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國的誕生要感謝三監之亂。
三監之亂是周武王的三弟管叔、五弟蔡叔、八弟霍叔和商紂王的兒子武庚聯合發動的反對周武王四弟周公旦的戰爭。
周公旦東征平息三監之亂以後, 殺掉管叔和武庚, 流放蔡叔,廢霍叔為庶人, 然後將這一片地方封給隨同東征的九弟康叔,定都商朝故都朝歌,建衛國。
康叔就是衛國的第一代國君。
康叔在去衛國就任的時候, 四哥周公旦為他寫了《康誥》、《酒誥》、《梓材》,作為康叔治國法則。
加上衛國繼承了商朝最核心的統治區域, 因此衛國的文化氛圍非常的濃厚, 在這種基礎之上,未來的衛國人才輩出,成為春秋戰國各國文化人才的搖籃。
周文王嫡十子
衛國一開始是伯爵封國,所以包括康叔在內的前七代國君都是伯爵, 其謚號為衛+謚號+伯。
第八代國君衛頃侯賄賂周天子周夷王《搞出國人暴動的周厲王的父親》,將他的爵位從伯爵升到侯爵,從此衛國國君的稱號變為衛+謚號+侯。
等到國君之位傳到第十一代國君的時候姬和《姬姓衛氏, 叫衛和也可以》,也就是衛頃侯的孫子的時候, 周天子這邊傳到了西周末代天子周幽王這裡, 也就是當年被賄賂的周夷王的曾孫子,發生了犬戎攻破鎬京事件,周幽王和鄭國第一代國君鄭桓公都在城破時被殺,年邁的姬和跟鄭桓公的兒子掘突一起率軍來救,最終包括晉國和此時還是大夫級別的秦國在內的四國聯軍擊敗了犬戎,將犬戎軍隊趕出鎬京。
同時在戰後的首腦會議上推舉被廢掉的太子宜臼為天子,這就是東周對的第一代周天子周平王。
姬和也因為救駕有功被提升為公爵,死後謚號衛武公。
從此衛國的國君開始變為公爵。
衛武公即位以後,衛莊公即位,衛莊公立嫡長子姬完為太子, 但卻寵信庶子姬州籲,並將更多的歷練機會給了州籲, 被衛國大夫石臘提醒立太子但寵信庶子,容易造成內亂,莊公不以為意。
莊公死後, 太子姬完即位, 為衛桓公,在衛桓公時期, 南方新興的鄭國進入鄭莊公時期,公元前720年鄭國爆發段叔內亂,鄭莊公的親弟弟段叔造反, 最終被鄭莊公平定, 前因後果被寫成《鄭伯克段於鄢》,非常的精彩,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找原文閱讀。
在這場內亂中,段叔的兒子跑到衛國, 向衛桓公誣告被鄭莊公迫害, 於是衛桓公出兵攻打鄭國, 占領邊境城市。
衛國和鄭國從此結下梁子。
公元前719年,州籲蓄謀已久,帶著一群在國外招募的流民回國, 在郊外殺掉兄長衛桓公, 自立為君,這是春秋時期第一起弒君的事件, 但是他的親信臣子石厚的父親 ,也就是當初勸誡他父親魏壯功的石臘,對此非常不滿, 最終石臘聯合陳國的陳桓公 ,設計將州籲以及石厚騙到陳國 ,將其逮捕並最終殺掉。
這就是成語『大義滅親』的典故。
漫畫州籲突襲衛桓公
州籲被殺, 謚號廢字,史稱衛前廢公。
州籲死後, 石臘迎回在刑國避難的公子晉,擁護其即位, 史稱衛宣公。
衛宣公即位之初, 已經傷了和氣的鄭衛兩國繼續互相攻伐, 但衛國基本處於下風。
