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
長城銘刻了中華民族大融會的歷史事實
——摘自《中國社會科學報》對羅哲文的采訪
《中國社會科學報》:『不到長城非好漢』。
50多年來,為研究、保護、開發利用長城,您曾數度冒險攀登險峰,數百次攀登長城,有何認識和體會?
羅哲文:『上下兩千多年,縱橫十萬餘裡』。
萬裡長城與中國大運河是世界古代工程中最偉大、連續修築時間最長的工程,兩千多年來一直修整不停。
長城有幾千裡是利用自然的河湖、高山阻險和斷續的烽燧所構成,並未修築城墻,純屬自然屏障,是人工與自然結合的傑作。
長城銘刻著中華民族兩千多年的滄桑歷史。
長城的內容豐富,需要研究的問題很多,在理論上將長城作為一門學科的『長城學』正在興起。
首先,長城是安定和平的保障。
作為一種防禦工程,我們且不論『在德不在險』的政治主張,其發揮出的保衛和防禦的作用是任何人都不能否定的。
其次,長城不是『閉關鎖國』、『封閉自己』的產物,它所起的作用隻是保衛和防禦。
公元前2世紀,漢武帝沿絲綢之路修的河西長城遠達西域,是為了保護對外開放交通要道的暢通,促進經濟發展。
最後,長城是中華多民族共建的工程。
自長城出現以後,各民族的諸侯都修長城。
自秦始皇以後,統治中國或中原地區的王朝為了保衛國家的安全,大多修築長城,其中尤以各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朝代為多,如北魏、東魏、北齊、北周、遼、金、元、清等朝都曾以不同規模修築長城,有些朝代修建規模甚大,如金長城長度近萬裡,為長城修築史上一次重大的修建工程。
長城銘刻了中華民族大融會的歷史事實,而且也是各族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
《中國社會科學報》:您很早以前寫的一副關於長城的對聯,是否表達了自己對長城的看法?
羅哲文:是的,這是現在北京師范大學教材所采用的《長城贊》,編寫者略有改動。
原文是:
起春秋,歷秦漢,及遼金,至元明,上下兩千年。
數不清將帥吏卒,黎庶百工,費盡移山心力,修築此偉大工程。
堅強毅力,聰明智慧,血汗辛勤,為中華留下巍峨豐碑。
跨峻嶺,穿荒原,橫瀚海,經絕壁,縱橫十萬裡。
望不斷長龍烽垛,雄關隘口,猶如玉帶明珠,點綴成江山錦繡。
起伏奔騰,飛舞盤旋,太空遙見,給世界增添壯麗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