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大計。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
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引導廣大人才愛黨報國、敬業奉獻、服務人民。
——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出自東晉史學家習鑿齒的《襄陽耆舊記》,又稱《襄陽記》,南朝宋史學家裴松之在給《三國志》作著時曾轉引過。
這句話的意思是功業因有人才方能建立,事業因有人才方能發展。
育才造士,為國之本。
尊重、崇尚、任用人才,是中國古代眾多政治家、思想家的共識。
早在先秦時期,人們就在歌詠吟唱著人才的重要性。
比如,《詩經·鹿鳴》幾乎就是特為聚攏人才、招賢納士而歌:『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身邊的賢士都品德高尚、聲名顯耀,有了這樣的隊伍,事業才能有所成就。
《論語·泰伯》道:『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武王曰:‘予有亂臣十人。
’』說的是舜有禹、稷、契、皋陶、伯益五位治國能臣,方能治理好天下。
周武王也認為他能建立周朝,是因為有十位治亂之臣輔佐。
這十位治亂之臣中,就有他的弟弟周公。
周公本身很有才能,又以愛才禮才敬才用才著稱,《史記》記載周公稱自己在求賢方面是『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
賢士來訪,他多次抓起正在洗的頭發就立刻跑出去、多次吐出口中正在進食的飯菜趕快起身迎客,就是怕怠慢賢士。
三國時期,曹操曾作《短歌行》,文中化用《詩經·鹿鳴》寫下『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又引用周公之典故寫下『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以豪邁直白的文辭表達了自己的愛才惜才之心。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的道理,在歷史上得到了充分的印證。
春秋戰國時期,為使秦國發展壯大,秦孝公向天下頒佈求賢令,許諾『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
這條法令吸引了許多人才進入秦國,其中一位投奔而來的青年,正是後來幫助秦國通過變法『強六世而並諸侯』的商鞅。
西漢時期,張良、蕭何、韓信並稱『西漢三傑』。
《史記》記載,漢高祖劉邦在都城招待文武百官時曾說,自己運籌帷幄不如張良,守國安民不如蕭何,領軍打仗不如韓信,隻是『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正如《墨子》所言:『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建功立業、安邦定國必須廣納賢才,選賢任能。
人才成就事業,偉大的事業需要優秀的人才。
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我們黨在選人用人上必須做到五湖四海、任人唯賢,用崇高的事業感召人才、培養人才、造就人才,為一切忠於人民、紮根人民、奉獻人民、真真正正為人民服務的人提供施展才華的寬廣舞臺。
『延安的城門成天開著,成天有從各個方向走過來的青年,背著行李,燃燒著希望,走進這城門……』1938年11月,詩人何其芳在延安記錄下了知識分子如潮水般湧來、奔赴革命的火熱景象,成為中國共產黨重視人才的生動寫照。
毛澤東指出:『在中國人民的偉大的鬥爭中,已經湧出並正在繼續湧出很多的積極分子,我們的責任,就在於組織他們,培養他們,愛護他們,並善於使用他們』回望百年征程,我們黨始終重視團結和支持各方面人才為黨和人民事業建功立業。
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領導推動新時代人才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今天的神州大地百舸爭流、千帆競發、萬馬奔騰,正成為各類人才創新創造、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熱土,源源不斷的人才優勢轉化為澎湃不竭的發展優勢。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堅持『人才引領驅動』。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無論是實現科技強國的奮鬥目標,還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都迫切需要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備的有為人才為之奮鬥。
錨定2035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建成人才強國的目標,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事業中來,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湧流,我們一定能在競爭中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
《郝思斯》
更多內容,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