前715年, 在齊僖公的調解下, 衛國、宋國和鄭國在犬丘舉行非正式會議, 最終衛宋和鄭國暫時達成和解。
雙方的攻伐暫時告一段落。
這份和解持續兩年,前713年, 鄭國以周天子的名義組織聯軍攻打宋國, 衛國和蔡國以及郕國由於沒有響應號召, 被鄭國將其摁在一起胖揍一頓。
這段故事有趣的地方在於前三者都是周武王的兄弟之國, 而後者鄭國則是周武王的直系後裔封國。
《鄭國初代國君鄭桓公是周厲王的兒子》
公元前707年,衛宣公時期的衛國繼續參加了周桓王組織的討伐鄭莊公的戰役, 在這場戰役中, 周桓王的聯軍《周、衛、蔡、陳》戰敗,自己也被鄭莊公的大將祝姌射中肩膀。
然後從此衛宣公就老實多了, 此後衛國和鄭國的關系相對和平。
然而衛宣公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地方在於他對兒媳的霸占。
首先衛宣公在父親衛莊公死後,就和夫妻的小妾夷薑私通, 即位以後更是將其立為正室,然後這位夷薑夫人給他生下太子伋,等到太子伋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 衛宣公為他迎娶齊國女子宣薑為妻,不曾想迎娶過程中發現宣薑長得非常好看, 於是強行占為己有。
可能因為做了這個虧心事 ,衛宣公從此對太子伋心生厭惡。
而原本是太子伋的妻子的宣薑, 後來給他生了兩個弟弟, 一個是公子壽, 一個是公子朔。
後來宣薑和長大後的公子朔為了廢掉太子伋, 不斷在衛宣公面前誹謗他, 於是衛宣公安排太子伋出使齊國, 事先在路上設置殺手準備殺掉親兒子。
而宣薑的另一個兒子公子壽則一心隻想救兄弟一把。
, 為了救太子,公子壽提前冒充太子出使齊國, 路上被殺手當做太子伋殺掉。
等太子伋趕到以後,悲痛欲絕, 一心求死, 最後也被殺手殺掉。
這就是發生在春秋時期的一個男人被前妻和前妻的現夫也就是親爹殺掉的神經病故事。
比起衛宣公在位期間處理的國政, 這才是他最讓世人詬病的地方。
公元前700年,衛宣公死掉, 新太子朔如期即位, 這就是衛惠公。
鄰國的鄭莊公早一年已經去世, 鄭國進入後鄭莊公時代, 看過我上篇文章鄭國興衰史的都知道,莊公次子鄭厲公是被宋國支持上位的, 因此宋國屢次以此向鄭國索賄,最終鄭國不堪其辱,於公元前699年選擇用戰爭解決問題。
衛惠公參與了老盟友宋國組織的宋衛齊燕的四國聯軍, 但仍然被鄭國和其盟友紀、魯兩國聯合擊敗。
當然 ,這未必就說明四國國力比鄭國弱, 頂多說明各國對這場戰爭押註的籌碼不夠。
在之後的兩年, 衛國繼續參與了宋國組織的對鄭作戰, 甚至一度攻到鄭國的太廟, 將太廟的門頭拆下, 以示羞辱。
但衛惠公的好日子暫時不多了。
公元前696年,鄭國的宗室大臣, 太子伋的老師右公子職和衛惠公以及他兄弟公子壽的老師左公子洩 ,對衛惠公的上位手段深感不滿,發動政變, 驅逐衛惠公,後者逃到齊國。
左右公子擁立太子伋的同母弟弟公子黔牟即位。
稱為衛君黔牟。
八年以後,為了護送衛惠公回國,魯莊公聯合齊、宋、陳、蔡四國攻打衛國,殺掉左右公子, 黔牟被迫逃到自己的老丈人周惠王那裡。
但這件事的影響並未就此結束。
