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漢文帝、漢景帝,充分利用了稅收政策的引導作用,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出現了『文景之治』。
不光種地的老百姓高興,國家也很高興,為啥呢?
因為國庫裡的錢多到用不完了。
據說,漢景帝時候,國庫裡的銅錢因為太久沒被扒拉了,加上那時候又沒抽風換氣防潮技術,錢就靜靜地躺在庫房沒人來動一下,最後閑的都生出了銅綠,串錢的繩子也爛了。
這種幸福的煩惱擱誰家誰高興。
可是,三代人呂後、文帝、景帝,大漢皇室三代人節約出來的這麼個大好國庫,到了漢武帝這個敗家子手裡,一點一點地整得精光。
那麼,那位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劉徹,是怎麼把家底兒敗光的呢?
話說漢武帝上位六年以後,主張繼續無為而治的太皇太後去世了,他這才開始真正意義地『君臨天下』,野心勃勃地想做一代雄主。
往北,他反擊匈奴;往南,他討伐滇越;向西,他遠征大宛;向東,他吞並朝鮮。
這一場場的戰爭,一年年的打,打的是仗,燒的是錢。
很快,國庫被打空了見底了。
要是再不想辦法搞錢,軍隊就要發不出工資了,公務員要欠薪了,政府就要停擺了。
為了快速『摟錢』,漢武帝先是仿照春秋時期的管仲,把鹽鐵給官營了,然後又讓自己從小的伴讀、商人之子桑弘羊,趕緊想招,出臺經濟政策,提高財政收入。
桑弘羊就出了一招重組商業稅。
所謂的商業稅,就是對商業活動進行征稅。
在兩千年前,想收點商業稅可不像收農業稅那麼容易。
為什麼?
農業的土地是固定的,農業的人口一般是不流動的,可是商人和貨物,卻是經常在流動,想要統計、收稅就比較困難。
所以,雖然早在《周禮》裡頭,就有說到『關市之賦』,可是在春秋戰國時代,流行的觀點還是『關市不征』,也就是不收商業稅。
當時,七國當中,隻有秦國會對買賣的商品貨物收稅。
而漢高祖劉邦建立大漢王朝以後,重農抑商,也想下定決心對商人課重稅,要『重稅租以困辱之』。
可在他死了以後,他的一些商業稅措施很快就被廢除了。
那麼現在,漢武帝缺錢,收割誰好呢?
不用說,誰有錢收割誰。
摟錢的目標瞄準了商業,關鍵是,他會怎麼做呢?
除了繼續收一般的市肆租稅,也就是店鋪的營業稅,他還想了一招,『算緡』。
所謂『緡』,就是穿銅錢用的繩子。
一緡,就是一千枚銅錢串成一串,也就是一千錢。
所以,算緡,就是算一算有錢人的資產有多少。
算資產幹什麼?
收稅,收財產稅。
咱們今天,基本上沒有什麼財產稅,隻有買賣不動產時要交的那個契稅,還有目前范圍還很有限的房地產稅。
為什麼呢?
因為財產稅,本質上是一種『雙重征稅』。
為什麼這麼說?
我跟您算一算。
咱們的房子,咱們銀行裡的存款,這些個人財產是怎麼來的?
是咱們賺來的收入,積累起來的。
這些收入進到咱們腰包之前,已經交過一輪個人所得稅了,那如果再對咱們這些財產進行征稅,可不就是被收了兩次稅嗎?
就這樣,商人的財產,稅率6%,每二千錢就要交120錢的稅。
就好比是你家有一套市值1000萬的房子,漢武帝說你得交60萬的財產稅。
而且,不光是入了市籍、取得營業執照的正牌商人,沒有執照但是也在通過商業活動賺錢的人,一樣要交這個稅。
而如果是木匠啊這些做手工業的人呢?
稅率減半成3%,每四千錢交120錢的稅。
除此之外,漢武帝還規定,民間如果有人擁有車啊船啊之類的交通工具,也要繳納120錢的財產稅,有點類似咱們今天的車船稅。
如果擁有人是商人,那車船稅加倍。
可是,政策歸政策,執行歸執行。
這些稅收政策出臺以後,商人們都不拿它當回事兒:想收我的財產稅?
我哪來的財產啊,我沒有財產。
不信?
不信你來找找看唄。
那房子又不是我的,那遊艇也不是我的,銀行存款?
沒有的,我個人名下一毛錢資產都沒有。
面對這種下有對策,高高在上的漢武帝會怎麼辦呢?
樹立正面典型,鼓勵財產申報
漢武帝雖然性格很剛,但是一開始並沒有和這些有錢的商人們硬碰硬。
沒有人申報財產?
那就加大宣傳。
沒有人如實地申報財產?
那就加大宣傳。
如果要讓人別做某件事情,可以殺雞儆猴。
那要讓人來做某件事情呢?
不如就樹立一個正面典型、精神標桿。
這個標桿,就是牧羊人卜式。
卜式,河南人,放得一手好羊,就靠著這個發了家、致了富。
有一年,漢朝正和匈奴打仗,打得熱火朝天。
卜式懷著一腔愛國熱血,給國家捐了20萬,用來補助軍費。
漢武帝一高興,當即表示,咱也不能光讓好人破費。
本來上次就該獎勵了,結果一直沒顧得上,這次一定要給個大大的獎勵,要不這樣吧,給他的捐款返現六成:他不是捐了二十萬錢嗎?
