與中國爭雄,其勝負視雙方政治力量的對比而變化,但是如同以前的匈奴,突厥無力與中國作長期抗爭。

中國自有其無限的持久力,一旦天下大勢由分到合,中國就顯示出它的雄厚力量,況且暫時的分裂局面孕育著行將到來的盛唐治世,因此突厥被中國制服是不可避免的。

突厥帝國地域廣闊,它的統治力量本來就極松散,汗位兄弟相繼,名義上以東突厥為正統,保持統一,其實東西兩部分早就呈現出分裂的征兆。

581年,為爭取汗位,國內四個可汗主並立,誰也不服誰,貌合神離。

隋初,突厥四十萬人馬侵入長城,被中國擊敗。

中國更利用了突厥的閱墻之爭,設計使可汗之何相互猜疑,繼而以兵戎相見。

583年,西突厥終於與東突厥正式分裂。

東突厥擁有從蒙古到烏拉爾山脈的北部地區,西突厥控制著從阿爾泰山一直到錫爾河之間的地域。

一度東突厥完全歸附隋朝,隋代衰亡,它又經歷了一個有起色的時期。

唐太宗在位時期,國力已經恢復,進入了中國歷史上的強盛時代。

唐初,中國一面交好西突厥,一面用計謀使東突厥內部離心,遏止它的勁敵進一步擴張。

突厥帝國由於統治階級連年用兵,橫征暴斂,引起國內人民的強烈不滿,加上連年天降大雪,牧草不生,東突厥發生了嚴重的饑荒,大批牲畜凍死。

北方的鐵勒、回紇等都脫離了原來的附庸地位宣佈獨立,使突厥北面受敵。

此時中國消除邊患的時機已經成熟,630年,唐太宗命李靖、李勛統兵進擊東突厥,擒獲吉利可汗,近八十年歷史的東突厥滅亡。

東突厥雖亡,西突厥尚在。

七世紀初與中國聯合打擊東突厥,又與東羅馬聯合進攻波斯,占據西域地區,東至金山,西至海,但是不久又發生了內部紛爭,中國利用這一弱點,逐漸略取西突厥的屬地。

先後攻取了高昌、焉耆、收降回紇等各部,派遣公主和親,唐太宗時期西突厥的勢力已大大削弱。

657年,蘇定方擊敗西突厥,擒沙缽羅可汗,西突厥也徹底滅亡。

東突厥亡國以後,在差不多半個世紀的時期內,唐朝統治下的東突厥各部基本上穩定。

但由於朝廷常征調他們東征西討,漸漸引起突厥群眾不滿,而突厥上層有人有一定的野心,於是滋生了復國思想。

五十年後,東突厥卷土重來,帶頭首領是阿史那骨咄祿,史稱『第二突厥帝國』, 從此開始了後突厥時期。

東突厥不時騷擾北方,劫掠中國邊遠地區,又大舉入侵河北,殺死虜得的男女萬餘人而回。

骨咄祿之弟默啜可汗擁兵四十萬,統一了內外蒙古,還向西發展。

中國西北部各族都依附於它,東突厥版圖大為擴大,曾經的東、西突厥領土再次歸其所有。

默啜可汗晚年,內部混亂,眾叛親離,最後為鐵勒部所殺。

阿史那骨咄祿的兒子毗伽可汗即位,隨之而來的是一個中國與突厥和平的時期,兩國間相安無事。

734年,毗伽可汗被屬下毒死。

他死後,東突厥內部發生了激烈的爭鬥,政治暗殺層出不窮,第二突厥帝國迅速瓦解。

744年,在唐朝和回紇的聯合攻擊下,占領了漠北突厥舊地,東突厥就這樣最後消亡了,終止了阿史那氏對突厥族的統治。

從此以後,突厥在中國北方退出歷史舞臺,繼之而起的是回鶻汗國。

後突厥滅亡以後,突厥部分並入回鶻,部分融入唐朝 ,突厥一詞逐漸少見於中國史冊。

補充一下,現代突厥人不是一個民族,而是多個操突厥語族的民族的總稱。

突厥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民族主要有土克曼人,哈薩克人,維吾爾人,撒拉族、韃靼人(新疆及周邊地區的塔塔爾族),阿塞拜疆人,烏茲別克人,吉爾吉斯人和雅庫特人等。

當今任何一個突厥語民族都不是由某一個古代突厥人部落單一、直線發展過來的,同時,也沒有任何一個古代突厥人部落的後裔是全部進入到後世某一個突厥語民族當中的。

事實上,當今突厥語諸族雖以相應的古代突厥人諸部為歷史、文化先頭之一,但又都經歷了各自的錯綜復雜的歷史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