衛惠公下崗八年, 就這樣成功復位。
從這件事裡我們看到更深層次的一個問題,即國與國之間的同盟其實僅限於國君與國君之間的同盟。
就像宋衛陳蔡一直交好, 但宋、陳、蔡照樣可以為了老盟友衛惠公胖揍衛國。
對此,鄭國在一旁笑的樂不可支。
衛惠公復位十四年以後,對周天子惠王收留黔牟一直耿耿於懷, 於是聯合南燕國攻打周惠王, 周惠王出逃, 衛惠公扶持周惠王的弟弟王子頹為天子。
由此一手造成了周王朝『子頹之亂』,這場內亂最終被鄭國鄭厲公平定,並為鄭國獲得了虎牢關以東的封賜。
衛惠公的故事大概就這麼結束了 ,後邊的事稀松平常,我們摁下不講。
衛惠公死後, 太子赤即位, 這就是衛懿公, 衛懿公也是個奇葩, 愛養鶴不愛賢臣,宮中飼養了大量的鶴,每隻鶴都有爵位和專車, 配有專人侍奉, 這大概是鶴在中國有史以來待遇最好的時候。
漫畫衛公好鶴
衛懿公九年, 也就是公元前660年,赤狄攻打衛國, 國人不願意為衛懿公賣命, 嘲諷說讓他的鶴替他去打仗了 ,衛國由此被赤狄攻破,衛懿公也死於亂軍之中。
衛國 暫時陷入亡國狀態。
但赤狄人原本就是沖著搶劫的目的來的, 洗劫一遍也就走了,
衛國人對衛惠公的以及其後代衛懿公的不滿由此爆發, 衛惠公的後代被全部誅殺,人們思念太子伋的賢能 ,但太子伋死後無子, 為太子伋死去的公子壽也死後無子,兩個同母兄弟黔牟和昭伯也都死了,翻來覆去, 這職位斷不能留給他人, 於是將太子伋的同母弟弟昭伯的兒子公子申扒拉出來, 立為國君。
這就是衛戴公。
所以說衛戴公即位純粹是衛國人愛屋及烏。
衛惠公老謀深算了一輩子, 沒想到最後還是敗在自己兒子手裡。
衛宣公→衛惠公→衛懿公→衛戴公→衛文公→衛成公
衛戴公帶著出逃的衛國人, 在宋國齊國的支持下重新復國,但衛國遭此滅國大難, 國力頓時衰弱不堪。
復興成為當代衛國人的歷史使命。
我為什麼不說是衛戴公的歷史使命, 因為衛戴公復國當年就去世了。
他沒有太多機會。
戴公死後, 弟弟辟僵接過復興衛國的大旗, 這就是衛文公。
衛文公在公元前659年到公元前635年的25年裡, 勵精圖治, 選賢任能,重視農耕和手工業發展 ,對外與中原各國交好,緊跟春秋首霸齊國的步伐,將衛國國力逐漸復興壯大, 戰車從復國出的三十多輛發展到三百多輛,期間甚至滅掉了北方的邢國。
衛文公由此成為國人愛戴的典范。
但是跟宋襄公厚待流亡至宋國的重耳不同, 衛文公對流落到衛國的重耳非常無禮,這就導致重耳即位成晉文公以後晉衛關系不和的導火索。
不過這個鍋最終要由他的兒子衛成公來背了。
所以說衛文公治國可以, 但在投資眼光上,格局顯然要小了一些。
但是在幫助齊國平息內亂這件事上, 衛文公和宋襄公站到了一起,最終組織聯軍將齊國內亂平息,擁立齊孝公即位。
公元前635年,衛文公去世, 太子鄭即為衛成公。
兩年以後, 晉楚城濮之戰爆發, 晉文公向衛國借道救援宋國,衛成公不肯, 由此錯過了和晉文公修好的機會。
與此同時衛成公在晉楚爭霸中站位楚國, 激發國內政變。
大夫元咺起兵攻打衛成公, 得到晉文公的支持,衛成公打不過隻好出逃陳國。
元咺改立衛成公之弟公子瑕為君。