那我就獎勵他十二萬。
最主要的,是要把他這光輝事跡傳出去,讓大家夥兒都向他學習。
河南太守遵旨,全國宣傳口都大張旗鼓宣傳卜式的光榮事跡,以及陛下的聖恩。
當然了,卜式二十萬錢都捐了,難道還要這十二萬的獎勵?
這不,二話不說,又把這筆獎勵給捐到了國庫。
這下,漢武帝對卜式就更滿意了:這個人的愛國之情,絕對不是弄虛作假。
既然你放羊有一手,不如做我的『禦用羊倌』,到皇家林苑裡頭幫我放羊吧?
卜式高興壞了,不但能繼續做自己喜歡的放羊工作,還能拿到國家編制,高高興興地就上任了。
就這樣,卜式從『禦用羊倌』開始做起,正式地走上了仕途。
過了幾年,漢武帝集結大軍,對南越實施軍事打擊。
雖然漢軍實力強大,可是南方炎熱潮濕,來自北方的將士們水土不服,對作戰地形也不適應,所以前線戰事一度十分膠著。
就在此時,卜式又一次挺身而出,願意和自己兒子一塊兒,帶著會劃船的人們一起到前線效力,哪怕死了也心甘情願!
卜式估計是真心這麼想的,可漢武帝怎麼舍得讓他去呢?
再說了,一個從來沒扛過槍的商人,讓他去了前線也沒用啊,不如繼續留下來,發揮好榜樣作用就夠啦。
於是,卜式的前線沒去成,反倒被賜了一個『關內侯』的爵位,外加良田十頃、黃金數百兩,佈告天下。
本來,漢武帝是想用先進事跡激勵一下人們,號召大家學習卜式精神,為國家做貢獻。
誰知道,這些宣傳欄根本就不起作用,想象中的『一呼百應』沒出現,反而冷場了!
這年九月,皇帝要祭祀宗廟,各國諸侯都要貢獻一定數量的黃金到中央。
這可是朝廷光明正大摟錢的好機會啊。
漢武帝命令有關部門,要對黃金的重量和質量嚴格把關,有偷工減料、想蒙混過關的,一律嚴懲。
結果這一查,有一百零六個侯爺不合格,獻上來的黃金不是分量不足、就是成色不夠。
漢武帝一氣之下,就把他們的爵位給統統剝奪了。
經過這麼幾次,漢武帝也算是明白了。
想要讓有錢人乖乖地把財產交出來,光靠榜樣的力量來感化,那是行不通。
特殊時期,對這類特殊人群,必須采用特殊手段,把他們給治得服服帖帖!
開展稅收大檢查,打擊偷漏稅
漢武帝為了落實財產稅政策,不顧朝廷內部的諸多反對意見,頒發實行的『告緡』制度。
這個制度,擱到現在,也可以叫『吹哨人制度』,其實就是鼓勵知情人士站出來爆料、揭發。
如果被舉報的人家真的偷稅漏稅了,那補交上來的稅款,舉報人和政府對半分。
漢武帝頒發了《告緡令》,相等於挑起了一場讓群眾告發群眾的『人民戰爭』。
老百姓想要一夜暴富,最快的方法不是種地、不是經商,而是到處打探消息、吃大戶!首當其沖的,就是那些貪污腐敗的朝廷官員。
面對大額賞金,同僚、手下、甚至家裡的仆人,又有誰能擋得了這誘惑?
結果,一場反腐風暴席卷漢朝官場,光省部級官員就抓了三位數,其它級別的更是數不勝數。
除了大老虎、大蒼蠅,社會上普通的中產階級也沒能幸免。
街頭巷尾,每個人都在變著法子地從別人那裡套消息:『聽說你家前陣子剛蓋了新房子?
不錯嘛,恭喜喬遷新居啊!』
然後,一轉身,反手就來個舉報:『歪?
縣衙嗎?
俺們縣裡有人蓋了新房子,我懷疑這些財產沒上稅!』猜對了血賺,猜錯了反正也不吃虧。
就這麼著,經過了幾年的稅收大檢查,全國上下幾乎所有的中產階級以上家庭都被查了個遍,破產者不計其數。
這些人全是偷稅漏稅的嗎?
不見得。
當時的嚴刑逼供可不是鬧著玩的,沒有問題的,也要為了業績指標,給你整出點問題來。
國庫倒是飽了,負責算緡告緡工作的官吏們也借機大賺了一筆,可是民間的工商業卻遭受了沉重的打擊、全面萎縮,進一步導致漢朝的物價上漲,影響了國計民生。
所以,咱就是說,這稅收確實是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但是要解決財政赤字,咱也不能太依賴於加稅加稅再加稅。
哪怕你的政策看起來是劫富濟貧,但最後,買單的還是所有的老百姓。
音頻編輯:Lydia,北京大學經濟學碩士
主播:墨非
特約撰稿人:楊梅,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士,北京大學法律碩士
微信內容編輯:涼三
監制:翻墻陳
配圖:網絡
大家好,這裡是【路上讀書】
有趣有料的音頻圖書館
讓你越讀越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