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封建社會不講人權,發明了各式各樣的殘忍刑罰,如砍頭、腰斬、凌遲、車裂等;不過,雖然古代人命不值錢,被視如草芥,但也不是一點人情味都沒有,有些小講究還是挺有人情味的,例如在犯人被執行死刑之前,一般都可以被允許吃一頓豐盛的飽飯,這頓飯也被叫做『斷頭飯』。
不過,還有一種規矩,就是囚犯行刑前,碗中要放一塊半生不熟的肉?
這是為何呢?
現代人多不知道。
首先我們看看『斷頭飯』的來歷。
據史書記載,中國古代的『斷頭飯』是從春秋時期的楚國開始的。
當年,楚莊王在平定若敖氏家族叛亂的時候,為籠絡其它楚國舊貴族的人心,同時也為了彰顯自己的仁德,在後來處置該家族的時候,也就是在臨處決的當口,突然提出:每人均以飽食。
後來,楚莊王的舉措逐漸被諸侯國推行,成為彰顯統治階級『人性化』的典范,一直延續下去了。
『斷頭飯』作為皇帝欽定的一餐,標準自然是低不了哪去。
宋太祖趙匡胤就曾立下規矩,死刑犯的最後一頓飯的夥食標準是5000文錢,要知道,尋常人家下個館子也就一百多文錢,吃得豐盛點也就300文左右,5000文趕得上4、5兩白銀了,宋太祖為了顯示自己的仁德,可謂是下了血本。
▲古代針對死囚還是有一些人情味的規定。
《示意圖/翻攝自百科詞條》
關於這塊半生不熟的肉,其實也是有典故的。
古代非常信鬼神之說,認為人死後靈魂會下陰曹地府,有罪的就在地府服刑贖罪,沒罪的就會過奈何橋喝孟婆湯,然後投胎轉世,過新的人生。
但在孟婆身邊,還養著一條惡狗,如果不給這惡狗好處,就沒法順利去投胎。
為了能趕緊進入下一世,人們就會在犯人最後一餐中摻進一塊生肉,這塊生肉就是專門為賄賂惡狗準備的。
▲執行死刑後,很多不成文的規定也是希望他們能順利投胎。
《示意圖/翻攝自百科詞條》
死刑犯們看到碗裡的生肉,都會充滿感激,他們雖然在這一世作惡多端,但他們也希望在下一世可以得到神靈的庇護。
也許在封建時代,這便是人們積德行善的一種方式吧。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是以現實的觀點來解釋;我們知道,歷朝歷代都有貪官污吏,他們總能想出辦法來剝削百姓,有時竟連犯人的斷頭飯也不放過。
官員們為了克扣銀錢,擅自降低了這最後一餐的夥食標準,把好酒好菜換成一碗白飯加少許青菜,最後再放上一塊生肉充作葷腥。
反正犯人吃了這一餐就要死了,根本沒有機會去告發他們的所作所為,如何做都由他們說了算。
俗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人之將死其膳也豐』。
不管怎麼說,對於死刑犯來說,雖然生前做了很多壞事,但畢竟他們已經要為所犯下的惡行付出代價了,就讓他們好好走完最後一程,重新投胎好好做人吧。
參考資料:《斷頭飯是什麼意思?
》
作者簡介 | 無風,95後女孩,想和你一起活得任性又自在。
ID:wfqnwx
每天8:00,無風和你分享歷史、文化故事,和你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