兩年以後衛成公在周襄王的調解下和晉文公見面, 據說晉文公想派人毒死他, 但下毒的人被他賄賂, 大難不死 ,最終得以回國復位。
晉文公也懶得追究, 衛成公就這樣回到衛國,殺掉了元咺,重新即位。
他的弟弟公子瑕隻好重復哥哥的軌跡,出國逃亡。
但衛成公經過這件事總算開竅, 從此緊跟春秋二霸晉國步伐, 偶爾還去晉國朝見一下晉國國君。
於是他最終得以善終, 活到公元前600年去世。
類似於衛惠公這樣下崗再就業的事在衛國多次出現, 主要原因是國力原本弱小, 國君的整體實力也就更容易被大夫所掌控。
作為國君, 稍不留意就被國內的反叛力量掀翻下臺。
衛成公的曾孫衛獻公在位時期, 國內兩大卿大夫孫氏和寧氏開始掌權,衛獻公十八年, 也就是公元前559年,衛獻公的樂師因為曾經被衛獻公鞭打而煽動孫氏。
孫氏宗主孫文子於是突襲衛獻公, 將衛獻公趕走, 或許是感覺自己獨木難支, 孫文子拉攏寧氏宗主寧惠子一起扶持衛獻公的弟弟即位 ,這就是衛殤公,根據殤這個謚號我們知道他最終不得善終。
《《左傳》裡認為衛殤公是衛獻公的叔叔》
孫氏和寧氏都是衛國國君後裔,姬姓,分別為今天孫姓和寧姓的重要來源。
孫林父由於封地在戚,後代以封地為姓,是今天戚姓始祖。
但兩人隨即因為爭寵而互相攻擊攻訐,公元前547年,衛殤公大概是害怕孫文子驅逐國君的行為重演, 因此支持寧惠子攻打孫文子。
孫文子跑到晉國,立刻調換立場, 請求晉國出兵幫助前任領導衛獻公復位, 此時衛獻公正在齊國避難, 齊景公也趕緊來晉國為衛獻公說情。
於是晉國攻打衛國, 並誘使衛殤公和寧惠子過來協商結盟事宜, 趁機扣押兩人。
將衛獻公送回國。
衛獻公下崗十二年以後, 竟然還能成功復位,這說明有個強有力的盟友是有多重要。
寧惠子和衛殤公最終都被衛獻公殺掉。
至於那個投機取巧的孫文子, 後來則因為行為不檢點被逐出衛國。
衛獻公復位的第二年, 宋國大夫向戌組織的第二次弭兵之會召開, 晉楚爭霸從此進入相對冷靜的時期,從此直到三家分晉, 戰國時代來臨, 晉國和楚國之間在沒有出現大型的爭霸戰爭。
在此期間, 晉國陷入四卿紛爭,而楚國忙於解決來自東南吳國的威脅,中原地區進入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中。
此時的楚國深受背後的吳國折磨, 必須騰出手解決一下這後患了。
至於衛國, 還有幾個國君需要點名講講。
比如衛靈公。
衛靈公是衛獻公的孫子,《論語》裡評價衛靈公:子言衛靈公之無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喪?
”孔子曰:『仲叔圉治賓客,祝鮀治宗廟,王孫賈治軍旅。
夫如是,奚其喪?
, 後人斷章取義,隻采用前半句子言衛靈公之無道也。
所以後世史學多評價衛靈公昏庸無道。
但實際上後半句孔子回答了季康子的疑問:衛靈公之所以沒有亡國, 是因為他善於用人,比如用孔圉負責外交禮儀, 用祝鮀管理宗廟祭祀,用王孫賈掌管軍隊。
此三位撐起了衛國的國家機器運轉。
不僅如此, 在《孔子家語》裡, 魯哀公曾自負的問孔子當今各國國君誰最賢能?
孔子回答:最賢能的我還沒見到,但相比較之下衛靈公算是一位《『丘未之見也,抑有衛靈公乎?
』》。
這種評價對於一向尖酸刻薄的老夫子而言,可以算得上是最高評價了。
衛靈公本來沒有機會繼承國君,他老爹衛襄公的正室《也叫宣薑》無子, 作為庶子,他前邊還有個一母同胞的哥哥公子縶,但公子縶素來不太會與人相處, 得罪了不少人, 於是兩個德高望重的大臣孔成子與史朝不約而同的報告衛襄公, 說夢到老祖宗康叔托夢要求傳位於衛元。
衛元就是衛靈公。
兩歲的衛元就這樣以一種及其玄乎的方式被立為太子。
如果這件事屬實, 那從今天的角度看,必然是兩位大臣事先傳統一氣作假,如果這件事是假的, 那就有可能是衛靈公後來自己編出來的,為了讓自己名正言順。
我們現在看到的一些東西很可能是事後補充說明的,這種故事在當時的科學環境下無疑是最可信的,就像陳勝吳廣學狐貍叫『大楚興,陳勝王』 ,對於老百姓是非常具有號召力的,但是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看來顯得荒誕不經。
衛靈公6歲即位, 18歲平定國內四家大夫發動的叛亂, 手段之犀利, 讓作亂者之一的褚師圃在21年以後面對衛靈公率領的五百戰車過中牟的時候, 依然因為膽寒而選擇放過衛軍攻擊齊軍。
雖然礙於國勢,衛靈公無法在國際上有太大的作為, 但是在位的42年間, 其聲望已經貫徹於國內外, 終其一生, 衛國也沒有發生過成功的動亂。
但並非等於沒有發生過。
衛靈公對處理國家大事得心應手, 對家庭事務處理起來也是隨心所欲, 比如安排自己的寵臣宋朝和自己的寵姬南自在洮地相,其目的僅僅是為了方便兩人私通。
太子蒯聵知道兩人私通以後, 深以為恥,於是和自己的家臣商定面見南子的時候刺殺她, 但家臣臨陣怯場, 被南子察覺, 在南子的枕邊風下, 蒯聵被衛靈公逼迫的流亡宋國,後來又跑到晉國趙鞅門下。
公元前493年, 衛靈公去世, 南子想立靈公幼子公子郢,但後者推辭不就,於是隻好立蒯聵的兒子即位, 史稱衛出公。
這叫隔代即位。
衛出公即位的當年,晉國趙鞅派陽虎《沒錯, 就死從魯國逃過去的三桓之季氏的家臣》護送衛出公的父親回國即位, 但史書記載被衛國人攻擊而退回。
衛國人和蒯聵無冤無仇, 大概也不會這麼主動的替國君分憂解難, 所以我更相信是典型的兒子打老子。
或許是左傳對這種父子關系不好描述, 隻好用『衛人擊之』來代替。
衛出公八年, 他老爹到底是殺回來了。
將這段事之前要理清一段人物關系, 當初衛靈公重用大臣孔圉,並將自己的女兒伯姬嫁給了孔圉,生下兒子孔悝。
而伯姬則是前太子蒯聵的姐姐。
公元前480年, 蒯聵潛入孔府,在姐姐伯姬的幫助下, 帶領幾名武士扣下外甥孔悝,迫使自己的這個外甥去殺掉自己的兒子,孔悝在自己老媽和舅舅的威脅下,最終驅逐了自己的老表衛出公。
這原本是一場政治鬧劇, 但可惜又可恨的是這家人的內部鬥爭卻直接造成了另一個偉大人物的犧牲, 孔子的得意門生, 『孔門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孔門七十二賢』之一的子路, 此時正在孔悝手下做官,得知消息後, 奮不顧身趕來解救被扣押的孔悝,但被 蒯聵的武士砍成肉醬。
孔子得知悲痛欲絕,從此再也不吃肉醬。
蒯聵就這樣趕走了兒子, 自己爬上了衛國國君之位, 謚號衛莊公, 由於衛國此前已經有一個衛莊公《衛武公之子》,所以後人習慣稱之為衛後莊公。
衛後莊公荒唐無道,在位三年,幹了一大堆啼笑皆非的事,最終 被自己的大臣石圃驅逐, 死在戎人的地界。
然後石圃立了兩代衛國宗室為國君, 但不到一年, 齊國送衛出公回國復位, 石圃隻好出逃。
衛出公是繼衛惠公、衛獻公之後的第三位能夠下崗再就業的衛國國君。
背後反應的是衛國朝政的混亂和脆弱。
這樣的國家能夠茍活到最後實屬幸事。
盡管如此, 衛出公復位以後的第七年, 仍然被國內貴族聯合工匠們驅逐, 最終死在越國。
即位的是他的叔父, 衛靈公的另一個兒子衛悼公。
一百多年以後, 衛國的國祚傳到衛悼公的後人衛成侯這裡, 期間衛鞅進入秦國《前361年》開始變法,隨著戰國兼並戰爭的加劇, 衛國的國力也愈加弱小,面對周圍列強環伺的局面, 衛成侯主動降低爵位為侯爵,所以跟前邊的公爵祖先不同, 他的謚號全稱是衛成侯。
盡管如此,在他即位的第29個年頭, 魏國惠王仍然強行將其君位廢除,然後將衛國宗室的子南勁立為衛侯。
子南是氏, 勁是名字, 子南勁是當初拒絕當國君的衛靈公之幼子公子郢的曾孫。
公子郢是姬姓衛氏名子南,後代以他的名為氏,這是復姓子南氏的由來。
所以從這一代開始, 衛國的國君從姬姓衛氏變成了姬姓子南氏。
公元前335年, 衛平侯去世, 他的兒子衛嗣君即位五年以後, 還是覺得侯爵太高, 於是又自貶稱號為君。
從此一直到他的孫子衛君角,衛國國君都是以君自稱。
而此時的衛國疆域也隻剩下都城濮陽及其附近一帶。
公元前252年, 衛嗣君的兒子衛懷君被魏安僖王殺掉, 他的弟弟衛元君,同時也是魏安僖王的女婿即位。
盡管如此, 此時的衛國依然是奉周天子房分封的康叔後裔為君, 所以此時隻能算是魏國的附庸,而非魏國的封地。
公元前241年,秦國東進, 將衛元君廢掉, 立其兒子《有爭議》角為衛君。
並將衛君角遷到野王城。
衛國的疆域從濮陽變成野王。
僅存一城。
曾經的宗主國魏國最終也走在了衛國的前邊
大概是由於衛國實在太小, 小到秦始皇忘了這個國家, 亦或許是為了留一個好君子的美名, 始皇帝滅六國以後, 衛國暫時被保存了下來。
一直到秦二世即位, 才想起還有這麼個彈丸小國存在,於是在公元前209年將衛君角廢為庶人, 衛國從此絕嗣滅亡。
衛國從西周初期的一個諸侯大國, 經過春秋和戰國五百多年風雲歷史, 周邊的鄰國從無到有, 又從有到無, 先被新興的空降過來的鄭國吊打, 然後又被晉楚爭霸折騰, 雖然整體而言在國際上無所建樹, 整體而言倒也落得個清閑自在, 相比較而言,反倒是國內的政局變動成為其政治主體。
等到國內終於安定下來睜眼看世界的時候, 才發現國際局勢早已今非昔比。
鄭國沒了, 三家分晉後的魏國又虎視眈眈, 而曾經的盟友也一個個遠去。
最終淪為列強嘴邊一塊隨時可以吞下去的肉。
種種機緣巧合, 讓衛國活到了最後, 比起那些生死國滅的國君, 衛國大概也是幸運的吧。
全文完。